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战士的圆梦之旅
虚拟与现实的双向奔赴
——评纪录片《超时空寻找》
栏目:新作快议
作者:赵卫国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芒果TV精心打造的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录片《超时空寻找》日前播出。纵观整部作品,主题鲜明,结构严谨,风格质朴,每集都别出心裁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志愿军战士圆梦,让他们与战友或者亲人、伴侣在70年后超时空重逢,实现未尽未了心愿。虚拟现实技术的巧妙运用是整部作品较为突出的艺术特色和创新之处,不仅呈现出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更是一场虚拟与现实的双向奔赴。

  在浩如烟海的尘封史料和琳琅满目的同类文艺作品中,将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文艺作品作出特色、作出新意、作出话题,既考验着主创人员的艺术造诣和功力,更检验着主创团队对那场立国之战的认知与感悟。《超时空寻找》主题开掘准确,视角新颖独特,通过多组人物,讲述激动人心的真实故事,其间运用影像资料和情景再现,穿插展现上甘岭、文登川、长津湖等著名战役,向广大观众呈现出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场上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们百战余生后对战友的生死眷恋与依依不舍。《望·重逢》《惜·团圆》《愿·相伴》《盼·梦圆》《敬·无畏》《念·魂归》6个分集子标题,颇具传统文化内涵,皆是神来点睛之笔,不仅准确概括出所在篇章的思想内涵,更是细腻描摹刻画生者对逝者的无限敬仰和思念。主题思想的准确把握和情节叙事的艺术铺陈,为虚拟现实技术下的重逢圆梦,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代入感强烈,直指心灵深处,谋求与观众的共情共鸣,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

  近年来日臻完善的虚拟现实技术,是借助计算机等设备产生一个逼真的并有多种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使现实生活中的人在虚拟世界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超时空寻找》的主创团队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以纪实见长的纪录片中,力求做到虚拟而不悬浮。主创人员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昂扬的创作激情,多方走访历时近半年时间,调研60余位抗美援朝老战士,搜集到详尽的各类原始资料用于3D建模,并寻找邀请到当事人后代进行动作捕捉,使资料中的人物和场景变得可感可信可亲,在技术上保持实时性和交互性的同时,最大限度提升了虚拟世界的真实感,实现了真实与虚拟的有机统一。父子相见、战友重逢、夫妻话别、战斗冲锋、凯旋归国等一幕幕感人至深的虚拟场景,完美地呈现在志愿军老战士眼前。他们穿戴上VR装备无不沉浸其中,泪目惊叹、快步前行、伸手相拥等不经意中流露出的表情和动作,是对创作者最高的鼓励与奖赏。此刻他们仿佛已不再是耄耋之年,而是穿越时空,亲身回到了那段气壮山河荡气回肠的峥嵘岁月,去追逐自己年轻时的梦想与希冀,弥补战火硝烟中的惋惜与遗憾,向战友们讲述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超时空寻找》以青年人为第一叙事主体,通过镜头跟随青年人的全新视角,探寻身边亲人的英雄事迹,走进保家卫国的历史洪流,感悟先辈们“钢少气多”的热血豪迈,努力打造出“跨越代际的抗美援朝战争记忆”的热点话题。作品采用青年人易于接受的时空对话的表现形式,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的深度融合,不仅大力讴歌志愿军战士的精神信仰,涵养熏陶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更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革命历史与当代青年之间的有机联系,让红色文化润物无声地浸润启迪年轻人的思想和心灵。在《敬·无畏》一集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周全弟当年被冻伤在长津湖的冰天雪地里,冻伤导致他在没打麻药的情况下截去了双手和双腿。多年来,老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创造奇迹,不仅实现了生活上的基本自理,还尝试用双臂抱着毛笔刻苦练习书法,自成风格并多次获奖。但没能与战友们一起冲锋,仍是老人心中的最大遗憾。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孙子周炯代替爷爷周全弟重回长津湖战场,与战友们一起向敌人发起猛烈冲锋,此刻祖孙两人的眼中同时浸满了泪水……血脉赓续传承,精神激励后人,这就是《超时空寻找》最大的思想价值和时代意义。

  (作者系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组联部主任、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创作规划指导委员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