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弹唱教学中声乐技巧的应用研究
栏目:视点
作者:张爱雯 陈洁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儿歌弹唱指幼儿教师弹琴伴奏与歌唱同时进行的活动,是幼儿教师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热情。儿歌弹唱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是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既包含乐理等理论知识,又包含声乐演唱、和声、即兴伴奏等实践技能。其中,声乐演唱直接影响着儿歌弹唱最终效果,换句话说,“唱”在弹唱教学中占有主要地位。因此,在儿歌弹唱教学中应当特别重视声乐技巧的教授。</p>
<p><strong>  儿歌弹唱教学中声乐技巧教学现存问题</strong></p>
<p>  在儿歌弹唱教学中,学生自身能力往往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不足。部分学生由于在以往的教育经历中缺乏专业的音乐教育,且对音乐的敏感度较低,比如音准、节奏不够准确,导致其在学习的初始阶段音乐综合能力不足。音乐综合能力是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综合体,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较长的过程,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比如部分学生无法兼顾弹琴与唱歌,只能做到只弹不唱或是只唱不弹;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认为声乐训练只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只是敷衍完成作业,导致声乐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受挫。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儿歌弹唱中声乐技巧运用的理解不到位。比如,部分学生认为儿歌演唱应当贴近童声,只要用儿童的声音唱出即可,无需像成人歌曲一样进行专业的起承转合;多数学生在声乐训练时会有意识地采用发声技巧,在实际弹唱时却忘掉了发声技巧;还有些学生的弹唱缺乏气息的支撑,仅仅是“白声演唱”或是“喊声演唱”,只注重声音是否发出,而忽略了声音之美。当然不排除部分学生是由于心理紧张等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学生对声乐技巧的掌握不到位。</p>
<p>  同时,一些学校现存教育教学模式也存在不合理之处。第一,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师在儿歌集体教学活动中依然采用“说教”的教育模式,主要由教师示范儿歌弹唱技法以及不同节奏、音调所带来的变化。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儿歌弹唱技巧,但是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弹唱学习中,教学效果并不显著。第二,课程设置不科学。在传统儿歌弹唱教学中,比较重视钢琴教学与声乐教学,前者侧重学生演奏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后者则更侧重学生对发声技巧的掌握,而忽略了对歌曲的分析、处理及幼儿歌曲表现力的训练,两种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是孤立的。学生大多没有能力将钢琴练习与声乐练习有机融合,最终导致弹唱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第三,由于学校存在师资不足的情况,多数教师难以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且实际教学活动中缺少专业的实践指导,除了个别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大多数学生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只能凭借自己的摸索练习。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不仅会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还会对学生弹唱能力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p>
<p><strong>  儿歌弹唱教学中声乐技巧的运用策略</strong></p>
<p>  在儿歌弹唱中,歌唱占主体地位。儿歌中艺术与思想的表现离不开声乐技巧的运用,重视声乐基础技巧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歌唱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弹唱水平,因此在儿歌弹唱教学中应当提高对声乐技巧教学的重视。</p>
<p>  首先,重视发声训练,提升音乐综合能力。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一味强调弹唱配合、忽略发声练习的现象。教师应当巧妙利用集体的优势,让学生在集体中进行发声训练。这样做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练习发声,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协调发声器官、调节气息,进而学会科学发声。接下来,根据歌曲不同的难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弹唱训练。简单的歌曲可以进行“旋律加歌唱”的练习,当学生能够熟练发声时,再配合左手伴奏,弹奏完整曲目;在相对复杂的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弹”与“唱”两大组,让同学分组配合练习,在学生能够熟练完成角色任务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调换,最终达到每位学生都完全掌握弹唱技能的效果。此外,还需加强咬字与吐字练习。在弹唱过程中,清晰地咬字与吐字能够让听众感受到作者与演唱者的情感和思想状态。在歌唱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曲目进行朗诵,在朗诵过程中体会歌曲的语言美,从语言文字中了解整首曲目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p>
<p>  其次,注重情感表达,传达歌曲之美。歌曲之美的表达不仅取决于歌曲本身,更与弹唱者的表演直接关联。具体来说,弹唱者的情感表达可以传达歌曲之美。在以往的弹唱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弹唱的熟练度,要求学生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首儿歌的弹唱表演,但是忽略了情感的表达。实际上,弹唱不仅是弹琴伴奏与歌唱的简单配合,更要结合声乐技巧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唤起听众的共情。只有有效掌握并熟练运用声乐技巧,有机融合弹、唱、情感表达,才能使演奏的曲目达到感人的效果。比如儿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主要通过轻松紧凑的节奏、高昂轻快的音色,让幼儿感受友谊的美好。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伴奏来调节歌曲的节奏,通过声音节奏的快慢与强弱来表现洋娃娃与小熊的快乐;引导学生使用“以唱为主、以弹为辅”的弹唱方法,在演奏过程中通过声音的多种变化进行不同的情感表达,进而达到表现歌曲之美的目的。</p>
<p>  最后,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弹唱实践。弹唱教学是沟通“教”与“学”双边的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科学教学,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弹唱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是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特别关注缺乏信心的学生,挖掘学生能力不足的深层原因,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同时,应当避免对学生进行横向对比,相信不论学生原有基础如何,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改变,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儿歌弹唱学习中的进步,并结合学生具体表现提出适宜的鼓励与建议。同时,教师还可以创造多样的表达机会助力学生快速提升弹唱能力,比如参加各类弹唱比赛、文化义演,组织以弹唱为主的班级汇演、年级汇演。在这些实践训练中,可以适当加入合唱、舞蹈、诗歌朗诵等表演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展示,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此外,还可以与幼儿园、少儿活动中心、文化宫等单位合作,组织现场声乐教学与表演活动,此类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又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热情。</p>
<p>  声乐技巧在儿歌弹唱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运用声乐技巧可以较好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情感和深层含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现有的专业水平以及歌曲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教学理念,从而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声乐技巧提高弹唱能力。</p>
<p><strong>  (作者张爱雯系梧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中学高级教师,陈洁系梧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江流域民歌‘活态’应用探索研究”研究成果)</strong></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