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活起来、动起来”的晋江人文
栏目:新作品
作者:洪辉煌  来源:中国艺术报

晋江五店市夜景 苏明再 摄

  蔡长兴是文学的多栖主义者。写诗,出过《星天的清响》《曝日》等诗集;搞评论,担任福建省晋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散文,也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最近出版的散文集《五店市的母语》,得到诸多名家的赞赏。

  蔡长兴坚持写身边人事,讲家乡故事,因此浓郁的闽南乡土气息便成为其突出的特色之一。在他笔下,“举目皆繁华,回顾有五色”的五店市传统街区,白鹭翔集、古韵犹存的“华侨博物馆和闽南文化后花园”梧林古村落,“集文韬武略于一身,融旅游教育为一体”的东石古寨,面海而立、生机盎然的生态型滨海城深沪湾等等,无不充盈着独特的闽南风情和气韵。蔡长兴的创作还不止于此。

  2022年,《泉州晚报》组织了一场以“产城人——‘晋江经验’的文学书写”为主题的笔会,蔡长兴随团参与。在与名家接触后,他在《文学名家写晋江的感悟》一文中说:“我们应该从名家写晋江中看出:人文要活起来、动起来,可见、可感,活的人文胜于固态人文;要关注人的情感需求,在体验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获得人的存在感和幸福感。”写出“活起来、动起来”的晋江人文,正是作者贯穿全书的审美追求。

  所谓“固态”,就是平面、静止,没能深入精神内核,僵化而刻板。而“活态”,则是立体、互相关联、形神兼备。

  蔡长兴写“活起来”的晋江人文,善于运用“三维”写作手法,把现实与历史交织穿插着写,并指出它通向未来的发展趋势。他有相当的史识底子,这在《曾公亮的涛声》一文中可见一斑。该文立足史实,旁征博引,力求返回真实的历史现场,跟随曾公亮前行的步伐,写出他“在刺桐港的涛声中成长,在波澜壮阔的海浪中奋击”的海洋性格及其形成过程。同时,蔡长兴重视史料史实在散文创作中的作用,他说:“读懂一个地方,就必须进入历史文化去寻找它的独特性,以抹开表面的相似性。”因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现实是历史的延伸,交代历史背景既能增添底蕴深度,又能为读者提供深入的阅读体验。《从灯塔到火炬》《从蓝色浪漫到红色澎湃》有着相同的创作思路,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时空接续,揭示其传承、嬗变和升华的内在脉络。东石镇塔头刘村和安海镇新店村有不同的历史,又有共同的红色基因,在革命斗争年代,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都最终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村。再如《梧林飞白鹭》描述了经修复后的梧林古村落,又追溯了建筑群的身世:“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筹备了,落成的时间是1932年,这些房子的外观都没有装修,房子盖好的时候,就遇上了抗日,很快,华侨们达成共识,钱不要花在装修房子上了,全部捐给国家抗日。”最后写到振奋人心的一幕:晋江企业家在梧林召开以“家国情怀、根植晋江”为主题的座谈会。结尾是情意悠长的一句:“穿梭于过去与现在,光荣与梦想,静静地享受这一片斑斓的广阔世界。”开阔的画面,深入的挖掘,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

  写人,蔡长兴写的大多是民间的小人物,围绕其“怎么想,怎么做,结果与影响如何”三方面突出人物的精神特质。代表作《重返‘海上丝绸之路’的晋江福船》通过陈芳财从船工到“一代船王”的人生经历,讲述他立志建造郑和宝船,追逐重返“海上丝绸之路”梦想的感人故事。《中医西医精诚第一初心仁心感动民心》记述晋江市医院原副院长杨锦凉践行“仁心、仁术、仁道”的初心,终成医界模范道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在《美丽异木棉》中,75岁老大娘吴纽36年如一日服侍残疾婆婆,7年前丈夫患严重心肌梗死症让她雪上加霜。她“把痛苦的一面留给夜晚,在白天总以微笑示人”,孝顺之心与坚忍之志感人至深。《礁石上的眺望》写台胞蔡易庭的十年寻根之路。他踏破铁鞋,不放弃每一条线索,终于找到了摇篮血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写在他的脸上。《花生油飘香》中的许友景老人是古法压榨花生油的第二代传人,他守护传统又勇于创新,通过直播带货走向广阔市场,兴旺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个村庄。在蔡长兴笔下,每一位主人公都有自己积极的“情感需求”和精神的闪光点,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获得“存在感和幸福感”。

  蔡长兴的散文,文风朴实,构思巧妙,布局周全,行文流畅,在夹叙夹议中娓娓道来,有自己的创作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