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井冈星火》生动书写了“革命摇篮”中的红色故事,以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实为故事依托,用光影艺术再现了秋收起义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闯出建军、建政新路的革命斗争故事。影片由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有限公司、江西电影制片厂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安广播电视台、井冈山西江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周耀杰导演、王玮编剧、郭广平等主演。
《井冈星火》中营造的环境、出场的人物以及讲述的情节,都与史实高度吻合,在历史空间的创构上抵达了不凡之境。在影片中,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最为艰难、最为关键的时刻力挽狂澜,毅然担起领导中国革命重任,给中国革命的前途与命运指明了方向,夺取中国革命胜利、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影片去年上映后,受到了业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关注与好评。
由中央党校出版集团、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电影局)、中共吉安市委主办的电影《井冈星火》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戴小明、宋智勤、黎隆武、李瑞峰、马梅、肖麟、王绍德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仲呈祥、周建东、张思涛、马维干、王海洲、陆绍阳、李春利、孙承健、戴清、张晋锋、张弛等业界专家学者,与肖裕声、刘建勋、周耀杰等出品方及主创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影片的艺术特色与创作得失。研讨会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创作指导处副处长田园主持。
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黎隆武表示,近年来江西组织创作生产的一大批优秀影视作品,都是以发生在江西红土地上的革命历史为题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原创性。《井冈星火》延续精品文艺创作实践,实现了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与电影艺术的相互借力、相得益彰,发挥了红色资源的激励作用,为新时代红色电影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周耀杰坦言,“神形具备”四个字,始终贯穿着电影《井冈星火》创作的全过程。“所谓‘神’,意思是影片的主旨是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并通过‘红飘带’这一意象,将不同革命者的命运用一根红飘带紧密联系在一起,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内涵;而所谓‘形’,是指影片高度还原了故事表现时代井冈山的真实风貌和人物的真实造型,通过真实而具有艺术质感的故事和人物去感染观众。”
《井冈星火》在创作思路、艺术表现、思想深度和社会价值等方面,得到了现场专家的高度肯定与盛赞。专家认为,作为一部有高度、有厚度、年轻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井冈星火》高度还原了真实历史情境和人物群像,展现出中国电影工业制作的实力。影片将伟大革命理论融入影像艺术之中,熔铸出文艺创作的新范式,并在贴合年轻人审美习惯的同时,实现了精神传承跨越时空的震撼力量。
在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看来,《井冈星火》是一部带有故事性、纪实性的作品,也是江西井冈山的响亮文化名片,更是党史教育的极好教材。影片不仅叙述历史、忠于历史,更通过“以人带史”的创作手法,在有限的空间中诠释思想价值,“我们主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多样化,就是要以‘天人合一’的中华民族传统思想进行整体把握,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结合起来展开创作”。
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编辑戴小明总结,《井冈星火》体现了“三个一”:一脉相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时代作用;一以贯之,着力呈现文化艺术的精神内涵;一往无前,不断擘画伟大复兴的美好图景。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表示,《井冈星火》真实描摹了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真切展现了一个政党从幼小走向强大的伟大过程。影片是一个好题材、好故事,又是一次“解渴”的党史教育课,主创团队运用生动鲜活的党史教育资源,既讲述了党史故事,又触动了观众心灵;影片还是一次生动的艺术实践,通过精心的制作、精确的表演、立体化的拍摄手法、动人的音乐,艺术化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李春利认为,当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要将不断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作为重点。她以《井冈星火》为例,表示影片生动展现了一代伟人探寻革命道路的过程,没有采取高高在上的叙事手法,而是从“人心”“人性”“人道”等丰富而立体的角度,艺术化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进程。
在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眼中,《井冈星火》主要有三个艺术特色:首先是“以事实讲道路”,通过坚实的历史事实展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发展进程;其次是“以人物讲思想”,将毛泽东置于叙事的核心,展现了他力挽狂澜,毅然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前进重任的伟人形象;第三是“以影像塑美感”,影片中具有雕塑质感的影像与人物,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和叙事的展开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