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小学学生参演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集体项目组佩花晚会,表演锡剧《红色印记》。
戏曲进校园,对于学校、对于孩子、对于家长,意味着什么?从进校园到进课堂到进心田,从一个剧种到多个剧种,从一个社团到多个社团……不仅做到普及戏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给予孩子们丰富且深远的精神影响,这其实需要“戏曲进校园”有统筹规划,有大格局,见“绣花”功夫,更要于细微处见用心。
以小学阶段的“戏曲进校园”为观测点,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小学、张堰小学和石化五小3所小学,近年来在金山区教育局“戏曲进校园”工作的总体规划、布局、推进中,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让戏曲教育成为小学艺术教育的一大亮点,为戏曲的薪火相传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经验。
亭林小学:理念先行 保障到位
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近几年来,学校将“戏曲进校园”工作作为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很好的抓手,自上而下建立组织架构,由校长室统领,项目组牵头,艺术组联合专业剧团落实。同时制定“戏曲进校园”项目方案以及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保障经费落实,细化管理和考核,让戏曲课程的推进有了高度和深度。
孩子们学戏曲,从何开始?亭林小学注重让戏曲成为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红色的种子》《梨花颂》《千古绝唱》《十八相送》《红色印记》等节目成为学生学习戏曲的首选。同时,专业师资是“戏曲进校园”工作获得成功的一大关键。借助金山区“戏曲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丰富的戏曲资源,金山区各学校都引进了专业师资。亭林小学聘请了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和上海昆剧团两支优秀团队。为了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学校还配备了本校老师一起带班,做好组织服务保障等工作。
在不懈努力中,亭林小学连续5年被授予“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集体节目称号。亭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蓓蕾表示,学校将抓好“点”的建设,重视“面”的普及,将戏曲艺术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深入研究戏曲的审美价值、育德功能,让戏曲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办学品牌的特色,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让整个校园渐渐充满浓浓的戏曲气息。
张堰小学:文化传习 越韵飘香
在金山区“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张堰小学是第一批基地学校,承担“越剧进校园”项目,与上海越剧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共建协议,开展越剧社团课程培训活动。越剧进校园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一定的成效。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戏曲进校园越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成员由德育主任、越剧院指导老师、音乐教师、学员家长代表组成。每学年,学校领导小组都要召开关于戏曲进校园越剧项目工作专题会议,制定“张堰小学越剧进校园”工作计划。邀请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等各方专家举行“越韵声声”越剧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为“越剧进校园”寻求更好的发展之路。
学校的戏曲宣传活动形式多样:除了组织学生、家长参加越剧文化普及讲座活动,不管是新学期开学典礼、大队委员竞选活动,还是校园“正心小喇叭”、老教师回娘家活动、教师节庆祝活动等,都给予越剧社团学员展示风采的机会。此外,戏曲课程与其他艺术课程深度融合,比如在“帕吉门纸艺”课程中设计制作越剧脸谱;制作各种宣传版面,营造浓郁的校园氛围。
张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施慧丽介绍,在教学上,项目组以拓展课的课堂为抓手,聘请越剧院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配备学校的音乐教师为助教老师,每学期选取一定的经典曲段确定教学内容,每周五下午开展课程学习活动,对戏曲欣赏、戏曲知识、唱腔技巧、形体训练等方面进行教学,为普及戏曲知识在时间和内容上起到了保证作用。重点培养优秀学员,加强唱、念、做等基本功的训练。在师资培育上,推荐音乐教师参加金山区教育学院组织的戏曲知识培训班、戏曲彩妆培训班,还结合每一次演出请专业老师来校开展彩妆、服装、头饰等指导活动。目前不仅音乐教师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还培养了一批喜爱戏曲、擅长化妆的青年老师。
此外,自主管理初见成效。每一届的越剧社团都推选团长、副团长等小干部,制定了学员公约,开展自我管理活动。在校每次活动前的准备、活动时的点名、活动后的整理都是由学员自主完成;每次外出演出,学员自己整理演出道具、搬运演出服装……按照角色分小组自主管理。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志愿者队伍,演出时学员家长负责协助工作:看管物品、整理服饰、道具修正等。越剧进校园活动促使学员家庭更加和睦了。
石化五小:戏润童心 和美生长
石化五小是金山区“戏曲进校园”活动首批试点学校。学校从1个剧种逐步递增到3个剧种,选聘优聘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专业老师入校授课,实现了“1+1+1”(一名老师、一个社团、一批戏迷)的戏曲发展模式,为学生们点亮艺术之梦。
作为戏曲课程试点,石化五小固定时间、场地、助教,全程支持专业院团老师的授课。每学期,学校都与授课教师沟通交流教学计划、参赛参演项目,做到教学、演出同步落实。学校合理安排,策略布局,根据剧种的特点,组建了男生京剧社团、女生昆曲社团,推进学员的梯队建设,每学期开学挑选新学员,与老学员做好课程衔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老师们会根据学员不同的学唱能力,为他们量身定制新的节目,确保人人能唱、会演。助教老师和院团老师分工明确,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最大作用,保证学员们有充分的学习和练习时间。
学校不仅在周末、节假日组织戏曲社团的孩子们观摩戏曲表演,比如《杜鹃山》《牡丹亭》《金玉奴》《闹龙宫》《八大锤》《锔大缸》等传统戏曲,还带孩子们去京剧传习馆、上海昆剧团,近距离体验戏曲文化,探寻国粹之妙。“未来,我们将继续承载文化使命,立足课程建设,让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像涓涓细流不断浸润孩子们的心灵,让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绽放新的时代光彩,彰显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石化五小校长夏瑛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