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家瞿弦和、张筠英夫妇历经40年的收藏,将来自18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个铃铛的掠影汇成书,日前,收藏集《铃铛的世界》在京发布。
瞿弦和、张筠英夫妇多年来活跃在话剧、广播、影视等领域,是深受人民喜爱的艺术家。著名书法家范曾题字“铃音遐迩”,摄影师王大龙历时十年为3000多件藏品拍照。全书按铃铛的造型、图案、质地和使用性质分为“地球生灵”“国家标志”“建筑魅影”“人物造型”“流光溢彩”“奇思妙想”“奥林匹克”“匠心独具”“自然风光”9个篇章。
在瞿弦和看来,铃铛的质地不同:有金银铜铁锡、有陶、有瓷、有料器、有水晶、有木刻、有石雕,用途各异:有门铃、有风铃、有手铃、有脚铃、还有颈铃,用于呼唤、制止、提醒、报时,但无一不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
张筠英也认为,铃铛的世界能够让人尤其是少年儿童开阔眼界,丰富地理和历史知识,也从一个侧面彰显呼唤友谊与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愿望。
每个铃铛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令人感动。瞿弦和、张筠英夫妇将收藏的铃铛配以精美的照片,并写下这些铃铛背后的故事,由此带领读者走进铃铛的世界。
草编铃 基里巴斯
第一个挪威铃铛
铃铛上的国家标志,以国旗、国名或国家地图为代表,鲜明且一目了然。但有的国家不允许随意使用这些国家标志,有的国家很难找到具有国家标志的铃铛。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艺术团体出访北欧的机会不多,话剧艺术尤其受语言限制。那一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出访挪威,我求助张家声老师购买铃铛。家声老师严肃地说:“弦和,我不会英语啊!”我说:“您在机场的三句英语在文艺界可是出了名的。”那是在国外机场取行李的大厅,外国行李员随意将松动的箱子拉杆扔在地上,面对此景,家声老师喊出第一句英语“No!”洪亮的声音在屋顶回荡,整个大厅鸦雀无声;家声老师走到行李员前,指着地下的拉杆说了第二句英语“NO!NO!”意思是“你怎么能这样?!”当行李员疑惑地将拉杆插回时,家声老师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咬牙切齿”地说出第三句英语“NO!NO!NO!”意思是“咱们走着瞧!”家声老师笑了,“你们俩到处给我宣传!”当时,我以为说说就算了,出访演出时间紧,外出机会少,也没抱什么希望。半个多月后,家声老师来电话,“严厉”地说:“还让老师通知你?带国旗的铃铛买到了!”这是一个牛铃,铃铛正面印有挪威国旗,非常漂亮,这也是我收藏到的第一个挪威铃铛。
寻找国家标志的铃铛,真不容易。我率团赴加勒比国家巡演时就深有体会。在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演员们一起帮我找到了这两个国家的铃铛,我心满意足。但在委内瑞拉和苏里南就不同!中国驻委内瑞拉大使馆的外交官看到我失望的样子,拿出一个大瓷瓶,说:“这是个铃铛形的糖罐,是委内瑞拉人喜欢用的,放在你的展柜就像个大铃铛。”哈哈,真是一位风趣而又善解人意的外交官。到苏里南,当地华人格外热情,打电话询问各类商店,但都没有消息。演出结束了,中国驻苏里南大使把演员们请到家里,设宴庆贺演出成功。席间,他得知我没找到苏里南的铃铛,并且第二天就要回国了,说了一句:“你们慢慢吃,等我一下。”然后就自驾车上街了,十分钟后他像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拇指大的小铃铛——做工精细,还带有苏里南的国旗。大家情不自禁地鼓掌,并称送别酒会是“铃铛宴”。
1988年汉城奥运会铃铛 韩国
“铃儿响叮当”
