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期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呈现井喷之势,抛开亮眼的票房数据,暑期档本身也展现出许多值得探讨的文化现象。首先,以强话题性引领了现实题材创作,《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八角笼中》等影片都是代表;其次,对中国传统文化题材进行现代性阐释,呈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银幕影像序列,如《长安三万里》与《封神榜:朝歌风云》;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在超级暑期档的背后,中国电影市场及其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喜剧题材电影阙如且受关注度不高,如王一博、黄渤主演的《热烈》(喜剧+竞技体育),打怀旧牌的《茶啊二中》(喜剧+青春),以及关注教育问题的《学爸》(喜剧+家庭)等影片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题材引爆社会话题
现实题材创作应当跟踪现实的流动,把握时代的总体精神状态,及时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或社会心理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今年的暑期档电影中,出现了多部具有很强话题性的现实题材影片。相较于传统现实题材影片而言,这类强调话题性的现实题材影片更加贴近当前社会中容易引起话题的题材,即影片内容注重展现当下现实热点,通过自媒体短视频传播持续预热,一经上映更易引发广泛讨论。
从2023年暑期票房前6位的电影来看,有多部作品是取材于现实事件,如《消失的她》以“杀妻骗保”的真实案件为基底,探讨两性话题;《孤注一掷》则聚焦缅北诈骗套路,将全民反诈进行到底;王宝强执导的《八角笼中》则取材于2017年轰动全国的“格斗孤儿”真实事件。与传统现实题材对电影的现实观照性不同,上述影片在不同程度上杂糅了悬疑、惊悚、犯罪等元素,形成了极具话题效应的影像内容,也以奇观化配方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短暂的、瞬时的感官刺激,形成了某种“话题性现实题材电影”。
实际上,现实题材电影引爆社会话题并非偶然,2018年《我不是药神》就引发了大众“看病难”的话题。相较于《我不是药神》,2023年的现实题材电影的话题性更具情绪感染力,如《消失的她》通过“杀妻栽赃”“女性帮助女性”等话题,以女性议题串联当下社会热点事件,触动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宣发团队的策划下,《消失的她》屡屡登上热搜话题榜。据统计,该片购票观众女性高达76.6%,而“带恋爱脑闺蜜看《消失的她》”一度成为社交话题。《孤注一掷》则精准地聚焦社会反诈宣传,揭秘缅北诈骗团伙的运作机制。相较于前两者的强类型化设定,《八角笼中》以“底层叙事”逻辑形塑现实社会边缘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除了立足“真实事件”的话题性,更在于王宝强在片中所展现的真实与真诚。
除了影片内容展现出的话题性,短视频平台的加持,也展现了话题电影的流量带动能力。根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分别高达9.3415亿人、90.5%。短视频对电影的解构与重构无疑是颠覆性的,其对《消失的她》《孤注一掷》中电影精彩片段的截取及再解读,或是通过同类话题的视频内容延伸影片中的话题等方式,都成为吸引人们走进影院一探究竟的重要推力。
现实题材电影引爆社会话题效应,虽然促进了电影的票房攀升,也使得电影的价值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警惕,如果电影所呈现的话题远远大于电影的艺术价值时,电影本身还剩下什么值得我们探讨?即是说,虽然话题现实题材电影触动了观众敏感的社会神经,但如果其创作根基并不牢固,且带有一定的瞬时性,那么就很难使影片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具有更强的现实穿透力和恒久的艺术价值。
“中国式”银幕想象力的技术表达
如果说现实题材电影依靠强话题性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那么,2023年暑期档凭借电影本身成功出圈的国产电影无疑是《长安三万里》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这两部影片分别依托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神魔小说,创造出中国式的银幕想象力。
在中国式的银幕想象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首先是数字技术真正地融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当中,并展现出具有当代价值的影像审美经验;其次,在技术大胆创新的过程中,创作者也开始深入挖掘历史中人物生命轨迹与情感结构,不再流于展现奇观化的影像。
