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学好、练好、演好,就这么简单”
——专访国家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刘垒
作者:范雪娇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刘垒
国家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

  师承张少春、叶蓬、陈志清、李崇善、陈国卿、陈曾堃、吴泽东、杜鹏、贾劲松、于魁智等先生。工文武老生,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曾荣获全国戏曲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金奖第一名、全国青年戏曲挑战赛全国十强。代表剧目有传统京剧《杨家将》《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伍子胥》《打金砖》《四郎探母》等。

 

  “多学、多练、多演”“学好、练好、演好”这两句真诚、质朴的话,是国家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刘垒常说的,也是他学艺、从艺过程中一直在做的。犹如他名字中代表堡垒含义的“垒”字那样,从13岁学戏到专业院校学习,再到国家京剧院工作,稳扎稳打是大家对他最深的印象。

  刘垒工文武老生,师从张少春、叶蓬、陈志清、李崇善、陈国卿、陈曾堃、吴泽东、杜鹏、贾劲松、于魁智等名师。擅演剧目有传统京剧《杨家将》《伍子胥》《打金砖》《四郎探母》等。曾荣获全国戏曲挑战赛全国十强、全国戏曲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金奖。多次参加大型演出活动,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并多次赴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以色列、巴勒斯坦、阿联酋等国家演出,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京剧艺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忆京剧学习与表演经历,刘垒将自己评价为:属于进梨园行比较晚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份“晚”,让刘垒更加珍惜每一次、每一阶段的学习机会。他也逐渐在求学、实践过程中,将京剧艺术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发展轨迹——“我是从13岁才开始进艺校练幼工。后来在我16岁的时候考入了河北艺术职业学院,2009年中专毕业。因为当时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想考大学又交不起学费,就到了河北省京剧院工作了。后来听说中国戏曲学院有免学费的政策,我就辞掉了工作,来北京考的中国戏曲学院,毕业以后考进了国家京剧院工作。”刘垒回忆说。

  在刘垒的学艺过程中,他也如许多梨园学子那样经历了各种挑战。最让他难忘的是变声期的那段时光。刘垒说:“因为我是唱老生的,文戏演员对嗓音的要求非常高。变声以后我一下就懵了。心中产生了很大的困惑,是要继续往下学,还是要改行?后来,老师就让我好好练功,奔着‘武’的方面去发展。所以,变声期我就开始猛练功。老师给我立规矩,夏天不让我喝冷饮、吃冰棍,这样能让嗓子回来得快一些。后来还好,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声音慢慢地恢复了。老师对基本功方面管得比较‘狠’,练功不分行当,基本功都要练,但也是在这一年里,我进步比较大。”

  作为一名优秀青年京剧演员,刘垒无论在求学阶段还是进入国家京剧院以来都十分优秀,特别是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挑大梁、当主角。这也令他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作为一名青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之重。刘垒表示:“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扶持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传统艺术进校园、名师传艺、复排剧目等,给我们创造了很多能够在舞台上演出的机会。我这两年还在中国戏曲学院读第七届‘青研班’,我们青年演员肩上是有重担的。京剧艺术没有捷径,就是多学、多练、多演。如果自身的基本功、自身的条件不过关,在舞台上展现得也不会好。”

  2023年年底,刘垒参加了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剧协共同主办的“艺苑撷英——2023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戏曲生、旦艺术)展演”,为观众带来了《四郎探母·坐宫》的演出,以优秀的唱做技艺亮相舞台,为现场观众和线上戏迷献上了瑰丽多姿的京剧表演。刘垒饰演的杨四郎与铁镜公主的对口唱气氛轻松活泼,节奏流畅紧凑,赢得观众的满堂喝彩。末尾刘垒用一句高昂的嘎调“扭转头来叫小番”,抒发杨四郎回营探母刻不容缓的喜悦心情,将演出推向高潮。刘垒说:“这个戏是一出耳熟能详的骨子老戏,唱腔、表演难度很高。相信我们能够参加‘艺苑撷英’展演的青年演员们心里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把最好的表演展现给观众。”

  在跟随多位名师学习的过程中,刘垒不断从他们身上汲取从艺做人的养分。回忆起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导,刘垒十分感慨:“我的‘奶师’张少春老师看得我比较紧,经常开小灶,时常在大街上、在广场上就开始跟我说戏,让我受益颇深。考进大学以后,我就想去跟诸多老师学习,因为每位老师都有自己拿手的剧目,他们多年的舞台经验都可以去学。比如,在学校时,我几乎跟着学校的老师们学遍了。毕业以后我就跟叶蓬老师学习,认真学了几出杨派剧目。考进了国家京剧院一团后,正好我就在于魁智老师身边工作,于老师是我从小的偶像,因此,我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老师也毫不吝啬,将几十年来的舞台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

  持续的学习与实践让刘垒不断思考关于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诸多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欣赏艺术的水平也提高了。以前的戏曲观众大多是到剧场‘听戏’,随着舞台的进化,灯光舞美、服装化妆道具等不断地创新与发展,现在的观众从以前的‘听戏’转为了‘看戏’,对演员的艺术水平要求也就更高了。为了适应新时代观众的观赏习惯,我们应该把一些传统剧目加以修整,既要保留传统的韵律又要适应当代观众的欣赏习惯。”刘垒认为,京剧首先就是传承。从10岁左右就要练功学艺,压腿、踢腿、翻跟头,到学习“四功”“五法”,再到学习传统剧目,都离不开老师手把手的教导,讲究“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京剧剧目中大多都体现了“仁义礼智信”“忠孝两全”“真善美”等优良传统美德,自己主演过的《满江红》《杨家将》等剧目都体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每出剧目中都有正能量的寓意。基本功就像树根一样,树根扎得越深,大树才会枝繁叶茂。戏曲也是一样,把基础打好对以后的创新与发展有很大帮助。在传承守正的同时也要创新与发展,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身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开始拥抱互联网。刘垒也是其中之一。刘垒对直播平台对京剧艺术的传播有着一份思考和责任感:“我把它看作一个舞台,可以交更多的朋友。虽然我个人不能完全代表国家京剧院的艺术水平,但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了解我,然后走进剧场欣赏京剧艺术。未来,我将继续脚踏实地,学好、练好、演好,就这么简单。”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