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发布《2021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作为其中的重要板块,海外传播贡献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海外用户达1.45亿人,向海外输出作品10000余部,影视剧改编出海影响力持续走高;国内网络文学网站纷纷建立出海平台,海外本土化传播体系初步建立,网站和手机应用用户基本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自2016年海外传播初次进入大众视野,数年间,在国际文化市场与全球文化传播的舞台上,中国网络文学不再是文化传播的“一支奇兵”,而是蔚为大观的“集团军”,以充沛的活力散发着独特的能量。
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大众名片。近年,网络文学及其改编作品在海外遍地开花,《长干里》英文版在加拿大出版,《混沌剑神》上线日本热门漫画阅读平台,《穿越女遇到重生男》在韩国网络漫画平台大火,电视剧《司藤》获泰国播出平台冠军……丰富的想象力、多样化的改编形式,是这些蜚声海外的网文作品的共有特质。
这正是新时代以来中国网文出海事业飞速发展的有力证明。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发展二十多年,也早早开启了海外传播的历程,但唯有在作品积累、生产机制和市场实力齐备后,才真正开辟出一条海外传播的“大众路线”。经由这条出海之路,中国网文源源不断地向海外受众讲述着平易近人的中国故事,也让全世界看见了既新鲜活泼又生动立体的中国面貌。
《长干里》英文版封面
版权出海,书剧相济引热潮
网文出海几乎是紧跟着中国网络文学的诞生而开始的。早在2000年初,一些网络小说就经由港台实体出版的路径来到东南亚,版权出售配合实体出版成为这一时期网文出海的主要方式,与中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的东南亚则是网文的“出海第一站”。在这里,中国网文持续上市并不时畅销,随着国内以网文为上游环节的文化产业链的不断成熟,在2012年以后催生出网文出海的第一项重要成就——影视化改编。
仙侠小说《花千骨》是网文以多种媒介形式出海的突出例子。《花千骨》原作于2008年在晋江文学城发布,2010年完结。2011年,晋江文学城签订第一份越南版权合同,开始面向海外输出版权。2013年,《花千骨》在泰国出版并引发购买热潮,被泰媒称作“花千骨现象”。2015年,《花千骨》剧版在国内上映取得极高人气,同时,这部剧也出现在越南最大视频网站的首页,几个月内就达到千万级的点击量。2016年,泰版《花千骨》上映,延续这一热度余波。不难发现,《花千骨》的传播过程有着上世纪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子——当时风靡全中国的小说与影视剧也以类似的形式在东南亚掀起过“武侠热”“言情热”,小说与剧集互为助益、不同媒介的跨国联动是这一风潮的核心环节。
《花千骨》泰文版第二卷封面
如果说网文的影视化改编与版权运营是上世纪流行文化传播模式的“正统继承者”,那么,粉丝自发建立的小说翻译网站则更具有互联网基因与“民间气息”。2012年8月,主打中国网络言情小说英译的东南亚网站书声Bar(书声吧)成立,除了实时连载中国网文的粉丝自译版,还汇总有数百部改编动漫、影视剧的观看渠道,像这样带有鲜明粉丝性的行为,成为接下来打破网文出海语言与文化障壁的突破口。
翻译出海,文化传播助交流
时间来到2014年。12月22日,美籍华人赖静平创立了网站Wuxia-world(武侠世界),在上面连载自己已经翻译了一部分的中国网络小说《盘龙》。随后的11个半月里,赖静平以平均每周15章的速度翻译《盘龙》,全文翻译结束后,2015年12月,武侠世界已获得百万级的英文读者。到2016年年中时,拥有2部完结作品、18部连载作品的武侠世界是全球排名前1500的大型网站,读者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北美读者约占三分之一。依靠少而精的中国网文翻译作品,武侠世界在体系完备的北美文化市场造出了一条“凌空栈道”。
值得注意的是,最受海外读者欢迎的网文中恰恰有中国气息最浓厚的修仙小说。对北美受众而言,太极、功夫、龙等中国元素并不陌生。然而好莱坞大片式的文化传播与网文翻译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多用文化符号拼贴的方式打造“中国印象”,难以摆脱隔岸观火的猎奇目光,后者却是爱好者主动进行的文化交流行为,藉由逐字逐句的翻译来更深入地传导文化。这无疑对译者有很高的要求。赖静平在翻译中国网文之前是中国武侠文化的狂热粉丝,曾在论坛上翻译过金庸、古龙等作家的武侠小说,他的网名“RWX”就取自《笑傲江湖》的角色任我行。翻译时,在文从字顺的要求之上,赖静平格外注意带有丰富中国文化内涵的概念和语词的“本地化”。归化策略是赖静平乃至整个武侠世界的译者们采取的主要翻译策略,例如,《盘龙》的译文没有直接音译“斗气”,而是译为“battle qi”,采取意译将“斗”译为“battle”(战斗),以便外国读者理解,同时保留了更具东方文化色彩的“气”的音译,令人印象深刻。另一个为海外读者所普遍理解并接受的词是“Dao”(道),在论坛与评论区,常有仙侠文的粉丝读者互称“Daoist”(道友),并以“May the Dao be with you”(愿道与你同在)互相问候。
