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日,观买鸿钧山水
栏目:视线
作者:德加  来源:中国艺术报

隆达夕阳下的教堂(纸本设色) 买鸿钧

  “观山水,晴日不如雨日——今天是雨日,观众们更可以静观买鸿钧艺术。”7月12日,由北京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绿野生辉——买鸿钧艺术展”开幕式赶上北京迎来消暑雨,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如此推介这个于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至7月16日的展览。

  在“绿野生辉”的主题下,北京画院美术馆一、二层展厅展出北京画院画家、北京画院山水创作室主任买鸿钧收藏整理的拓本题跋、诗稿手札、教学课徒稿、国内外写生以及山水画大幅创作作品百余幅,以“探本”“传薪”“问渠”“畅神”四个板块全方位呈现了买鸿钧在书法、教学、写生、创作方面的成果。

  在买鸿钧看来,画家当以天地为师,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源头即是写生。“问渠”板块亦是其写生作品的汇集。他的足迹不但遍布中国的名山胜景,而且还到国外游历写生,对于师造化的理念可谓身体力行,如在《天空之城》中,他记录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老城隆达伫立于悬崖之上,“绝壁千仞,动魄惊心”;又如在《峡谷秋深》中,画雨中五龙潭“水自罅间流下,声隆隆作响”。他不仅将写生视为素材积累的过程,还把它作为技法锤炼的机会。他的写生作品面貌丰富,纯以对象表现为中心,水墨、设色之作均有,勾勒、渲染、皴擦等技法灵活运用,完成度颇高,与一般印象中以勾勒景物形象为主的写生作品大不相同。买鸿钧深谙石涛“山水真趣须是入野看山时”的要旨,“山川为我所用,脱去客观自然,笔墨凌驾于自然之上,借自然去生发,创造自我胸中一段山水气”,他在《砚边随笔》中这样写。

  在创作中,买鸿钧还常在写生作品上进行题跋,或记录描绘对象的历史渊源、景色特点,或抒发自己当时的情绪、心境,文字精练,状态鲜活;加之其书法底蕴深厚,题记与图像之间的位置安排颇为讲究,使得题跋成为作品形式构成的重要部分。“畅神”部分汇集的买鸿钧十多年来创作的山水精品,尺幅普遍较大,风格面貌多样,既是作者创作成就的集中呈现,也是他多年艺术历程的记录,一如吴洪亮所言,“远观颇有气势,细看笔精墨妙”。

  北京画院一层展名墙后,即是展名来源、清代学人李葆恂所书“绿野生辉”匾额,此匾乃买鸿钧20多年前在北京一家古玩店库房中偶得。“本次展览以此为题,包含三重意义——其一,自然层面:春风绿江南,夏雨打芭蕉,自然之景往往青翠可人,熠熠生辉;其二,心境层面:我见青山多妩媚,我看绿野遍生辉,发现景物之美好,需要有审美的眼睛、平和的心境、物我合一的状态;其三,创作层面:笔墨写江山,绿野入画来,能否让自然生辉,还要看画家的妙笔——三者合一,便构成了一位山水画家必有的品质。”吴洪亮介绍。

  三者结合,亦是买鸿钧“绿野生辉”的艺术面貌。“我不是那种聪明的人,我属于渐悟。我们常讲‘得失寸心知’,艺术创造是点点滴滴、夜以继日的学习和经验的累积,在创作过程中体会到了一些东西。这种心得经验积累多了,对绘画才会产生影响。要突然开窍,突然开悟,这种事情在我身上发生得不太多,也许什么时候有,我想也都是通过这些积累来完成的。”买鸿钧曾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