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人类变迁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审美经验,并产生了独特的审美体验,从儒家以“仁则乐,乐则仁”为最高的情感体验,道家“涤除玄鉴”式的虚静体验,到禅宗“一悟即知佛也”的智慧体验,无不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可以说中国传统审美体验,既注重“以身体之”,也强化“以心验之”,有力阐释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对其意蕴的探究,赋予了设计美学研究新启示,将重塑设计美学研究的体验新价值。
中国传统审美体验强调主体生命精神
何为中国传统审美体验?其与体验、经验有何关联、又有何区别?“经验”多指审美主体在日常审美实践中形成的自我审美认知,常与主体的回忆、记忆相伴出现。体验往往强调一种偶然性、瞬间性直观感受,具有在场性。事实上,主体体验客体,都是在回忆中建立起来的,体验与经验彼此重叠与关联。中国传统美学中审美体验指主体与审美客体所构成的一种已然融入和超越的内在状态,更加强调“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相互交融,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审美境界。
从儒家审美角度来看,儒家以“乐”为最高情感体验。孔子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乐”字体现了主体面对物质匮乏展现出的直观超然感受,这种体验超越一切经验。开创“心学”的王阳明,尽管其思想一直在变,但核心一直围绕个体审美体验展开实践,“迫切地朝向日益完美之存有者而发展,迫切地要将其人性实现得更加完美”。其弟子王艮倡导“身本论”观念,认为身体体验是人生存之根本,彰显了“以民为本”的美学思想。道家更是以审美体验为本,凸显对生命精神的重视。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这种“观”即体验,在瞬间的体认和把握中完成一次生命飞跃,迅速进入大千世界创造新事物。而庄子对“道”的审美体验是从人的生命、精神空间和心灵角度出发,强调人内在世界所透升的宇宙意识。禅宗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智慧直观,中心思想是“顿悟”,即瞬间的豁然开朗、心融神会。当“顿悟”生发,一刹那“心华发明,照十方刹”,时空交融、物我两忘,将主体情感享受推向最高层次。以上论述,中国传统审美体验虽属于人基本的感官体验概念,参与审美实践的全过程并使主体获得情感满足,但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并与人的心灵、情感及感悟等密切关联,从而强调高层次审美体验的旨归,即对生命精神的追求。
从感兴至神思再到妙悟的审美体验层次研究
中国传统审美体验包括感兴、神思、妙悟三个层次变化。
何为“感兴”?中国传统的感兴论将审美客体的外观直接感受视为创作前提,认为艺术作品是主体心灵被审美客体感动而创造的产物,这体现了祖先们的审美意识注重主客体之间的相互融通,强调心与物、情与境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质言之,感兴论是对审美主体直觉现象的阐释,虽然这种直觉现象具有偶然性,但其能揭示事物的内蕴与价值。当审美主体在机缘巧合之下与客体相遇,触发内在情感生发机制,兴起创作冲动,主体脑海中便浮现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审美意象,使得主客进入审美融通之境。
何为“神思”?神思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所追求灵性的精神气质与审美意趣,具有突破特定时空局限的性质。这种无限性从侧面强调了审美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意义。审美想象能够统合主体对客体种种感性认识,且能把一个不在场的审美对象通过自我记忆激活、联想等方式进行并联想象。神思与审美想象两者存在一定的共性,一方面,审美想象与神思都体现了主体的直觉性思维,两者相辅相成;另一方面,无论是神思还是审美想象都有强烈的情感参与,如此一来,万物才能具有生命力。
何为“妙悟”?即通过参禅来“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往往是审美主体自身向内反省、自我理解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妙悟”与“感兴”“神思”都有审美直觉性,但根本区别在于“妙悟”是一种“慧的直觉”,更强调主体的智力发掘,即强化人存在之重要性。质言之,“妙悟”是一种强调主体生命灵性的哲学,主体在“妙悟”中自我反思与“觉知”。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妙悟”体验不仅注重主客体间的“审美融通”“妙合自然”,而且十分讲究虚静的审美心境,通过排除物象障碍,寻求“妙悟”的静观体验。
总之,“感兴”作为审美体验的初始阶段,是主客体之间偶然性的遇合,而偶然性中又隐藏着审美必然,从而产生审美共鸣;“神思”作为审美体验的中介层,借助审美想象破除时空界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妙悟”作为一种“慧的直觉”强调审美体验的反思内核,凸显主体自主、自由精神。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审美体验具有丰富的层次,在每个层次中审美主客体的情感、心理发生变化,而在这变化背后蕴藏着主体对现实、客体的思考并回溯自我本身的思辨过程,从而强调人的主体性精神之重要。
设计美学研究的新价值探究
作为一门研究设计审美关系的应用美学,以往设计美学大多以西方哲学、美学、技术美学为鹄,着重强调与阐释设计美、设计美感的本质,忽略了对人的主体性精神研究。面向新未来的设计美学要更加注重中国传统审美体验研究,同时在重新塑造设计美学研究价值中,赋予中国传统美学以惊喜回眸。
首先,设计美学研究要注重人的审美体验。面对高科技化、智能化的审美客体,古典的审美体验方式对今天的设计美学研究具有启发性、借鉴性,尤其是历史进步不应看重外在的技术与物质进步,而是要以“感兴”“神思”“妙悟”为体验模式穿越欲望横流的审美幻想,重新触摸现实与历史,聆听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和谐共振,从而关注与重视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其次,设计美学要改变研究路径。以往设计美学研究过分围绕理论、专有名词等作文章,这必然会使研究囿于从文本到文本的分析,缺失实践基础,导致设计美学单一化、片面化发展。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要强调“一体两翼”的发展理念,一体即以人为本,两翼即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这样设计美学研究才能更全面、更长远;另一方面,从设计创作活动看,主体审美体验贯穿活动全过程,指导并影响着主体接受与消费行为,这从侧面体现了审美体验的实践性特征。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审美体验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但有领悟、体认的含义,而且立足于身体、生命本体心灵之上,不是只单方面关注静态的主体心理结构,而是强调主客体在审美胶合作用下产生的动态心理;中国传统审美体验还拥有丰富的层次,从“感兴”至“神思”再到“妙悟” ,使得审美主体在观照客体时突破自身已有经验框架下孤立且有限的具象,进入物我两忘、广阔无限的审美意境。回溯中国传统审美体验以观照新时代设计美学是对其本体性的反思,这无疑是有助于对设计美学研究价值的重塑。
(朱琳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李超德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设计美学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