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对准一线,镜头对准现场,镜头对准人民。朱庆福自从1980年拿起相机的那刻起,就始终将相机扛在肩上,将艺术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间,四十二年如一日,在数以万计的影像图片里,在他的镜头里,写满了责任、写满了成就,一镜写就他的艺术人生。
用心展现军魂
朱庆福于1980年入伍,从军十四年,一直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从入伍第一天起,他就立志要用照相机来讲述身边战士的生动故事,一把钢枪、一个哨位、一次拉练、一场比武,真实鲜活的形象,视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人民军队的气概映入眼帘,彰显中华儿女溶入血液的威武不屈的民族自信。
吃苦耐劳、勇于磨砺是军人的品格,自入伍之日起,朱庆福一直这么践行着。为快速提升摄影艺术水准,全面掌握拍摄技能,他将自己每月7元津贴积攒起来,乘坐一整天的运煤卡车,赶到厦门感光厂购买2.5元一包的相纸边角料用于练习暗房技术。每次买好相纸乘着拉煤车回到部队时,他已成了“黑人”。
大夏天,数不清多少回朱庆福将自己闷在暗房里苦练照片冲洗技术,通宵达旦,直到起床号吹响,他又直接投入新一天的部队训练中。功夫不负勤奋人,朱庆福的努力坚守得到了肯定:一批又一批呈现军营故事的作品陆续被《解放军报》《前线报》等媒体刊用,从一名小战士锤炼成为部队小有名气的“军中小记者”。有一回,朱庆福随同《解放军报》记者前往角屿岛采访,该岛离金门岛不足2000公尺。途中突遇台风,困在岛上三天,停水停电。风雨之下,朱庆福却安下心来,与守岛官兵一起抗台风、交朋友,并用镜头记录下岛屿上官兵们守国土、抗台风的珍贵影像。
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必是神形兼备。朱庆福的代表作《中华男儿》中威武挺拔的身姿,阳刚伟岸的形象,炯炯有神的眼神,凝练出中华民族好男儿的硬核形象,激发了部队官兵的斗志,在军内外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1997年9月,《中华男儿》荣获第十八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奖,实现福建摄影在国展中奖牌零的突破,为福建争得了荣誉,福建省文联和厦门市文联为此联合召开“朱庆福表彰大会”。该作品还于1999年荣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奖、 200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三届百花文艺奖。
用情刻画人民
在部队时一腔赤诚,到了地方同样持守着创作激情。转业时,朱庆福就立志将厦门拍摄好、宣传好,为美丽的厦门留下亮丽的影像。转业待业的那一年,朱庆福经常凌晨三点起床,前往拍摄地点,一直拍到上午九点才吃早餐,下午三点继续扛着相机出门,拍黄昏、拍工地、拍街市;或者择一地蹲守最后一缕阳光,或者直到拍到万家灯火的夜景,才疲惫而充实地回家。那一年的朱庆福跑遍了厦门的角角落落,跑坏了一辆摩托车,苍天不负有心人,朱庆福的摄影作品被选为厦门经济特区15周年纪念画册《脚印》的封面。
繁华闹市有风景,乡野荒岛亦有风光。厦门大屿岛还没开发时,朱庆福得知岛上有许多白鹭栖息,便租船登上荒岛。大热天,蚊子多,朱庆福全然不顾,在树梢上一站就是一个下午,为的就是拍到厦门市鸟白鹭的满意佳作。那阵子,朱庆福天天从岛上浑身湿透着回家,他从3000多张照片里挑选出了一批白鹭的“靓照”,很快引起有关领导、部门重视,大屿岛也被厦门市列为白鹭自然保护区。
人们常用的厦门市花三角梅的“美图”,也是出自朱庆福之手。他跑遍了厦门各地三角梅景观点,在山头上、行道旁都留下了汗水,他运用不同光线从不同角度拍摄,最终创作出蝴蝶停留三角梅瞬间的佳作。为拍好厦门市树凤凰树,朱庆福成了筼筜湖的常客,尤其是凤凰树开花时,天天早出晚归。目前,厦门各地常用的市树、市花、市鸟的照片都出自于朱庆福之手。
转业来到《厦门商报》工作期间,朱庆福深入厦门经济特区各个角落,创造了单月在本报见报68幅新闻照片的最高纪录,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1999年,当第14号特大台风袭击厦门时,朱庆福不畏艰险,深入抗击台风一线采访,冒险拍摄了大量抗台一线的精彩新闻图片,被共青团厦门市委授予“特区建设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厦门海沧大桥建设期间,朱庆福深入施工一线,与建桥工人一道通过建桥猫道爬上120多米高的东西桥塔采访拍摄,创作出一组《挥洒汗水海沧架彩虹》的新闻摄影,发表后获得中国新闻奖年度新闻摄影年赛银奖。他还拍摄了大量代表厦门城市建设成就的作品,成为拍摄厦门城市建设的代表性摄影家。
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朱庆福已连续坚持三十年每年登上鼓浪屿日光岩,为厦门拍摄一幅全景照片,记录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每次等待光线拍摄时,朱庆福总会热情地为各地游客拍照,结交了众多全国各地的朋友。他的足迹已踏遍全省85个市县区,拍摄照片数十万张,用影像记录福建发展,描绘人民生活,传播福建形象。
播种汗水,收获希望。从艺的路上,朱庆福先后有2000余幅新闻、艺术作品在国内外报刊发表, 300余幅摄影作品在国内外影展、影赛中获奖或展出,多篇论文在专业报刊中发表,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银奖、铜奖等荣誉,荣获福建摄影50年突出贡献奖,厦门文艺60年突出贡献奖。
用爱传播艺术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朱庆福在自己的艺术成长道路上不遗余力地育新人,引导、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摄影能手。他经常深入连队、社区、学校、厂矿等生产生活一线,传播摄影技艺,培训摄影人才。他先后在全省各地举办摄影讲座300余场次,培训摄影学员及摄影爱好者数千人次。
在朱庆福众多弟子当中,有着特殊的群体:聋哑人,朱庆福培养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有为人才。其中龙岩的孙畅、莆田的黄平都已加入中国摄协,十多名聋哑学生加入了福建省摄协;他还经常为老年大学的学员讲授摄影课,让老人们爱上摄影,迈开脚步、拥抱自然,老有所乐。朱庆福崇德尚艺,心系人民,临近退休的他又开启了一项公益工程——“拥抱老人”公益活动,带领全省各地摄影家为偏远乡村老共产党员、留守老人拍照送温暖,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感。他自费添置相机、打印机等设备,陆续深入各地乡村。该活动缘于朱庆福多次听闻乡村老人去世时,连张像样的遗像都没有,只能从派出所里打印出身份证的照片将就着用后,感到很是心酸,身为摄影人的朱庆福觉得应当去为乡村老人做点力所能及之事。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