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人艺术走向“人民的艺术”
——记“守正创新”新安画派与当代美术发展学术研讨会
栏目:聚焦
作者:宫剑南  来源:中国艺术报

山水(中国画) 黄宾虹 安徽博物院藏

  “新安处万山之中,黄山奇伟,跨于宣、歙二州,本属江南省治,地近偏僻,不为舟车要冲……洎乎世事沧桑,黍离麦秀之慨,至不获已,遁入空门,歌泣声沉,寄之于画,偶然挥洒,无非写其心史,不必求工,而已无不工者,由开名节砥砺、学术蹉磨,朝夕熏陶,取法乎上。如渐师者,俯仰古今,士大夫中,曾不多见。”这是黄宾虹在《渐江大师事迹佚闻》中所书,从文字中可见他对于新安画派领袖渐江的拳拳之心。从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到黄宾虹、汪采白,新安画派儒雅、清逸、高古,以“貌写家山”构成其重要特点。近日,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国美协、安徽省文联共同主办的“守正创新”新安画派与当代美术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黄山歙县举行,来自美术界的专家学者聚焦新安画派,就当代美术创作对新安画派的传承、如何继承先贤和弘扬传统以举起“新安画派”这面旗帜等话题展开研讨。

  “在中国美术现代转向的历程中,晚明至清初、晚清至民国是两个重要时间拐点,这其中,安徽的艺术家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前者是新安画派,后者是黄宾虹。”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认为:“与四王、八大山人、石涛一样,新安画派画家是中国美术早期现代性的建构者,其现代性追求主要表现在以严谨冷峭的结构、清简淡远的笔墨、肃穆寂然的格调构成语言体系,完成了对现实物象的超越。笔墨语言在美学意义上也建构了自洽性体系和自律性原则,由此推动了中国美术审美现代性的发生”。

  “敢言天地是吾师”,独居黄山的渐江畅游于天地之间,他师黄山、画黄山,踏遍三十六峰、二十四溪,将个性、情感、人格与山水融合为一,在笔墨中体现天地人和的境界。渐江绘画的构图审美主要取法倪瓒,他也从宋元绘画中得到了笔意和笔力。黄山市屯溪六中退休美术教师吴军航表示:“‘家乡人画家乡’是新安画派的最大特点,描绘自己的家乡在当时来讲是一种主流社会风气。渐江于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当他看到武夷山的山势结构和黄山的山势结构一脉相承时,就更加致力于画黄山。他笔下的黄山,在客观中融入了主观意识,像《黄海松石图》《幽涧寒松图》等作品,画出了黄山的本质。”

  另一位新安画派的代表人物查士标,其地位和影响仅次于渐江,“画初学倪高士,后参吴镇,用笔不多,风神萧散,气韵荒寒,逸品也”,是画学界对其主流评价。在谈及查士标山水画艺术风格时,安徽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陈祥明认为:“他的两类作品,一类是仿古的,一类是创作的,两种都充满了天真幽淡的风神。查士标师法古人,择采诸家,但主要传承南宗正派一脉,更多受到董其昌画学思想影响。由于他泛游江南主要在金陵一带,所以在创作面貌上与渐江差距很大。特别是在当下,人们越来越能发觉查士标艺术所特有的那一份清逸、那一份天真,这两种特质正是被‘现代性’所认可的重要方面。”

  新安画派的画家们师古人、师造化,但画家之间个体差异很大。黄宾虹作为新安画派的后继代表,以其艺术经历证实了新安画派并非是一个既定的历史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丰富。林散之认为:“新安画派至宾虹师乃集大成,此海内公评,非余一人之私议也。”黄宾虹早年作品中的干笔淡墨,疏淡清逸,有着新安画派枯淡疏简的特点;到了晚年,他的画风转为浑厚华滋,至此,“‘白宾虹’‘黑宾虹’如何统一?黄宾虹不只是集新安画派之大成,而是集中国画之大成。”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小平说,黄宾虹的贡献在于:证实中国画的笔墨精神是从书法中来的;以“五笔”“七墨”对中国画技法进行总结,拓宽了中国画笔墨的表现力,并拓展了中国画的精神内涵。

  1948年,黄宾虹在《民报》副刊上发表在上海美术茶会上的讲词,题为“国画之民学”,强调“民为邦本”。在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看来,“民学”是针对于传统的“君学”而言的,中国画的现代性是对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一种审美表述,是从皇家艺术、文人艺术走向“人民的艺术”,而人民的艺术核心是从民主转换来的“民族”与“大众”这两个中国现代美术新概念,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到黄宾虹提出“国画之民学”精神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画在20世纪发生的一些根本性变化——像山水画《新开发的公路》、人物画《一辈子第一回》,都不再是传统文人绘画带有主体想象性的绘画,而是强调对现实中的人或者强调“黄宾虹式”的“民学精神”对普通百姓形象的塑造。

  如同历代新安画派画家的不断拓展,今天的新安画派在“守正”中“创新”,之所以将守正创新纳入现代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创新”的范式属于当代艺术:“我认为‘现代性’的根本关键点在于破旧立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表示,“回到安徽谈新安画派,它的当代发展可能性和契机、重点应该落在哪里?我想应是区域空间和文化主体上。回到这个区域的当年,看看生活在这里的人怎么进行当代文化创造,文化主体其实是以回望传统的方式面对未来。”

  “地域画派既有时间性又有空间性,如吴门画派、扬州画派、海上画派等以地域为名的画派,其实分别代表着某个时代。当我们回看新安画派以山水画为主流,以当地的山水画风、皴法特点、笔法特征所形成的艺术特征时,它的艺术特色和画派特征便有了依据。”中央美院教授于洋说。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新徽派版画,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新安画派的传统。“新徽派版画的发展和赖少其先生的推动有直接关系,在他的安排下,安徽省美协收集了一大批明清徽派版画资料给创作组观摩学习,后来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淮北变江南》《黄山》等6幅大型套色版画,奠定了新徽派版画的风格基调。新徽派版画在表现现实生活的同时发扬了明清徽派版画精雕细镂的线刻技巧,保持其婉约秀丽的风格并赋予时代精神,这个艺术风格结合了中国画用线的形式,安徽古代版画线条的逸韵、安徽砖雕的刀法、安徽铁画的雄浑强悍在这些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明认为。

  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当代画家如何继承传统、守正创新?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主席团主席钱念孙表示,反复观看新安画派的作品,尽管画家描绘的对象同为黄山,形态却是千变万化的,特别是渐江、黄宾虹等画派巨擘,其作品往往与我们眼中的黄山相去甚远。这表明他们并不追求客观的一致,而是在对大自然深入体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倾注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尽力运用个性化的笔墨语言对黄山进行呈现。他说:“我们今天探讨如何传承弘扬新安画派传统,关键是要洞悉艺术大师杰作的迷人魔力由何而来,从而摸索自己创作风格的思路及办法,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义上找到繁荣美术创作的具体路径。”如今美术发展空前繁荣,全国展览“百花齐放”,地域特色却在各个地方展览中逐渐衰弱,千人一面的流行风格让地域特色不再凸显,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安徽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哲说:“新安画派的特点就是能够走出书斋,融入自然,貌写家山,状物以咏志。画家们以刚劲的气概、独立的品格和火热的赤子之心,为他们笔下的家山打上鲜明的家国情怀和时代烙印,我觉得首先要迈出书斋,还要走进生活,贴近自然。只有把地域特色保持住,发扬出去,才能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