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云烟”武侯墓
栏目:文化行走
作者:郭明祥  来源:中国艺术报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三国故事多,最负盛名的要数定军山下的武侯墓。诸葛亮最后一次伐魏时,命殒渭水之滨五丈原,这是举世共识。他究竟葬在哪里了呢?世人众说纷纭。有说“天成阆苑三千界,云锁巫山十二峰”的定军山下就是圣贤墓冢。这里的山水风物给予人们一个最完美的答案。

  平起高庙子村,石山子连绵元山子的十二峻峰,自古人称“定军山”,山下曾上演黄忠斩夏侯渊的“名场面”,从此,盛名天下,诸葛武侯就长眠在此。武侯墓以厚重的三国文化吸引了全国慕名而来的游客,祭拜圣人。

  一日清晨,我独自一人游园,只见山门红墙黛瓦,映入眼帘的是门前左右两侧约3米高的两只雌雄大石狮,它们向北长啸,守望蜀汉。斑驳的青苔,依然难掩它们的雄霸之气,环眼趵突,宽鼻阔嘴,狮张大口,形神威武。一足踩绣球,一足踩百怪,尖爪利齿,其工艺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红色正门供游人出入,左右两小仪门关闭。整座山门榫卯结构,雕梁画栋,色泽艳丽,恢宏大气。匾额上金光灿灿三个大字“武侯墓”巍峨壮观。其内,山道盘桓小土丘,古木辉映千古秀,一片肃穆静谧。一道平缓的土丘之上,幽径盘绕,种花构亭,以供游憩。站在土丘之上,亘古空灵,肃穆庄严。整座墓园南靠定军山,北临汉江,有“负山代河”之说。

  一湖碧水拦住脚步,池塘周边水草花木亭榭映出蜀风模样,两栋仿古建筑,几许柔柳掩映其中。绕过池塘,不远处,乐楼伫立院内。乐楼又称戏楼,建于明代,近年修葺一新。戏楼不大,二层四角叠建,柔翘有力,挑梁斗拱。透过镂空窗棂观天外风云,畅想金戈铁马,沙场征战……

  园内小径,花团锦簇,小道路牌的三国故事闯入眼中。“七擒孟获”“天水关”“空城计”……这里的每一个景物都飘荡着三国云烟。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寓意着三国文化。伫立其中,仿佛感受到战马啸天、鼓角争鸣的三国烽烟。

  步入前殿门口廊亭。细观横匾上书“醇儒望重”,上联“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下联“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坟”。殿门穹顶,卯卯镶嵌,雕梁画栋,彩灯悬挂。进入正殿栅栏围砌,横匾书体恢宏大气、遒劲俊逸。殿堂联:“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大殿之央彩塑诸葛亮雕像,纶巾羽扇,身衣鹤氅,面如冠玉,唇如抹朱。左关兴、右张苞。一手羽扇、一手兵书,正襟端坐,神情肃然,两目睿智,炯炯有神。

  出了廊屏门便是后院坟冢。整个庙院呈“品”字形结构布局。院内之央,用大理石围栏围砌的小土丘便是诸葛亮的墓冢,高约6米,冢上绿草茵茵。导游说,这是历经两千年唯一一座没被人盗挖的坟冢,墓后有两棵桂树,每一棵长成三岔树干。两棵桂树、枝开三岔的自然奇观,有如寓意三足鼎立之势:“魏、蜀、吴”同是中华之根!此景有“双桂留芳”雅誉。坟冢伫立两块清朝贤达捐款的石碑,见证历史。

  进入后院,有一座诸葛寝宫,建得方方正正,飞檐拱斗,古朴淡雅,室内挑角的八仙桌上供石刻雕塑孔明像。殿外溪,背后山,墓园呈八卦状。墓冢的左侧上方有一座八角大亭,亭建于民国末年,亭内左壁绘“空城计”,右壁绘“草船借箭”,色彩鲜活。

  正殿右侧偏殿展览厅内陈列蜀国人物泥塑彩陶,工艺精妙绝伦,其人形小如手指,演绎诸葛亮匡扶汉室的一生。“娶妻黄氏”“三顾茅庐”“草庐决策”“舌战群儒”“退兵夏口”“立足荆州”“赤壁之战”“夺取汉中”“三足鼎立”……每个故事耳熟能详。此外,还有诸葛亮发明的蜀国重器“木牛流马”。古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用来运输草料、兵器辎重的。诸葛亮利用机械化运作提高效率,增强蜀兵的战斗力,以确保伐魏胜利。

  行至后山,一道红墙中伫立一座山门,门楼四角挑檐,云纹雕刻,垂花彩绘,匾额上书“真神人”三个大字,笔锋如刀,苍劲有力。红墙以歇山梁式沿山而上,墙角修篱种花,红墙映翠竹,阳光透疏影,如诗如画,别有一番洞天,是寻古访幽的好去处。有诗曰:“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琼楼玉宇,静谧寰宇,一片清辉照乾坤。一墓三国史,灯灭五丈原。

  导游说武侯墓是自晋唐以来最高规格的坟冢。天下庙宇,墓冢陵园方位都是依坐北朝南的传统模式修建,唯独武侯墓是坐南朝北而建,寓意是孔明一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夙愿未了,遗恨千古,北望不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此时此刻,我对这首词有了更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