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中国画) 钱松喦
从广义上讲,表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进行民族解放和革命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山水画作品均称为“红色题材山水画”。从狭义上说,“红色题材山水画”是指表现1921年直至当下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题材以及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山水画作品。红色题材山水画是“时代主旋律”的最好展示方式,是时代的最强音。我们通过欣赏红色题材山水画经典作品,可以回望一个民族的辉煌革命进程,进而激发出一个民族经久不息的战斗精神,从而创造出美好的民族未来。
红色题材山水画以革命题材、重大历史题材为主题,以弘扬主旋律为宗旨。它和红色人物画相比,又是以婉约、朦胧的手法曲折地展示红色主题,具有象征主义特征。象征主义以象征手法、暗喻形式,对红色经典题材加以展示,以历史片断、历史的碎片寻找历史寓言和文化象征,以隐喻或象征的手法揭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独特之处,善于运用以物喻人的方式对红色历史予以重构。
《强渡大渡河》是傅抱石创作的以“红军强渡大渡河”为题材的红色题材山水画作品,傅抱石以自己独创的“抱石皴”表现大渡河湍急的水流和红军面临的险峻形势。画家采用俯看的视点,以此强化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艰难情境。居于画面中心承载十八勇士的是一叶小舟,河水已经与船舷齐平,对岸的岩壁虽只截取了局部,但是画家运用了斜向一侧的笔锋,将如刀劈斧凿般的险峻场面巧妙地呈现出来,山石的走向与横渡大渡河的小舟形成纵横相交的视觉审美张力。在这样的险境当中,我们却看到整齐的船桨排列在船侧,船头站立的一人正沉稳地挥手指向前方,这些细节暗喻了革命稳步向前并终将胜利的大势。此外,画面中的凌晨逆光以明暗对比手法凸显大渡河和对岸山峰的险峻。傅抱石将传统笔墨留白、阴阳向背与西画的明暗、逆光感有机融合,从而构建出一种富有现代性的审美图式,而这种中西合璧的艺术方法恰恰凸显出“强渡大渡河”这一触动人心的矛盾冲突,该作也因此成为彰显红军大无畏精神的艺术写照。
《枣园春色》是傅抱石1960年率江苏省国画院写生团在跨越两万三千里写生中创作的作品,表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延安枣园办公、居住的场景,是一幅具有经典意义的红色题材山水画名作。傅抱石运用湿笔、枯笔和浓墨、淡墨以及大胆概括的笔法,将北方林木和房舍之诸种优美神态在画面中呈现出来。几丛绽放的红梅醒目地加以点题,象征革命者的风骨和傅抱石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全幅作品既层次分明又大气沉雄,林木和房舍的绘制将传统笔墨气韵与西式素描、速写的表现力有机合璧,把传统中国画的平面造型与西画的立体造型合二为一,进而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
《井冈山》是傅抱石又一幅红色题材山水画力作,作品以毛泽东的词《西江月·井冈山》为题跋,画面左侧用大面积的浓墨和重墨描绘井冈山的山石、林木,画面右侧则以更大面积的淡墨来凸显井冈山的风光与情趣,从而形成“实”与“虚”的强烈对比,该作通过“抱石皴”来暗示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辛与困苦,但是升腾的云气与留白给人以气韵生动的震撼,预示着星星之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该作章法独特,笔法苍劲,墨色清润,既有传统水墨的淋漓之韵,又有写生的生动鲜活,此作以“登高望远”的艺术手法表达艺术家对井冈山革命老区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红岩》是钱松嵒在二万三千里写生途中,路经重庆红岩村,根据当时速写,几经构思、修改,最终完成的一幅歌颂革命纪念地的力作。该作是钱松嵒山水画创作从旧貌到走向新颜的成熟标志。作者大胆运用大面积的红色调升华和诗化了红色主题,以特写般构图方式将观者巧妙地带入红色意境之中。以朱砂绘成的大面积红色山石,醒目而沉稳,象征着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场景,一片若隐若现的升腾气韵托起顶端的纪念馆,给人以崇高之美。建筑旁的一株大柏树郁郁葱葱,象征着革命与建设的蓬勃发展,从而产生经久不衰的红色艺术魅力。
钱松嵒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延安颂》也是一幅优秀的红色题材山水画作品。20世纪60年代,钱松嵒在壮游祖国名山大川后开始将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巧妙结合,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此作仍旧保持了画家清新秀逸的风格,远山朦胧,以虚淡的笔墨加以表现,中景的山脉运用的笔墨比较浓重,山体和林木较为真实,以形成虚实和浓淡的对比和变化,而近景房舍、亭榭和林木所用笔墨则最为浓烈、写实,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延安人民依山而居的生活状态,描绘出新中国日新月异的欣欣向荣面貌。古与今的戏剧性对比不仅反映了创作的时代背景,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画改造的时代要求。在《延安颂》中,红岩、劲松等景观都被赋予了强烈的红色主题。该作用山水图式来诠释革命精神,用红色点出作品的主题,使其主旋律更富有节奏感,由此山水境界成为伟大延安精神的展示空间,雄健、庄严和肃穆气氛笼罩整幅作品,释放出浓烈的时代精神。作者有意拉高山体以显示其巍峨风采,以肆意点苔使整个山体看起来郁郁葱葱。屹立山巅的宝塔以斧劈皴、荷叶皴和屋漏痕的笔法绘出,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画中大量使用朱砂、洋红、青绿等明快的色彩,突出表达了画家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贾又福的红色题材山水画《太行丰碑》来源于他在太行山区的艺术写生,太行山特有的气度、风姿、性情使他神往、陶醉,为此他曾20多次深入太行山。抗日战争中黄崖洞保卫战的先烈血染太行的历史壮举震撼着他的心,为此,他运用深远、高远之法,夸张了山形的碑铭感、崇高感和阴面山的量感,用强烈的朱红色泻染逆光,使这如碑之山顿生神采,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之碑。他将太行山上升为太行精神和八路军精神的缩影,以抽象的笔墨构成和充满气韵的意境诠释八路军壁立千仞的斗争精神和坚不可摧的英雄气概,是红色题材山水画的时代楷模。
红色题材山水画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为出发点,以繁荣文艺创作为中心,大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