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文化活态传承的新思路、再实践
——访金华山文化研究院院长施怀德
栏目:视线
作者:王于鑫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有一件展品,它质量很轻,分量却很重——在浙江省浦江县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一粒已炭化的“万年米”,是约一万年前世界稻作文化在这里起源的实物见证,袁隆平曾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二十多年前,也正是这粒炭化稻米,揭开了上山文化的神秘面纱。

  近日,《科学》杂志发表上山遗址重要研究成果,揭示水稻十万年连续演化史,进一步确认了我国就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以及上山文化在世界农业起源中的重要地位。而这项成果的关键证据,就来自上山遗址。近两年来,随着上山遗址申遗工作持续开展,大众的目光再次被拉回钱塘江上游金衢盆地——这片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生于兰溪,曾任浙江省民协副主席、金华市民协主席、兰溪市博物馆馆长,现为金华山文化研究院院长的施怀德,多年来,扎根故土,倾心倾情关注和研究上山文化,以民俗学、神话学、民间文艺学的视野观照上山文化。在他看来,万年上山积淀的“三源(世界稻源、东方艺源、中华易源)六艺(居艺、农艺、陶艺、酒艺、纹艺、祀艺)”文化基因,有待作考古研究和成果阐释,使其焕发出时代光彩。

  从新角度解码上山文化基因

  上山遗址位于浙江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村,迄今为止,经四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口盆、石磨盘、平底盘等1000多件文物,经碳-14年代测定,遗址距今约11000-8500年,为长江下游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万年浙江”“万年中国”的文化之源。迄今,上山文化遗址已经发现了24处,它们分布在钱塘江上游金衢盆地及附近区域,考古学界将这一史前文化定名为上山文化。“这些有着地方本土性特色的文化,不仅仅是我们浦江的、金华的、浙江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施怀德说:“只有探寻考古成果‘密码’,解码考古文化‘基因’,才能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施怀德因热爱上山与“上山”结缘,并跟踪、关注、研究上山文化近20年,“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以及当地特色的文化展馆为遗迹搭建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外地人实地体验、了解、品味上山文化”。当地展馆通过夹炭陶片、炭化米、收割工具、碾磨脱壳工具等系列证据链条,展示了上山文化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施怀德透露,相关上山文化场馆主要是实物标本展示,许多人解读上山文化多从考古学这一物质文化层面着手,但他觉得“从‘民俗、神话、民间文艺’这一非物质文化层面入手,更能读懂和诠释上山背后蕴藏的文化,这背后的非物质层面的文化,能为上山文化文博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也有助于上山文化的多视域拓展、多层次传播”。

  譬如可以由展馆中的稻米标本延展到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地溯源,由旷野定居村落遗迹进行世界初级村落文化发祥地拓展研究,由陶盆、陶罐、陶土碎片与世界彩陶文化本源研究进行关联,由考古发掘的“祭坛”和彩陶“太阳纹”“卦象纹”“五字纹”纹饰可引申出世界稻祖太阳神伏羲崇信文化寻根研究。“我们要在立足本土、梳理遗存的基础上,挖掘具有像上山文化这样的本土性文化特征明显的古老文化背后所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与博物馆、遗址公园等现代设施, VR/AR等现代技术传播手段结合,形成品牌化的特色文旅产业,甚至打造成为地域性、世界性文化活化示范样本,扩大文化传播影响力。”施怀德说。

  让上山文化反哺世界稻源金华

  在施怀德看来,上山文化,独具考古学文化底蕴;世界稻源,蕴含着多元文化学价值。上山文化为“表”,世界稻源为“里”;上山文化为“根”,世界稻源为“魂”;上山文化为“富金矿”,世界稻源为“无尽藏”。表里合一、根魂相融、储藏丰富的万年上山文化,为反哺世界稻源金华及其稻源生活文化项目开发,提供了无限可能。为此,就上山文化反哺世界稻源金华问题,施怀德提出了规划建议和实践路径。

  先是找魂。浙江金华,作为“远古中华第一卦”陶文“六爻豫卦”发现地、“稻祖太阳神伏羲文化溯源地”,其“道教名山”金华山的赤松宫、通玄溪,尚有纪念“稻祖爷”伏羲、“稻祖娘”女娲的万圣阁、女娲殿、王母宫等文化“圣迹”可寻,在汤溪青阳山,还有“活着的上山文化”下伊保稻节文化在久久传承……施怀德认为,稻作农业对东亚地区的文明史进程产生了奠基性的影响,上山文化是由“稻源、村始、陶本、俗根”等四大世界本源定位支撑的一种文化,是引领“世界稻作农业文明、世界稻作农耕定居村落文明、世界彩陶文明、世界太阳及其太阳神崇信文明”的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富金矿”。金华为世界稻源文化找魂,就要寻找“稻谷之祖”“太阳之神”伏羲文化,这一引领中华万年稻作农耕文明历史与文化传承发展的“稻源之根”“文化之魂”。

  再是提神。施怀德认为,提神,就是提炼万年上山世界稻源的文化精髓。从物质文化层面考察,解码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基因,诠释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核心价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非物质文化层面考察,返本传统,开新未来,传承上山文化,反哺世界稻源金华以及稻源生活文化项目开发,促进“上山文化”向“稻源文化”、“稻源文化”向“稻祖源文化”、考古学向多元文化学、万年上山“发现地”向万年金华“圈心地”概念转型,进一步激活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基因,挖掘和开发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之“无尽藏”——包括挖掘和开发稻源学术(论道)、稻源艺博(会展)、稻源易道(易会)、稻源祀俗(祭典)、稻源桑养(丝织)、稻源食享(美食)、稻源麯酒(谷酒)等稻源生活文化项目。“要充分发挥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资源优势,以万年上山文化基因的源头活水,赋能世界稻源金华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施怀德说。

  最后是铸造品牌。施怀德认为,要促进上山文化,反哺世界稻源金华,就要确立金华“万年高地,世界稻源”坐标定位,铸造世界稻源金字招牌,深化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研究,创设“世界稻源文化研究院”,按照民俗学文献传承、口头传承、生活传承三大原则,搜集研究资料,召集国内外多元、多学科专家,围绕万年上山世界稻源的“三源六艺”文化,进行系统的文化研究、基因解码和价值诠释,重构具有本源性、排他性、独特性、神秘性、世界性文化特质的金华世界稻源文化的叙事系统、话语系统、定义系统,向世界讲好万年上山、万年金华世界稻源文化故事。同时,拟创设“世界稻源三文(文化、文创、文旅)振兴联盟”,赋能世界稻源金华乡村振兴和稻源生活文化项目开发示范;设置“世界稻源文化大会”,举办“世界稻源文化节”,以传承有序的上山祀俗“活着的上山文化——下伊保稻节”“金华山伏羲女娲祈福会”为基础,设立“世界稻源礼乐坊”,适时推出“公祭世界稻祖伏羲大典”,让世界的目光聚焦金华、聚焦万年上山世界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