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3座无名墓,1343个可爱的人
——访原创话剧《红军·1343》导演傅磊
栏目:创作谈
作者:本报记者 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那是一个动荡的岁月,老百姓平安的生活因为战争的冲击冰冷破碎。”2019年12月,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一级导演傅磊第一次走上武夷山张山头。

  那是个冬天,寒冷的山风吹拂,漫山遍野的红飘带随风舞动。张山头上有1343座无名红军墓,所谓的红军墓只是“三块青砖,一个编号,一根红飘带,标记着一座红军墓。没有姓名,没有番号,没有铭文,1343座先烈遗存,共同站成一座永恒的军阵”。

  2019年4月4日,新华社记者报道了《永不迟到的祭奠——追寻1343座无名红军墓背后的故事》。“这篇报道,让我们把视线停留在了这片曾经燃烧的炙土上。”傅磊说,张山头长眠着1343位,甚至更多的红军;村落曾经是红军中医院,每家每户都是中医院的病房,“红军受伤了,来到中医院;红军牺牲了,村民们将他们葬于后山。这里的故事可歌可泣,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它”。

  怀着与傅磊一样的感动和激情,在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全院演职人员的努力下,原创话剧《红军·1343》酝酿诞生,该剧由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和武夷山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近日,该剧在福建大剧院参加“第八届福建艺术节暨第二十八届全省戏剧会演”,并通过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和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抖音平台进行高清直播。

  话剧《红军·1343》以战争的亲历者金花回忆的视角,以金花和阿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群像式展现了1934年至1935年间闽北苏区崇安红军及当地百姓为革命英勇牺牲的故事。全剧以一场喜庆欢闹的婚礼开始,一声狮角号的吹响节奏陡转急下,视频从红灯笼直接渐变成白灯笼,灯光从喜庆的暖色随之转变为冷色调,一场婚礼到葬礼的迅速转换,将剧情代入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情境。

  剧中不断呈现着“死亡”,让战争的残酷扑面而来。大凤为了家里有块地,女扮男装来参军,牺牲了;老中医为了战士们受伤后能睡个好觉,铤而走险上山采药被敌人伏击;国民党军医杨振邦被俘,在张山头看到的是所有人用死换得生的希望,毅然挺身救人而失去生命;小泥鳅因缺盐少粮萌生叛逃之心,想拿到红军名单投靠山下白匪军,被发现后举枪自尽……“我们着重强调每一次牺牲,用多种手法来体现人物的心声。比如,舞台后区的独白遥远凄厉,缓缓走过的身影充满对世间的眷恋……”傅磊说。

  话剧《红军·1343》的诗意更多体现在舞美灯光对于氛围的营造中。“最后呈现出来的舞美效果是出乎意料的,我们自己都感觉到很奇妙。舞美灯光效果需要在舞台上不断试验,很多效果不是起初设计时就有的,而是在合成时碰巧‘捡’到的。”傅磊举例道,在福建大剧院合成时,灯光增加了一排地逆光,随着结尾处画外音的最后一句“永恒的军阵”,舞台墓穴升起,“原本是没有地逆光的,合成时灯光师偶然在调试一排灯,灯光从地面穿过墓穴直射观众席,很震撼,犹如地下的英灵在说话、在看着现在的人和人们的美好生活。我们马上抓住这个瞬间,在画外音落定时,让一排地逆光好比带着1343个英灵的期望,渐渐起光,与当代对话”。

  这些可敬的英灵都曾是可爱的人。一方面,鲜血、子弹和牺牲渲染着战争的残酷;另一方面,偶尔平和的调侃和柔情,也塑造着这些崇高却也朴素的平民之子。“他们没有留下姓名,他们说不出那么高尚的理想,来不及和亲人告别,匆匆地走向硝烟弥漫的战场,仅仅是为了吃饱饭,为了自由,为了不再受压迫,为了后人能够过上好日子,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傅磊说。

  傅磊为了让人物塑造更加鲜活,在每一次的排练中注重每个人物的交流反应,努力寻找每个人物的性格化语言和动作。比如,红军战士陈大山和吴小宝的互动。“他们斗嘴的时候,大山会踢小宝的屁股,那时候的小宝是心虚的。但是,在最后一场战役发生时,陈大山和吴小宝返回到中医院,大山生气地再踢小宝的屁股,这时的小宝用坚定的眼神看着大山——这一眼,代表着小宝的成长和对革命信念的笃定。”傅磊用“踢”这个动作来外化两个人物的关系:“他们俩,一个是哥哥,一个是弟弟,情同手足。如果找到一个合适的性格化动作,用两三次,每次都有不同的反映和变化,就能通过肢体动作来体现人物的心理转变。我们会寻找若干性格化动作和交流,使得人物丰满起来。”

  此外,情感的抒写、女性的表现又让这部凝重的话剧增添了一分委婉动人。年轻的女孩行走在山路上,在河边为红军们洗去军装上的血渍,随着主题歌《勇敢的红军们》歌声响起,灯光以特写的方式照亮了被单下一群忙碌的小脚。傅磊说:“那个岁月,本来情感就是火热的。每到情感浓烈的时候,顺着人物的感觉,去仔细体会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让情感自然流淌,演员也舒服,观众也接受。”

  剧中刻画了一对恋人金花和阿龙的“生离”。刚开始,战士阿龙脊柱被子弹击中,医生取弹片却没有麻药,瞬间痛醒的阿龙一口咬了金花的胳膊。金花照顾受伤的阿龙,产生了朦胧的感情:“离别之时,金花狠狠地在阿龙手臂上回咬一口,阿龙忍住疼痛。这种深刻是铭刻在人物内心的,是让观众扎心的,只需要认真地咬下去,观众就会为角色感动。”

  “无名”“墓群”“工农红军”,毫无疑问,这些关键词会打动很多人的心。从题材来讲,这部剧有着天然的题材优势。如何通过艺术化的表现让这一感人至深的红军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全体演职人员都付出了很多心血。“牺牲的红军们没有墓志铭,他们来不及说话,更来不及留下姓名。每一个为革命奉献的生命,我们都需要记住,需要尊重。”傅磊说。剧中,舞台呈现气势恢宏,多场景无场次转换,唯有村头的“哨兵树”始终如一,它象征着红军对信仰的坚定。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