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海报
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的阵阵驼铃拉开了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序幕;两千年后,丝绸之路的新传奇在“一带一路”沿线继续被书写、被见证。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纪录片《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用八集的体量对“一带一路”的十年进行全景回望,为“一带一路”的建设书写成绩单、留存影像志。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在真实地记录、通俗地呈现、多维地解读中,立体展现出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刻录下生动的影像志。
沿着“一带一路”行进,深情书写中国新名片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十年。十年来,这份来自中国、各方共建、惠及世界的重要方案在全球视野备受欢迎和认可,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已经或正在加入这一“朋友圈”。在各方的协同努力下,“一带一路”早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其本质上是一条“普惠之路”,有力推动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开放、经济发展、文明互鉴。
聚焦基建、交通、能源、农业、电商等关乎国家命脉和人民幸福的关键领域,纪录片《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每期设定一个核心主题,将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新名片串点成线,用实际案例展现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全世界交出了一张令人惊叹的答卷。
从“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的基本形成,到国际道路运输线路的延伸成为各方沟通的纽带;从重点能源项目为清洁美丽的世界注入中国力量,到贸易合作升级不断催生出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从“中国制造”搭乘中欧班列走出国门,到通向共同富裕的网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的镜头沿着“一带一路”行进,在影像的切换中拼起一幅蒸蒸日上的发展图景,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振奋故事娓娓道来。
借助一个个案例和一组组数据,《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用影像书写了“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形象,彰显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同共建国家的“发展带”和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也为筑就共同发展的机遇之路和繁荣之路写下生动注脚。
多视角、多表达,掀开“一带一路”新篇章
协和万邦,大道同行;美美与共,合作共赢。在“一带一路”的有力连接下,中国与世界相遇相知、并肩同行,为这条机遇之路和繁荣之路的延伸掀开崭新篇章。
系统回溯“一带一路”的卓越成就,展望构建共同发展的美好世界,《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在多视角、多表达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影像风格,带观众近距离感受“一带一路”为世界带来的深刻影响。
真实,是贯穿始终的“生命线”。该片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出发,顺着“一带一路”实地取景拍摄,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刻录下精彩的纪实相册——全长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总装机容量156兆的克罗地亚风电场,出自“中国制造”的卡塔尔的新能源公交车,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这些“高精尖”的成果都在镜头的穿梭中被定格。
与真实的笔触交相呼应,《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辅以通俗的语态,以“看得懂”“听得懂”的方式解构“一带一路”上的项目和工程。全片让观众跟随旁白解说的思路行进,在权威的资料、直观的画面、具象的数据中,将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建、共赢的精彩故事铺陈开来,加深观众的记忆点。
与此同时,该片也让共建“一带一路”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成为故事的讲述者,从多元视角出发描绘一幅完整的发展蓝图。在克罗地亚,中国北方国际赛尼项目现场总监兹拉特科和中国的工程师一道,将规模最大的风电场建在了自己的家乡,“这是一件极其高兴且自豪的事情”;在扎拉若罗,当地农民亲眼见证了从中国远道而来的农业专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感叹此举“让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从理念到行动,从远景到行动,“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带来引人瞩目的深刻变化,开辟了一条“中国品牌,世界共享”的时代之路。《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用纪实影像的方式展现中国为“一带一路”建设所作的突出贡献,以及各方协同合作的精神和风貌,为“一带一路”的共同发展理念生动注解。
(作者系苏州大学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