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游天地 美在自由
——追忆张世英先生对中国文艺评论事业的贡献
作者:庞井君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来到张世英先生的故乡湖北柏泉,心情非常激动。独步湖边林间小径,闻鸟鸣、观新荷、沐清风,深深沉浸在对张世英先生青少年生活场景的想象之中,物非人也非,追慕怀恋之余不免生出几分淡淡的惆怅。虽然先生童年的老屋已不见踪迹,但是百年前的气韵风神依然从岁月深处绵绵涌来。在张世英书院看到张世英先生的手稿、墨宝以及著作,愈发深刻地感受到了张世英先生博大深远的精神境界和超拔豪迈的人格形象。实际上,这种带有审美意味的精神感受也非常符合张世英先生的哲学思想:在柏泉存留和书院展示出来的东西是“在场的”雪泥鸿爪、岩上松风,而更广大的“不在场”的东西深深隐藏在后面,让每一个观者以此为幽秘通道运用自我的精神能力去体味、感受和把握。

  2014年,中国文联创立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同时成立了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创办了《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我作为三个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在文联党组的领导下,带领团队矻矻以求,完成了繁杂的筹备创建工作并主持工作六年之久。《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创办五年就依靠过硬的数据进入南大核心阵营,引起了业界不小的轰动。张世英先生作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杂志顾问,热心支持中国文艺评论事业,做了大量工作,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与张世英先生的直接交往就源于《中国文艺评论》杂志的创办。记得当年张世英先生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文艺评论》杂志顾问,并积极为杂志供稿,为协会发展和文艺评论事业出谋划策。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的一些重大活动中,张世英先生不顾年近百岁高龄,有求必应,热心参与,无私奉献,赢得了广大艺术家的广泛尊重和深深爱戴。他那宏阔精深的哲学体系和美学思想在中国文艺评论界和艺术界引起极大反响。张世英先生在《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频繁被知名报刊转载,其中有一篇文章入选首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在密切的精神交往中,我个人所潜心研究的社会价值论也得到了张世英先生的悉心教导。他还为我出版的散文集《黑夜之美》作了题为“开显自由自然的精神境界”的序言,广受称颂。

  2016年,张世英先生跟我说他对“当代艺术”特别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当代艺术家”做出某些艺术行为时,他们的心理动力究竟是什么。我为张世英先生请来了三位非常出名的当代艺术家,并主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当代艺术研讨会。一个95岁高龄的老人与三个当代艺术家广泛深入、自由活泼地交流讨论了六个小时。在场的人们纷纷感叹,如此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精力如此充沛、热情如此炽烈、思维如此敏锐,实属罕见。特别是,先生频频以小学生般的口吻向每个当代艺术家探问讨论,可见其诚,可见其真,可见其情,可见其胸怀与境界。这一下午的经历让每一个人感动和难忘,也必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研讨交流之后,我带人整理的录音稿件达到5万字。这个珍贵的资料不仅包括了张世英先生关于当代艺术的一些重要见解,更包含着他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深情厚望,假以时日,必将面世。

  在我看来,成立张世英书院对中国文化建设和学术研究是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我建议应该将张世英先生参与和贡献中国文艺评论事业的内容包含进去。书院既要古雅,又要清新;既要有学术品格,又要有审美气韵;既要有自由气息,又要有自然风貌,展现世界视野和时代精神。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书院具有文化综合性,张世英书院也应该突出这个特性,特别是应该增加审美艺术方面的内容和要素。这也符合张世英先生的精神品格和生命情趣。张世英先生不但在哲学和美学研究领域作出了巨大理论贡献,他还酷爱艺术创作和欣赏,尤其是绘画、书法、诗歌、散文。在张世英先生95岁生日的时候,我专门请著名书法家言恭达题写了“天人合一万有相通”八个大字,先生对这个生日礼物特别喜欢,欣赏作品时眼睛里映射着兴奋的亮光,让人记忆深刻。书院成立,我还请著名书画家朱伯华题写了由张世英儿女撰写的楹联“百岁哲人求索中西万有相通观世界,世纪沧桑心游天地美在自由亮人生”。

  我以为,与其他学科不同,在哲学这个领域,真正能够被称为“家”的少之又少,极为不易。而张世英先生80岁之后,晚年革故,天开境界,以其磅礴的精神伟力和异乎寻常的理论勇气,创立了万有相通哲学新体系,由哲学史家一跃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这在当代中国这块土地上确属凤毛麟角。他的哲学体系不仅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文化建设意义重大,也必将在世界哲学舞台上赢得重要的一席之地,展现出中华文化、中国哲学的独特风采,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中国哲人的精神贡献。对此,我们充满信心。我们怀念张世英先生,承其精神事业,继其思想志向,最重要的是要像先生那样将生命融入哲学,将哲学融入生活。要站在哲学的角度反思、反省、反观当代中国和人类发展中遇到的若干重大、深刻而急迫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这个复杂迷茫的转型时代贡献思想的力量、哲学的力量。真正热爱思想、热爱智慧的学人和思想者应像张世英先生那样,努力站在人类思维的巅峰,直面问题,深入探寻,思考如何面对当今时代新技术对人类主体结构、精神结构和价值体系的深刻挑战,如何站在人类大变革的前沿解释种种问题、解决种种矛盾,完成无愧于伟大时代、无愧于伟大民族、无愧于伟大历史的精神创造和理论构建。

  有感于张世英先生的人生和学问,几年前我曾写了一首小诗赠给先生,诗中嵌入了先生和他夫人彭兰女士的名字,尝记当年先生读了小诗,啧啧称许说:“井君还把我夫人名字也写进去了!”欣悦之情,溢于言表。其曰:

  世间烟云过眼多,

  笔底英华成大说。

  万有相通融中西,

  空谷一兰一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