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紧密地团结,更勇敢地创造”
——专家谈上海市美协成立七十周年的历史经验
栏目:视线
作者:马李文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新海派的“新”立足于传统,放眼世界,兼容并蓄。新海派的“新”代表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文化与新质生产力,新海派超越了海派的地域性,它所追求的是中国当代美术的风向标,也是国际艺术重要的坐标。4月19日,纪念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沪举办,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高韵斐,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夏煜静出席会议,并为优秀老艺术家和顾问代表颁发纪念章。

  “上海美术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新旧之辩,它包含着传统与现代,一个是东西之辩,它包含着本土与外来。这两条主线贯穿着上海美术的发展,让上海美术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性、时代性、国际性、前瞻性和外来性,形成中国现代美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景观。”上海市美协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在会上如是说。

  “上海市美协的一张通知的影响可能很大。一个青年从美院毕业后,要成家立业,有时候画画就放下来了,如果这个时候美协来个画展通知,他就要动脑筋开始画画。他可能将来成为一个艺术家,也可能成为一个从事美术事业的人。有时候,艺术家画画会进入一种很平稳的状态,不是很有激情和灵感,有点疲了。这时候如果美协通知参加学术活动,就会对艺术家的美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甚至有时候会改变艺术家的创作方向。上海市美协是上海美术家的摇篮,我本人也是被美协‘逼’出来的。很感谢上海市美协这70年对艺术家的扶持、鞭策,我要衷心对上海市美协说一声‘谢谢’。”83岁的上海市美协顾问王劼音讲述了上海市美协与青年画家的关系。几十年来,王劼音参加了不计其数的上海市美协举办的展览、研讨会、采风、写生、学术交流活动,但他仍记得1979年12月26日,上海市美协恢复后,他作为一名新会员到版画组开会时的激动心情。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美协第八届主席郑辛遥回顾总结了上海市美协70年来带领一代又一代美术工作者“更紧密地团结,更勇敢地创造”的光辉历程。上海市美协以其前身华东美术家协会于1954年宣告成立为起点。华东美术家协会成立时拥有会员91人;2024年上海市美协会员已发展至2290人,是一支画种齐全、结构合理、梯队完整的队伍。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上海市美协持续进行深化改革。2013年,为了全面掌握“海漂”艺术家的创作生存情况,上海市美协对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开展了集中调研,形成了《从文化产业园看上海美术市场和美术家工作室状况——对上海市21家重点文化产业园的调研报告》,由此策划举办了两届“漂移·海上——‘海漂’艺术家作品邀请展”,集中推介了90余位“海漂”艺术家的350余件作品。在此之后,陆续打破上海美术大展、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等品牌项目以及各艺委会学术展览的参与门槛,逐步吸纳“海漂”融入“海派”。

  2018年,上海市美协根据行业发展的新情况,整合全市美术资源,对所属艺委会进行制度改革和人员改选,形成了12个艺术委员会的全新阵容,且分别配套一个专业特色项目,帮助其与市区两级美术馆建立一对一的常态化合作关系,两年一届举办各门类创作展览活动。通过引入国内外的互动交流,定期检阅各画种专业创作队伍和创新成果,在营造创作氛围、提高创作水平、培育青年人才、社会大美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以来,上海市美协在入会政策上给予倾斜,帮助新成立的实验与科学艺委会和艺术设计艺委会,以专家推荐的方式吸收了一批业界优秀人才入会;并以备战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为契机,策划推出雕塑与新媒体艺术展,组织动员更广泛的“文艺两新”参与创作。在2023年度的新会员工作中,研究并试行了更加科学的入会细则,探索发展非沪籍优秀“文艺两新”和著名外籍艺术家入会,力求不断打造一支与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相匹配的美术队伍。

  上海市美协顾问朱国荣以亲历者和创办者之一的身份回顾了“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上海美术大展”等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活动的创设与发展经验。他谈道,当年上海市美协的领导曾提出“生命在于运动,协会在于活动”和“以作为求地位”的提升上海美术活动影响的经验之谈。据了解,第14届全国美展即将开展,华东六省一市成功申办了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工艺美术与陶瓷艺术、综合材料绘画及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等多个画种展区。近年来,华东六省一市的美协以开放的思维、包容的视野,持续推进了交流合作、推动了文化碰撞与融合,深化了各协会之间的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