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影留存时代的“变”与“不变”
——记摄影家王玉华
栏目:光与影
作者:黄俊婷  来源:中国艺术报

  “镜头永远装着责任和使命。”谈及自己的艺术追求,王玉华娓娓道来。王玉华是江苏省摄协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常州市摄协副主席,金坛区文联委员,也是原金坛市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20多年来,他将镜头聚焦到抗战老兵、乡村建设、时代发展等多个维度,用行动践行着“镜头永远装着责任和使命”的执业信念,用光影表现时代特色、记录历史印迹。

  老兵影像,留载历史记忆

  打开王玉华的摄影集《抗战老兵》,70余位老兵的肖像跃然纸上。他们都已年近百岁,满头华发,仍目光坚毅、铁骨铮铮。凝重肃穆的黑白影调下,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感扑面而来,瞬间将观者带回那个战火硝烟、艰苦战斗的年代。

  王玉华对抗战的记忆是鲜活生动的。爷爷给他讲述年轻时在茅麓茶叶公司民族资本家纪振纲家中做佣人,为陈毅等新四军首长送饭、传送情报的故事;外公给他讲述在朱林、西岗、薛埠街上多次被日伪军拦截盘问毒打的故事。长辈的讲述让王玉华对抗战有了鲜活深刻的印象,后来成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的他,仍不忘这一份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金坛悠久的抗战历史和丰富的史料资源,激发了王玉华的创作热情。确定抗战老兵这一拍摄主题后,他认真查阅资料、寻访摸底、制定计划。老兵人物拍摄与其他人物不同,他们最小的84岁,年龄大的已有90多岁高龄,大多没有接触过镜头,身体和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语言交流也不顺畅,这些都给王玉华的拍摄带来不少难题。他从认识老兵开始,逐渐与他们亲近、聊天,用真心感动老人,让老兵能够达到一种放松和自然的状态。“这些抗战老兵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出生入死、保家卫国,抗战结束之后返乡,大部分在家务农,从未向党和政府要求什么。”王玉华在拍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感动,他将这份感动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王玉华希望能把抗战老兵拍摄得像雕塑般坚毅伟岸,他将照片处理成黑白色调,使其更具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感,希望后辈通过照片看到抗战老兵们的英勇无畏,永远敬仰这些祖国的英雄。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王玉华说:“要有历史和时代的担当,心中有爱,常怀感动,摄影作品才能有更加鲜活的力量。”

《抗战往事涌上心头》 2014年

  乡村剪影,书写振兴华章

  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王玉华时刻保持着新闻工作者的敏感,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脉搏,以摄影媒介助力乡村振兴。自上世纪90年代在《金坛日报》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开始,他就有意识地关注农村、农业、农民,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农村的点滴变化,用影像书写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20多年来,王玉华走遍原金坛市的27个乡镇,157个行政村。各村的特色产业、文化名人、发展变化、建设成果,他都如数家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王玉华以生态建设成果、乡村环境治理、乡村产业发展等为主题开展拍摄。王玉华生长在农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将这份感情投注到摄影工作中。寻常百姓、农家村野、耕种生活,王玉华深入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朴实无华的影像记录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带来的飞速发展,记录着乡村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逐渐提高,让人感到温情满满。

  20多年来,他用镜头聚焦尧塘镇谢桥村,在全国劳模周国平的带领下,谢桥村积极发展花木产业,让老百姓富裕起来,从昔日脏、乱、差村变成今天的“江苏省美丽乡村”“全国文明村”;用摄影记录朱林镇黄金村,在党支部书记严清华带领下,昔日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依靠有机稻米生产脱掉了贫困帽子,先后被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称号;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王玉华参与组织策划的“生物多样,生态优美”金坛摄影展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自2017年担任常州市摄协副主席以来,王玉华积极带领骨干会员深入农村,用镜头聚焦农村。他对乡村振兴主题摄影的积极尝试,让摄影文化真正走进百姓生活,让摄影成为有广度、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生活艺术。

《后阳村田野上吸引城市的孩子们》 2021年

  艺术精进,影像留存时代

  王玉华与摄影结缘于巧合。走上工作岗位后,王玉华有一次参加县文化馆的美术培训班,听了摄影前辈的培训课,对摄影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积极参与新闻摄影,参加摄影比赛,努力向专业摄影的方向发展。谈及对摄影艺术的理解,王玉华说道:“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就像是光影的绘画。摄影是技术和视觉观察的结合,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要拍摄经过思考的照片,把对事物的理解凝固在某个瞬间。用作品感染他人,在其中投注情感是最重要的。”

  接触摄影以来,王玉华始终把镜头对准普通群众、先进典型人物,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传播,弘扬时代精神,传递正能量。他的摄影艺术作品硕果累累,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新闻摄影作品1500余幅,其中多幅作品获得国际级、省级大奖——《寻访抗战老兵,献上心中敬意》组照获2014年度江苏省优秀新闻作品评比银奖;作品《送子参军》获全国第24届摄影艺术展览优秀作品奖,《老兵送新兵》等作品入选庆祝建党100周年江苏摄影展,等等。他将自己的艺术追求总结为“眼睛向上,镜头向下”。其中“眼睛向上”,指的是紧跟时代,与时代脉搏同频;“镜头向下”,则指的是扎根基层,深入生活。王玉华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葆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拍摄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

  王玉华始终坚信,影像不仅有艺术价值,更有着珍贵的史料价值。作为一名摄影人,必须珍惜历史机遇,肩负责任使命。谈及对未来的规划,王玉华坚定地表示,会将抗战老兵和乡村振兴作为长久的创作主题。在过往的创作经历中,王玉华发现,农村家庭中有许多摄影要素:相册和镜框上的参军肖像、每逢佳节的全家福、孩子的毕业照……从中能够看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变化、摄影技术的发展过程、时代前进的脚步。下一步,他将致力于挖掘摄影对农村家庭的影响及所反映的乡村生活的变化,尽己所能建立乡村摄影兴趣社团,完善农村影像档案。岁月沉浮,时光变迁,王玉华始终在记录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民的生活变化,也始终在变化中寻找着不变的精神恒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