非遗器乐剧《中轴之光》:
了解中轴文化,体悟中轴精神
栏目:观察
作者:亦沐  来源:中国艺术报

  6月26日,非遗器乐剧《中轴之光》在北京老舍剧场上演。该剧由民乐演奏家吴茜担任总导演并领衔主演,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出品,讲述了海归音乐学生与鲁班爷、乐神素女在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体验故事,从永定门、天坛、钟鼓楼等非遗建筑,到箜篌、古琴、古筝等非遗乐器,再到非遗戏曲和非遗舞蹈,用沉浸式体验展现北京中轴线积淀的丰厚历史文化,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象天法地、中正合和、礼乐交融的中轴精神。

  非遗器乐剧《中轴之光》是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同时也是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扶持资金支持项目。是继器乐剧《韵魂弦梦》 《帆影弦歌万千重》成功上演之后,吴茜率领团队打造的又一新作,旨在让更多的人通过此剧了解中轴文化,体悟中轴精神。

  《中轴之光》全剧分为《礼乐交融 希望之光》《象天法地 敬畏之光》《以中为尊 奋进之光》《中正和合 和谐之光》及尾声等部分,荟萃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非遗乐器的天籁之音、书法艺术的高远意境、绘画艺术的绚丽多彩、戏曲文化的生动鲜活、舞蹈文化的蹁跹身影……该剧的一大亮点是剧中复古乐器的大量使用,以及多项非遗乐器的演奏技艺:中国汉代的箜篌、唐代的箜篌;曾侯乙墓出土的古乐器五弦琴、十弦琴,琴瑟和合中“瑟”的复原品;敦煌雷公鼓的复原品……一件件失传许久的古代乐器,在中轴线上迎来了重获新“声”,展开了中国非遗乐器技艺和制作工艺的历史演变活地图,并将非遗戏曲、舞蹈和绘画技艺完美结合在一起,再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与璀璨。此次剧中大量复古乐器的演绎,得到了我国雅乐乐器制作专家金海鸥的大力支持——他是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密码唯一破解者、“中华和钟”的主要创制人,复原了两千多年前曾侯乙墓出土的五弦琴、十弦琴、瑟以及《敦煌鼓乐》雷公鼓等古代乐器,这为全剧增添了厚重的古老礼乐之声。

  吴茜在剧中饰演乐神素女。传说素女是《山海经》里的乐神,掌管弹拨乐,通过素女之手演奏的“悠悠琴声”,能够“教化人心,感发善念”。对于乐神素女的演绎,吴茜有着她自己独特的理解:“素女有一颗正念、执着的心,用音乐去传达正念,用音乐去洒播人间真爱。同时,她也是一种具象的象征,中国古代是礼乐制度,乐神素女是用音乐带领人们走向光明、希望和进步。”集演奏古琴、古筝、箜篌国乐于一身的吴茜,在剧中还首次演奏瑟、五弦琴、十弦琴等曾侯乙墓出土的复古乐器。“在演奏过程中,我仿佛触摸了这段历史,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发展脉络,同时我好像看到了昔日宫廷音乐、祭祀音乐的辉煌,进而产生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以及对我们祖先智慧的一种深深崇敬。”吴茜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轴之光》还特别采用了“群众演员”模式,让观众既欣赏了音乐,又体验了非遗艺术。观众置身剧场观看《中轴之光》,循着美妙的乐声,仿佛北京中轴线地图在眼前徐徐展开,从飞檐斗拱的永定门,到气势恢宏的紫禁城,再到古韵悠扬的钟鼓楼,宛若蛟龙的中轴线,为观众营造了一卷如梦如幻的文化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