武侠世界为中国网文的翻译出海树立了初步的“行业标准”。此后,与之类似的粉丝翻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除了欧美与东南亚地区的个人译者与翻译组织,中国网络小说翻译也被收录进汇总亚洲地区小说英文翻译的导航网站Novel Updates(小说更新网),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最大的俄文翻译平台Rulate(集体翻译系统)也开始翻译中国网络小说,并为其制作有声书。这些爱好者的自发行为大多得到了同样来自爱好者的支持与捐助,当粉丝行为受到同样趣缘化的物质激励,一场文化交流事业在“有爱”“有质量”之外,也有了持续前进的可能。另一边,简洁有效的翻译策略与翻译经验的海外积累也为网文出海的后继者们所继承,国内出海平台起点国际便依此组建职业译者队伍,以更大的规模向海外输出优秀的中国网文,让中国网络文学开始获得世界级的影响力。
《混沌剑神》日文漫画封面
模式出海,双管齐下创规模
2017年5月15日,阅文集团的出海平台、起点中文网的海外版Webnovel(起点国际)正式上线,以不同于海外网站的步调,打响了本土网文平台出海的第一枪。
在过去二十年中,起点中文网依靠一套VIP(高级会员)付费制度支撑起整个付费网文的生产链条,在保证一部分作者能够以写网文为生的同时,让小部分的“大神”作家在粉丝读者的支持下尝试更多的写作可能,而在起点国际上线乃至此后的一年时间内,习惯在粉丝翻译网站看中国网文的海外读者大多仍倾向于“免费追更+捐赠催更”的模式。面对新读者们迥然不同的付费偏好,起点国际选择从零开始培育海外受众对网文的付费习惯。从2017年到2018年,除了持续扩充中国网文的英文书库,起点国际还推行了“看广告免费”“付费免广告”与全面付费制度的“三步走”策略,成功让海外读者逐渐接受并适应了按章付费。据有关机构调查,按章付费在海外读者网文消费方式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4.6%逐步上升至2021年的78.6%,继充满中国气息的文艺作品之后,中国网文的商业模式也成功移植海外,迈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生产机制在海外落地生根、焕发新活力的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起点国际将另一步迈在原创力量的培养上,仿照国内,大刀阔斧地建立海外本土职业作家体系。2018年4月,起点国际开放原创功能,并将国内俗称“低保”的新人作者激励制度复制到海外市场。加入付费机制的海外作者只要在小说上架的前4个月每月上传4万字以上的章节,当月订阅收入不足200美元的部分将由起点国际补足,而每月写作的字数越多,保底收入也就越高。这一制度效果显著。2019年时,起点国际只有近3万名原创作者,到了2021年6月,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19万名。此前的出海历程证明中国网文的“世界性”在于能像国内一样打通海外大众的“快感通道”。如今,借着制度的东风,这一文化接力棒传递到了海外本土作者手上。近年,海外原创网文的订阅成绩不断上升,在2022年7月榜单中,男频前十有6本、女频前十有7本为海外作者的原创小说。
2018年,推文科技自主研发出全球首个网文AI(人工智能)翻译系统,并于2019年与国内多家网文平台达成合作,助力网文出海,突破网文翻译的“产能天花板”。另一头,除了开始应用“AI翻译+人工审校”的行业新方案,起点国际也通过双管齐下的模式输出,在北美网文市场建立起中国特色的付费网文生产机制。至此,中国的网文出海事业整体升级到了新的阶段。
《盘龙》英文版封面
生态出海,共同发力向未来
2020年以后,网文出海进入又一个高速发展期,而网络文学本身也开始成为世界级的文化现象。2021年7月,美国互联网公司亚马逊推出一个可让用户自行上传小说故事的新平台,引发广泛讨论。此前,西方文化圈的“网文”大多指网络上粉丝自发的同人创作与小规模的原创尝试,这是网文第一次以一种新业态的形式进入西方主流媒体的视野;12月,韩国公司Kakao entertainment(卡考娱乐)通过其美国子公司收购武侠世界,加入国际竞争。同一时间,中国的网文出海平台已拥有北美手机应用排行榜图书分类前十名的大部分席位,面对此后纷纷入场的多国竞争者,也一直维持着不俗的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出海平台数量的倍数增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下,头部平台们产生了各自的特色,从中折射出海外本土网文的大致样貌。例如,在起点国际之外,主打女频网文的Dreame (梦阅)与Goodnovel(好看小说)也通过把中国网文的爽感逻辑融入符合西方受众阅读喜好的传统题材等方式,吸引了大量读者,其内容让人不禁想起十年前中国网文方兴未艾、正待百花齐放时,其态势又与近年国内免费阅读的迅速扩张十分相似。
纵观新时代以来的网文出海,跨媒介发展的网络文学以中国故事打动了中国的友邻们,又以中国文化征服了大洋彼岸的最初一批读者。出海网文将深藏在字里行间的中国文化基因播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进而,出海平台也让产业模式、行业生态背后的“中国经验”在异国的土壤里落地生根。不仅是市场逐步扩大,也是文化传播的不断推进;不仅是新视野的逐步开拓,也是新潜力的不断实现。不断升级进化的中国网文生产机制曾让网络文学这一迥异于印刷文明的文学形态在中国“风景独好”,如今,这片风景已经伸出画框,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网文业态中“一马当先”。透过十年网文出海路,当我们展望未来,或许能从中国网络文学多姿的面目中,看见“世界网络文学”的鲜活可能。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