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深邃悠远,璀璨神秘,作为见证中华文明起源的遗迹之一,金沙遗址曾被世人誉为“新世纪十大考古新发现”。音乐剧《金沙》以金沙遗址为背景而创作,以浪漫的艺术格调与唯美的叙事话语,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娓娓讲述了一段跨越千年、联动古今的动人故事。该剧于2005年初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此后不仅于国内外巡回演出,更常年在成都金沙国际剧场定点上演,至今已累计巡演数千余场。2023年末,音乐剧《金沙》再度改编为同名影视音乐剧亮相各大荧屏,引发热议。作为一部现象级的原创音乐剧,《金沙》在近二十年的演绎历程中历久弥新,带给我们不少审美启迪。
想象之美:一部奇思妙喻的历史交响
音乐剧《金沙》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爱情故事。2001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年轻的考古学家“沙”发现了太阳神鸟金箔残片,惊醒了埋藏在地下的精灵。精灵“木头丑”跃出地层陪同“沙”找到了昔日恩爱的恋人“金”。“金”与“沙”穿越千年时光,历尽诸多曲折,携手探寻古蜀文明的奥秘。音乐剧《金沙》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大胆进行故事人物形象的塑造。据金沙遗址考古发现,古蜀人有以鸟为图腾的传统,太阳神鸟在其精神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剧中,女主人公“金”正是以太阳神鸟为化身,将古代蜀人强烈的崇鸟信仰淋漓展现。“木头丑”“小鱼”等人物形象创意分别源自金沙遗址中出土的乌木、鱼形金器等文物造型,既富有妙喻想象,又彰显出古蜀文明的神秘感与趣味性。
陆机言“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自由驰骋的想象力。音乐剧《金沙》依托于历史遗迹而大胆展开创意,让想象力振翅高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浩瀚历史中洞幽察微,打开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情感之美: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旋律
音乐剧《金沙》中有近二十首脍炙人口、风格迥异的原创歌曲,歌词珠玉琳琅,旋律优美动听,充满意蕴哲理与浪漫诗意。歌曲《我就会活过来》节奏明快、情绪高昂,说唱的形式生动表现出埋藏在地下三千年的精灵即将破土而出时的喜悦心情。歌曲《飞鸟和鱼》曲调悠扬婉转,曲风淡雅恬静,细腻表现出人物间的守望依恋之情。歌曲《总有一天》音乐层次丰富,是男女主人公精神世界的外化,坚忍执着中不乏超然豁达的气质。音乐剧《金沙》中的舞蹈语汇多元,“花间”篇章赞美爱情时婀娜灵动、曼妙多姿,“沙场”篇章展现战争场面时刚劲有力、威风凛凛,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音乐跳脱于时间的束缚,穿越千年,舞蹈打破了空间的局限,联动古今,乐与舞的有机结合成就了作品的精彩视听。
音乐剧《金沙》描绘了一段关于遗忘与发现、回忆与重生的优美爱情,但故事的结尾并未落于大团圆的结局,而是凝结为一种充满崇高感的悲情。太阳神鸟金箔残片让“金”与“沙”一见如故,他们共同经历血火奔流的洗礼,共同体验芙蓉花间的浪漫,共同探寻古蜀文明的遗迹。然而,在穿越时空的爱情旅程中,“金”的三对美丽翅膀相继陨落,在离现代文明还有两厘米的地方,“金”与“沙”的旷古奇缘戛然而止,美丽的“金”随风而逝,牺牲了自己而引领“沙”最终找到了古蜀伟大文明——金沙。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借引起怜悯而使情感得到陶冶”,黑格尔指出“悲剧体现了永恒正义的胜利”。音乐剧《金沙》具有悲剧感的故事结尾,无疑升华了全剧的情感主题。“金”与“沙”的动人爱情并非卿卿我我的儿女情长,而是在跨越千年的时光中相互依恋与牵挂、彼此成就与祝福的大爱情怀。剧末具有节制感的叙事演绎,无疑让作品摆脱于琐细平庸的小情小爱,上升至震撼人心的崇高之境。
底蕴之美:一曲历久弥新的城市乐章
对于成都这座城市而言,音乐剧《金沙》不仅是一部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更是一张具有城市代言意味的文化名片。成都是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与独到生命哲学的城市。数千年前,古老的巴蜀先民们就在广袤的成都平原上,用智慧与汗水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蜀文明。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钟情于从文化艺术的多元维度探寻成都,使得这座城市从不缺乏诗词歌赋的赞誉,也从未枯竭于画戏乐舞的交织。“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是李白对成都的至高赞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杜甫对成都的深情抒怀。音乐剧《金沙》基于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有机融入了千年蓉城的文化底色,有效达成了作品与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互文。在视听艺术的呈现上,以“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的瑰丽繁荣之景,表现出古蜀之都的渊源历史与画意诗情,在审美意蕴的表达上,更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生生不息之势,诠释出魅力天府之国的文化智慧与生命激情。
(作者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栏目合办:中国艺术报社 成都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