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有”标准深化寿光“文艺之家”建设
栏目:新思享
作者:杨洪敏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力发挥基层文联作用,按照有阵地、有组织、有制度、有保障、有品牌“五有标准”打造县级“文艺之家”,推动基层文艺协会和文艺事业健康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变“不定”为“固定”,为文艺协会“安好家”。没有固定场所是县级文艺协会普遍面临的难题之一,协会日常办公、召开理事会、交流研讨、组织培训等需要租用场所或临时找场地。对此,寿光市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时,将文艺事业发展纳入整体规划,同抓共促。建设了600平方米的“文艺之家”,设会议室、乐舞室、工美坊、文学社、书画苑等。按照功能相近、条块清晰、便于管理的原则, 1至2个协会共用1间办公室,先后为18家协会安下了“家”。“文艺之家”虽然不大,但办公设施、必备器材等配套齐全,可满足50人左右同时开展活动,每天早8点至晚22点对外开放,经常有会员三五人或十几人到“文艺之家”交流、创作、排演,真正让会员找到“家”的感觉。以“文艺之家”为中心,建设文学、书法、摄影、曲艺、舞蹈等8个“小精专”文艺之家创作基地,实现了文艺之声向全域辐射,文明之风向全市传播。

  建“组织”定“制度”,让文艺发展“更规范”。“文艺之家”成立后,注重把文艺工作、志愿服务的触角向基层延伸,在健全组织有人抓、志愿服务抢着去、建好机制管长远上下功夫,努力发挥“文艺之家”小平台的大作用。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抓覆盖。去年以来,对全市文艺队伍和人才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市、镇、村文艺人才管理台账,整合区域文艺资源。在15个镇街全部成立文联组织,同步成立镇街“文艺之家”和文艺志愿服务队。968个村、45个城市社区成立群艺庄户剧团、菜农之家艺术团等独具寿光特色的基层文艺志愿服务队伍。今年寿光市委宣传部部署开展的40项重大活动中,作家、书法、美术、舞蹈、京剧、音乐、影视、曲艺等12个协会和43个基层文艺队伍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二是成立“党建联盟”强引领。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头号工程,组建了文艺协会“党建联盟”,通过成立党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在“文艺之家”开辟党务专栏,每年一评比一公开等措施,把“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里。2022年,“文艺之家”、寿光市摄协被评为潍坊市首批“基层文联组织建设示范单位”。三是完善管理制度促规范。先后制定《寿光市“文艺之家”管理办法》《关于建立“文艺之家”志愿服务项目制度的通知》等系列制度要求,完善请示汇报、财务管理、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出台《寿光市文联直属文艺家协会工作成效评价办法》,每年年底对各协会文艺创作、文化活动、志愿服务、会员管理等进行全面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奖励补助等次、评先树优名额,激励协会之间比学赶超。在“文艺之家”的带动下,寿光市文联直属协会由16个增加到18个,注册会员由2000人增加到3500多人。

  搭“舞台”给“保障”,为文艺事业“增动能”。文艺爱好者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更多的舞台展示、更好的培训机会和更优的发展环境。对此,坚持政府多搭台、文联多搭桥,为协会发展创造更好“软环境”。一是优化奖补政策,增强发展后劲。制定《寿光市群众性文体协会补助奖励办法》,每年为文艺体育类协会奖补20万元。创新设立“圣都文化奖”,每年拿出100万元对优秀文化作品、优秀文化人才进行奖励,并以党委政府名义进行表扬。对入选国家级、省级文艺协会的会员,分别给予1万元、3000元的一次性奖励。二是搭建多样舞台,让协会多唱戏。将“公益巡演”列入民生实事,每年组织公益文化活动1000场次以上,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每场1000元的标准,补助参与的文艺协会和团体,为协会会员提供展示自我、服务群众的舞台。三是加强培训交流,助力会员成长。实施文艺“培青工程”,组织协会班子和骨干会员与会员“一对一、一对多”传帮带。鼓励和帮助协会向上对接,邀请全国全省“名家”“大家”来寿光办展办会、交流研讨,让会员与“大家”面对面,先后培养国家级会员180人、省级会员380人。

  抓“特色”立“精品”,助协会发展“创品牌”。聚焦城乡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引导协会搞创作、出精品、创品牌。建立文艺创作、文艺发展重点项目库,积极推进“文联+协会”“1+18”文艺菜乡品牌建设,先后涌现出“文艺相伴·联动菜乡”“翰墨蔬香”“艺起绘梦·丹青寿光”“诗意寿光·联接梦想”“定格幸福·照亮生活”等深受寿光市老百姓喜爱的特色文艺品牌。鼓励和引导协会会员扎根基层、创作精品,先后获得省市级文艺奖项300多项;其中,动漫剧《农圣贾思勰》获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看云起》入选省“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引导协会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山东手造工程中打头阵、谋创新,深入开展“送戏下乡”“非遗进校园”“美德健康新生活宣讲”等活动,让传统文化真正“沉下来”“传下去”“新起来”。创新举办传统工艺设计大赛,建设非遗手造文化街、“菜都·文博苑”数字平台,推出手造名品60余项,10余款产品入选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2022年全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在寿光启动。

  由“聚集”到“聚变”,融文明文艺“共成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纳入文联、文艺协会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推动文艺事业发展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互融共进。聚焦重大主题实践,凝聚民心力量。围绕建党、国庆等重大时间节点,组织文艺战线下基层、搞展演,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聚焦群众需求送文化,弘扬时代新风。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设立文艺志愿服务专区,成立了23支志愿服务队伍,围绕群众文化需求,每年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新春文艺走基层、戏曲进校园等志愿活动30余项、600多场次。摄协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为976个村编印乡村记忆画册20多部,舞协培养乡村舞蹈队带头人4000多人次。每月“跟我学艺术”全民艺术普及活动,获评2022年度潍坊市文联工作创新创优案例。聚焦结对帮扶抓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组建公益性全民艺术普及社会联盟,与文明实践示范村(社区)一对一结对帮扶,围绕“文学艺术浸润心灵”“书画进家美家”“音乐、舞蹈公益培训”等六大主题,每月到结对村(社区)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协为洛城街道屯西村提供创意和文化指导的“仓颉汉字艺术馆”,2023年成功获评“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