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场“春天”音乐会和三份提案,
祝福香港和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弦乐团艺术总监姚珏
栏目:两会专访
作者:王钰  来源:中国艺术报

  2月29日,北京春雪消融。在这个四年一遇的日子,“春天——姚珏小提琴名曲音乐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音乐会上,香港弦乐团艺术总监、小提琴演奏家姚珏携手内地钢琴演奏家金文彬,演奏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小提琴经典曲目,以及颇具香港特色的流行音乐改编作品,为现场观众带来了新颖独特的艺术体验。此次北京之行,姚珏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她带着沉甸甸的三份提案,为香港特区能够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履行一份来自艺术家的责任。无论在音乐厅演奏,还是阐述自己的提案,姚珏都热情洋溢、活力满满。她说自己有一个梦想——希望中国的演奏家乐于演奏莫扎特,外国的演奏家同样乐于演奏中国作品,用音乐实现相互理解和沟通。用音乐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她愿意做更多的工作。

  通过小提琴艺术连接历史和当代,展现香港独特的美

  对于“春天——姚珏小提琴名曲音乐会”的曲目选择,姚珏做了精心的安排,更融入自己对香港社会发展的思考。姚珏认为,从巴洛克时代的作品到古典时期的作品,再到当代中国作品,最后到香港流行音乐的弦乐改编作品,它们之间是有连接性的。

  音乐会以巴洛克时期的维塔利《g小调恰空》开场,表现了小提琴高难的技术和绝美的音色。接下来的重头曲目是贝多芬的《F大调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奏鸣曲》)。“通过这首曲目我想告诉观众的是——香港正在经历一个春天的到来,香港的明天会更好。希望观众能通过这个曲目感受到一个真实的香港,感受到香港独具特色的美。”姚珏动情地说。

  对于集中展示4首弗里茨·克莱斯勒的音乐小品《前奏与快板》《维也纳进行曲》《小夜曲—小丑》《切分音》,姚珏表示,克莱斯勒是一名伟大的作曲家,也是她向往的偶像级的小提琴家。演出现场,姚珏凭借高超的演奏技巧,使得这把1713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流淌出时而灵动婉转、时而刚劲饱满、时而浪漫浓烈的乐音。接下来的两部中国作品,分别是作曲家秦咏诚创作的《海滨音诗》和作曲家陈钢创作的《金色的炉台》,不仅和外国作品形成了风格上的对比,彼此之间也呈现出刚强和柔美的反差。姚珏说:“小提琴是一件非常美的乐器,怎么能够把小提琴的不同技术、不同的美、不同的声音表达出来,是我希望观众可以通过这场音乐会体会到的。”

  这场音乐会最大的亮点是音乐会的最后一个曲目——香港经典流行歌曲串烧《红日永恒》。这首曲目是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由香港弦乐团邀请作曲家陈锦标改编的,包括《我的骄傲》《动起来》《红日》《Today》《爱是永恒》5个段落。“香港的艺术有很多的特色,特别是香港的流行音乐曾经风靡全世界。让内地的观众和世界的观众更好地了解香港,除了粤剧,就是流行音乐。容祖儿、张学友、梁咏琪、李克勤、郭富城都是我曾经合作过的朋友,把他们演唱的流行音乐改编成小提琴和钢琴的串烧,是用弦乐唤醒辉煌灿烂、风起云涌的时代记忆。”姚珏表示,艺术家是为社会服务的,希望通过音乐能够连接历史和当代,让大家认识和感悟到社会的进步。

  为香港地区文化艺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建言献策

  作为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姚珏的履职工作非常尽责,每年两会召开时她都会基于自己切身的工作,提交两至三份提案。今年姚珏又是满载三份提案而来,分别是《坚持文化自信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增加港澳青少年参与国家舞台艺术》《关于在香港特区推进国家级艺术类考试和专业评级》。

  《坚持文化自信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案的提出,源于姚珏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演出的所见所想。2023年11月,姚珏率领创办10年的香港弦乐团前往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及罗马尼亚4个国家巡演,其中11月9日在希腊上演的音乐会被中国大使馆纳入“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作为闭幕演出。姚珏谈道:“我们在中东欧的多场演出都座无虚席,塞尔维亚前总统尼科利奇说,感谢我们带去非凡的音乐,用音乐文化促进了两国民心的交流和相通。当我们用西洋弦乐演奏中国民谣《放马山歌》时,感受到海外观众的热情和喜爱,全场观众加入我们一起呼喊‘唷吼’,我觉得那一刻他们真正理解了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这次巡演中,香港弦乐团的演出曲目不仅有中国传统的《牧歌主题变奏曲》、香港流行音乐风格的《顾嘉辉串烧金曲回响》,还有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等。姚珏感慨地说: “很多当地观众在音乐会后特意来跟我握手,说通过我们的音乐更向往中国了,通过我们的音乐希望能到香港看一看。香港本来就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城市,香港艺术家的演奏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风格,香港的艺术团体更加善于使用国际语言演奏西方音乐作品,以及用当地民众听得懂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