我收藏铃铛不仅是夫人的建议,而且得到儿子、女儿的支持,连爱孙靓靓也养成随时随地注意有没有铃铛的习惯。他很小的时候,儿子和儿媳带他去马尔代夫,回国时我到机场接他们,他拉着自己的小拉杆箱,径直跑向我,边跑边喊:“爷爷,爷爷,我有你最喜欢的东西!”只见他手里拿着一个银色的小铃铛,铃铛手柄上,是马尔代夫的岛国地图。小孙子稚嫩的眼神里,充满着完成任务的自豪感!又过了两年,我们全家一起去阿联酋旅游,其中一个娱乐项目是汽车冲沙,我也是第一次玩。在车里他紧紧抱住我的胳膊,颇显紧张,眼睛都不敢睁,一下车,他却径直跑向旅游商品店,随后睁着大眼睛向我挥手,“这儿有带国旗的铃铛!”这个铃铛手柄上方,是一面飘动的阿联酋国旗。可爱的孙儿无论到哪,都不忘爷爷的爱好。
文艺界的好朋友知道我收藏铃铛的爱好,都会在短暂的出访演出期间帮我留意当地的铃铛。舞蹈家山翀、表演艺术家卢奇去非洲的乌干达时,乌干达的侨领方忞女士陪着他们上街,用卢奇的话说:“老瞿,真找不到啊,你这种收藏太少见了,冷门啊!”后来他们又到格林纳达、安提瓜和巴布达,这是很难有机会去的国家。冷门的收藏、困难的寻觅已使我不好意思再开口了,但一日山翀却来电兴奋地告诉我:“带回来了!都是有格林纳达、安提瓜和巴布达国旗标志的瓷铃,我们中国歌剧舞剧院同去的声乐演员小刁,也是您的学生,跟您学过主持,她给您挑了一个。”山翀排练任务重,于是约我去她家取。山翀家我去过,但不是自己开的车。她告诉我她家小区不止一个门,让家里的阿姨在小区入口等着我。我边开车边寻找目标,隔着老远就看见一个姑娘两只手各托着一个纸盒,一动不动,好似两件宝贝!交给我时,她再三重复,山翀老师说了,那么远的距离都安然无恙,千万别碰坏了!看着两件“国家标志”的铃铛,“铃儿响叮当”的旋律在我耳旁回荡。
不少铃铛都在生活中有实际用处。宾馆饭店的餐桌上用于呼唤服务生的呼唤铃、法庭上法官要求肃静的警示铃、过去胡同里傍晚收垃圾的通知铃、三轮车夫的脚踏铃、自行车上的手把铃……种类繁多。生活中实用的铃铛,大多为金属的,声音嘹亮,传送远,有一定分量。雕塑家李学曾完成过许多作品,不仅有国家领导人之一宋庆龄塑像,也有被誉为“美丽的乌金花”的煤矿艺术家的群像,作品大气、细腻,获得高度评价。他是热心人,他的家乡在河南,每次回家都会在民间收集生活中实用的铃铛。那一年,他带给我一把旧铃铛,木质的把手,与金属连接的部分早已松动,金属铃也有磕碰。我说:“这可是旧物件,我收藏的中国铃铛不敢涉及考古,那是另一个学科。”他说:“您想多了,以前农村学校上课下课没有电铃,都是摇着铃,从前院走到后院,让每间教室的学生都能听见,现在用不着了,他们听说我要,给我送过来啦!多朴实啊。”我拿过来用力摇了几下,格外好听!
挪威铃铛
挑选铃铛也会“受骗”
陈列柜中料器铃铛格外醒目,不仅色彩绚烂、做工精细、晶莹剔透,而且每一个都有风趣的小故事。舞蹈家肖芳在捷克的布拉格市有机会到玻璃工艺品制作工厂参观,在讲解员介绍时,她就发现展柜上有一个绿色的铃铛,想起我夫人曾向她提及:“在青海工作时,瞿弦和单身宿舍里,桌椅、床架、窗帘、床单、灯罩全是绿色的,绿西服、绿领带……屋里的墙也喷成浅绿的,唯一的一盆花还是四季常青的文竹。”心想,老瞿这个人酷爱绿色,这个绿铃铛老瞿肯定喜欢!肖芳怕旅游团买东西的人太多,排队长,耽误时间,没听完讲解,提前到采购区排队,第一个抢购到了精美的绿色铃铛!但是后来她发现,因为价格过高,整个旅游团只有她一个人消费。
生活中有很多真假难辨的事情,挑选铃铛也会“受骗”。我单独逛商店时,除了有给家人购物的任务外,眼睛寻觅的就是铃铛。我出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楠榜,那年,我回印尼雅加达看望叔叔,他家对面就有工艺品商店。我一进门,就看见一个金光闪闪的铜制铃铛。仔细一看,铃铛形状的外壳是可以打开的,里面是一尊佛像。这是印尼人家中普遍供奉的工艺品。虽然不是铃铛,但我还是收藏了。由此我萌发了铃铛形状的物品也要收藏的念头。正因为铃铛形状的可爱,它的包容性、完整性、坚固性,生活中就出现了许多铃铛形状的物品。
我有一把铃铛形的茶壶、一个铃铛形的牙签筒、一个铅制的铃铛形的茶叶罐、一个瓷制的铃铛形的糖罐、一个布料制成的铃铛形的灯罩、一个彩色塑料丝编织的铃铛形的工艺品……人类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各类材质制成的外观颇似铃铛的用品,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铃铛的含义。
……
我喜欢这些流光溢彩的铃铛,小小的铃铛,透视着国家的人文历史,收藏的过程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一种精神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