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一种传授审美观念与经验的教育形式,以形象丰富的直观性使心灵在感受形式、领悟意义和体察价值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沟通情感与理性,从而实现各种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最终促进人格的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美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的同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来自文艺界的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共商新时代美育。
“我们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同时,推动美育与体育的协调化共同发展也是重要一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新时代美育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格境界、道德美的追求,还有对中国历史进程中精神美的弘扬,更有对红色文化内涵理想美、信仰美的坚守。体育,则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基础,进而磨练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与品质。二者不仅对培养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健全起着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还肩负着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吴为山说:“美育与体育的协调化共同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小学美育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融入体育类艺术作品的内容,如观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美术作品、聆听表现运动节奏的音乐作品,在舞蹈编排中结合体育类的动作,观赏体育类的经典赛事、电影等,使学生对于身体美、运动美有更为艺术化的理解和领悟。在体育教学指导中,向学生传授与运动美相关的知识,增进他们对于身体美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引领他们在运动中发现审美、享受乐趣。”
“以美育人”不仅是新时代对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更是所有艺术家应尽的义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协理事、陕西省美协副主席宋亚平说:“为了落实全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校园美育的改革创新,设立专门人员、专门经费和专门荣誉制度势在必行。聘任优秀艺术家担任美育副校长,由美育副校长综合校内外美育资源,结合学生实际统筹负责校园美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宋亚平建议,美育副校长需要派出机关和任职学校给予充分的保障和支持。一方面,派出机关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派出的美育副校长在任职学校有必要的工作时间和条件,鼓励、支持其履职尽责;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络机制和日常工作协调机制,及时与美育副校长沟通,积极支持、配合其开展工作,定期对本区域内美育副校长的履职情况进行考评,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美育副校长,应当予以表彰、奖励。
艺术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精神气质及审美形式,也是核心价值观的对外彰显,还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张扬,切忌被轻视和被边缘化。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院长朱乐耕建议,教育部在启动“新工科、新医科、新理科和新文科”建设的同时,加上“新艺科”建设的内容。未来的艺术将会走向跨界和综合,表演艺术、绘画艺术、造型艺术、媒体艺术、实体艺术、虚拟艺术等综合构成一种新的艺术场域。艺术将不再局限于艺术家,作品也不再是挂在墙上的一幅画,而是艺术家与公众共同参与,变成影响社会生活的事件。“新艺科”的艺术创作才刚起步,需要将其纳入到新的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之中,培养一代新的艺术家,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艺术理论,进而培养新的艺术理论家。
“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整的美育机制,以满足学生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刘广表示,建立完整的美育机制,不仅是明确新时代美育中“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需要,还是进一步完善美育体系、凸显美育价值功能、拓展美育实施方法、强化美育社会认同感的需要。建立完整的美育机制应完善美育课程设置,逐步完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美育知识+地域特色+审美体验+学科融合”的模式,还应统筹整合资源,多方合作开发课程,形成教育闭环,实现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家庭美育“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格局。
自2014年以来,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珂就经常在西藏开展美育调研及学术交流等活动,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高校专业美术教师,王珂尤其关注着西藏地区中小学美育教育发展。针对西藏地区中小学美育教育存在的美育定位相对偏低、师资欠缺、教研队伍不足等问题,王珂说:“相关部门要逐级加大美育教育的督导检查力度,不断提升美育教育工作地位,提升学校美育教育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中小学的工作地位;还要全面梳理规范美育教育教学教研,提高学校美育教育质量;更要以‘双减’工作为契机,加强美育实践活动指导和表彰,营造美育教育浓厚氛围,面向全体学生组织美育社团或美育活动小组,增强学生美育拓展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