  基于此,姚珏建议:香港特区的中小艺术团体要有机会到海外担任文化使者,还需要资金、宣传、邀约嘉宾等各方面的支持,而且支持的方式不仅仅是出发前的项目支持,还可以发展成为全流程的支持,比如项目结束以后的评奖奖励,二期、三期项目的推进支持,国家搭建民间力量参与的文化平台或交流峰会,支持在香港建立与“一带一路”有关的文化社团和组织,形成恒常交流机制,促进文化的交流、理解和融合等;希望在海外文化交流的宣传方面得到国家更大支持。

  《坚定文化自信 增加港澳青少年参与国家舞台艺术》提案源自香港弦乐团做了7年的面向香港基层青少年的音乐教育公益项目“音乐能量计划”,目前有700多个香港家庭参与其中。2023年底,在姚珏的努力下,她创办的香港亚洲青年弦乐团中的3名学生共同代表香港特区参与全国政协2024年新年茶话会文艺汇演,这是香港地区的青少年首次走上全国政协的演出舞台。其中一位同学跟随姚珏学琴多年,通过“音乐能量计划”脱颖而出,最后从香港基层“劏房”走上国家舞台。“这个故事不仅成为这名学生人生的亮点,也会鼓舞更多香港青少年,不论出身,只要通过努力传承文化之根、蕴养家国情怀,就一定能够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姚珏表示,“音乐是可以改变思想和精神面貌、改变人生的。艺术家不应该和社会脱节,要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社会需要什么,艺术家就应该去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把整个社会推动起来。”

  基于此,姚珏建议:国家舞台能够提供更多演出机会给香港的青少年,增加渠道和方式,形成一些恒常的联络和选拔机制,同时给予获选者,包括演出青少年、获选机构、指导导师相应的支援和资助,给予评奖奖励。也可以选拔特区青少年代表国家到国际舞台担任文化使者,提升特区青年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在《关于在香港特区推进国家级艺术类考试和专业评级》提案中,姚珏写道:“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香港正在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具备‘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有能力一方面传承好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另一方面又用世界听得懂的方式去讲好香港真实的情况,助力讲好中国故事。同时,香港特区的艺术从业人员也需要相应的专业认可,才能方便进入内地从事艺术演出和交流,促进大湾区的文化艺术繁荣。”

  基于此,姚珏建议:争取在香港设立国家级专业考试和评级的定点和机制,便利香港文化艺术界的从业人员到内地演出、教学的资格的审批认定;对于国际和地区级的重要考试落户香港增设考点给予支持,组织以教育考试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吸引行业集聚,鼓励游学、大师班、考试辅导等全方位的教育产业链;增加国家级艺术类评奖在香港的举办,也可以增加香港艺术家担任重要艺术奖项的评审名额等。

  孜孜以求,用音乐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让姚珏颇感高兴的是,自己每年的提案几乎都能得到相应的回应和落实。前6年的提案,有两个已经完全落地,一个是国家艺术基金落地香港,一个是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还有几个提案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谈及今年香港将首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主办城市,姚珏难掩兴奋。她说:“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一定是和世界上其他的艺术节不同的,要找到自己的定位。香港是年轻的、有活力的、有创意的特别行政区,体现了科技和文化的结合、历史和现代的结合、不同文化的结合。我们要做有自己特色的艺术节! ”姚珏认为,要体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特色,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原创作品。为此,她已经邀请上海作曲家叶国辉着手创作以岭南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弦乐作品。据介绍,这部大型弦乐作品将包括一个乐章的粤剧唱腔,并会在此基础上写成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品。香港弦乐团将于10月底在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演出这部作品,后续还将参加一系列国际艺术节。

  姚珏说:“作为音乐家,我们不是高高在上地在音乐厅里边的。我一直都觉得音乐是从生活里出来的,如果没有人生经验、人生坎坷,是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的。”她曾带领香港弦乐团的青年音乐家们坐高铁一路从厦门到哈尔滨,沿途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她还一直致力于深入一线挖掘地方民谣,并改编成弦乐作品。她希望香港的音乐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并作为文化使者为讲好中国故事作更多的贡献。为此,她孜孜不倦,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