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半狄:创造不止 温暖不息
栏目:视线
作者:宫剑南  来源:中国艺术报

黄昏的缠绵(布面油画) 60cm×80cm 2022年 赵半狄

  “关于艺术,我是持非常乐观主义的,我认为伟大的艺术家可以在现实的夹缝中打开一个新的空间,甚至一个新的世界。”赵半狄说。赵半狄热爱绘画,但他更热爱艺术,艺术大于绘画;他热爱艺术,但他更热爱生命,生命大于艺术。3月16日至5月9日,由泰康美术馆主办的“赵半狄:创造不止温暖不息”展览在泰康美术馆展出。在此展策展人杜曦云看来,“创造不止,温暖不息”是赵半狄不断创造,是走出画室,放下画笔来创造,并将所有创造都指向一颗跳动的“爱心”。这个爱心的扩展范围越来越大,赵半狄首先是温暖自己,同时希望温暖更多的人。

  赵半狄的创造层出不穷,他做过装置,设计过时装,拍过电影。1999年进入北京地铁站的一系列公益广告是革命性的。这些公益广告内容丰富,每个人都可以开放地接受,赵半狄的艺术世界在这里与现实世界重合了,他让当代艺术走向公众,让他自己的形象成为了公共形象。从此,赵半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发不可收拾,他用狂热的行动力把艺术不断推入现实世界,如2005年《一个人的奥运会》。与此同时,“创造”和“温暖”也逐渐交集在了一起,成为赵半狄明确的主线。

  展览中,既有《涂口红的女孩》《小张》《白洋淀端村的码头》等赵半狄早期的作品,又有他创作于2000年之后的一系列新作,即“残片绘画”,这些绘画有意识地保留了大面积空白,让各种形状的残片漂浮在画布上,画家精心安排残片的形状、位置、面积,残片中的人、物、事,来源于赵半狄生活中的感动,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被他深情地珍藏到画面上。这几年赵半狄又发起项目——“赵半狄的小窝”,由毛竹窝棚、竹叶草坪、吊床、窝棚里的小画组成。它像是艺术家在大洪水中的荒岛余生,安慰自己和每一位来客。人们可以躺在吊床里休息,也可以围坐在草坪上聊天。窝棚里是赵半狄的隐私:他有感而发时画的小画,经常更换。

  从2020年的11月份开始至今,“赵半狄的小窝”走过了上海、武汉、南京、厦门、沈阳、顺德、青岛、成都、常州、郑州、莫斯科等国内外11座城市,数万人来过小窝,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在真诚的交流中,小窝容纳着人们发自内心的倾诉和盼望,具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功能……在小窝里,装置、绘画、影像等结合了起来,艺术家和众人共同组成的“艺术作品”让艺术和生活在这里重合。本次展览作为“赵半狄的小窝”的第十二站,回到了赵半狄的家乡——北京。赵半狄说:“三年多的时间中,这个小窝像一叶小舟,它漂流过多个城市,包括莫斯科。记不清多少人在此坐过,躺过,笑过,哭过,静静地待过。我想铭记小窝里的时光,多么温暖,多么欣慰,多么富有营养。时光飞逝,人类已迈入2024年,此时此刻,世界依然深陷动荡与悲剧的漩涡。但,毕竟春天来了,毕竟小窝回到了我的家乡北京,让我们聚会吧,在这个可以逃离现实的小窝里,我们可以分享时间、快乐、疑惑还有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