在现代数字技术融入传统文化的视觉表达方面,中国电影取得了持续不断的进步,其中“追光动画”的努力不容忽视——从《小门神》(2016)、《阿唐奇遇》(2017)到《白蛇·缘起》(2019)、《新神榜:哪吒重生》(2020),再到《白蛇2:青蛇劫起》(2021)、《新神榜·杨戬》(2022)、 《哪吒之魔童降世》(2022),“追光动画”通过CG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进行可视化表达,制作出一系列优秀作品。《长安三万里》作为该公司“新文化”系列的首部动画电影,通过CG、动静态3D动效、“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精准地再现唐朝盛世,真实还原了观众想象中的盛唐气象——如李白在经历人生失意之后,于济南悟道,随后与高适、岑夫子等人在黄河边吟诵《将进酒》的情景,影片以数字技术建构出李白遨游天地之间的恢弘景象,拓展了中国诗歌影像表达的审美广度,令观众叹为观止。
不同于《长安三万里》中的浪漫诗意想象,神魔电影《封神第一部》取材自中国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如果说《长安三万里》如唐诗一般带有浪漫主义气质,那么《封神榜:朝歌风云》就是典型的以细节取胜。首先,通过CG技术,更加逼真地制作了九尾狐妖、雷震子、黑麒麟等有生命力的数字角色,这些数字角色的突破在于其拥有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表演能力。其次,在美学风格上,《封神》在工业技术加持下,展现出对历史细节的重视,重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美学追求和艺术风尚。《封神榜》的美术设计是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美术设计获得者叶锦添,在《封神第一部》中他以“元末明初水陆画做依据,融合商周青铜器元素和宋人山水的美学风格,来创造属于‘封神系列’的华夏美学”。
除了视觉设计上的创新,上述两部影片还十分注重人物的历史纵深感与性格复杂性。以往的一些创作者在对中国传统历史或神话人物进行还原时,往往缺乏细节编织,人物形象较为扁平。而《长安三万里》和《封神第一部》却对历史人物的生命轨迹及其情感结构进行了重构。
如在《封神第一部》中,创作者对原小说中纣王、妲己的形象及其内在精神价值取向进行了现代性重构,如导演剔除了原著小说中“命数既定”“红颜祸水”等封建思想观念,将商王的邪恶、昏庸归结到其膨胀的欲望与对权力的渴望。而在《长安三万里》中,创作者在描绘盛唐画面之外,更加突出传世诗作背后的诗人,无论是大器晚成的高适,还是恣意洒脱的李白、杜甫等,辅以代表性的诗歌点缀,通过他们人生的低谷与巅峰、无奈与豁达,展现出盛唐气象背后个体的得意与曲折。
青春、喜剧题材影片遇冷
2023年暑期档中,现实题材电影成为票房赢家,基于传统文化的动画电影、东方神魔电影也相继展露大好态势。然而,曾经风靡一时的喜剧、青春片却频频遇冷,不仅呈现票房颓势,在口碑上亦反响平淡。大鹏执导的融合喜剧、竞技的励志影片《热烈》,重现青春回忆的《茶啊二中》,“搞笑式鸡娃”电影《学爸》,开心麻花出品的喜剧片《超能一家人》等,无论是在叙事还是在影像呈现上都中规中矩,未能出现“破圈”之作。
在过去几年中,“喜剧+××类型”创造了多部成功之作,“开心麻花”团队、大鹏等创作者,都曾以低成本喜剧“类型杂糅”的创作模式获得过成功。然而在今年暑期档中,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这类影片均呈现出明显的颓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作品流于自我复制、拼贴,缺乏创新。如《热烈》聚焦街舞竞技题材,讲述一群热爱舞蹈的年轻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备受阻挠,经过不懈的坚持与追求最终收获成果的故事,影片在叙事策略上基本复制了2015年《缝纫机乐队》的套路,虽有王一博这样的流量明星、黄渤这样的演技派,但也未能引发观影热潮。《茶啊二中》以动画喜剧形式展现师生“身体互换”,借此缅怀逝去的青春,但过于老套的“身体互换”模式,并没有深入到师生互换身体后的身份认知、性别认知及教育问题等话题,而是采取了怀旧的方式罗列小料,让影片未能成为“爆款”。暑期档口碑、票房双失败的代表当属“开心麻花”出品的《超能一家人》,网友们戏谑地将其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含腾量”太低,实际上,该片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叙事失控、表演夸张、角色过于扁平化,此外“开心麻花”团队在题材和类型上难以突破瓶颈,类型融合混乱、同质化的作品难以让观众买单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喜剧电影不应该仅仅有感官上的快感,更应该是让观众从中体会到丰富的社会意蕴和审美意蕴。然而,《热烈》的励志故事并不具有代表性和共情力; 《茶啊二中》的怀旧感因拼贴失去了对现实的回应能力,成为一场后现代主义的拟像狂欢;《学爸》虽然父亲放弃“鸡娃”,但并未就现实的教育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方案。因此,今年暑期档喜剧电影技巧的普遍失效,其背后是喜剧内核的逐渐丧失——喜剧失去对现实的思考能力,进而难以与观众共情,应是其失败的主因。
(作者系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