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刻盘(瓷土) 韩美林
“当韩美林这些当代作品悬挂在故宫古老而沉静的宫室中,海量的艺术宝藏之间,我们仿佛可以听到一种无声的对话。古老与现代的对话。在这对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美妙的根性的联系,一种长流不息的传统,一种时代的更新,从而引起我们的深思。”谈及韩美林作品与故宫博物院的“场域”之间的关系,中国民协名誉主席、作家冯骥才这样说。
继2019年“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之后,韩美林第二次走进故宫这个“场域”展览艺术作品——12月22日至2022年3月20日,由故宫博物院、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韩美林艺术馆协办,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韩美林艺术研究中心学术支持的“纳天为书”——韩美林天书艺术故宫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举办。展览以韩美林的“天书”艺术为元素,拓展至水墨、陶瓷、紫砂、印染、木雕、铁艺等各个领域,分为“千里路,万卷书”“观其全,知其通”“取其宜,铸今风”“游于艺,竞自由”“界未界,任西东”5个单元,展出作品1500余件,呈现丰富多样的韩美林“天书”艺术。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韩美林新著《天书》(上下册)同期首发。
天书(纸本水墨) 韩美林
“1976年,我第一次见到容庚先生,他看我写的篆字后,就鼓励我多写、多研究古文字,后来我逐渐接触了岩画,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篷车写生,对古文字的搜集越来越多”,韩美林回忆。历经数十年,韩美林从散落多地的甲骨、石刻、古陶器、青铜器、砖铭、石鼓等历代文物上,搜寻记录了数万个古文字符号,又耗时数年将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汇集成“天书”。古文字的神秘、历史的旷远、书法的韵致,以及艺术家的才情,在作品与展览中融会贯通于一体。“‘天书’在我的艺术领域里是特殊的存在,对我的艺术和灵感是质的提升和改变。”韩美林说。
“ ‘纳天为书’展览是韩美林第一次将他的‘天书’系列作品全面大量地展出,不仅展现了85岁高龄艺术家锐意进取、自我突破的艺术精神,更体现了故宫博物院对优秀中国当代艺术的开放包容态度。”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认为,展览是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一次碰撞与融合。韩美林的“天书”,通过上溯远古时代的原始文字来激活中国文化传统,借助旁涉民间文化中的图形符号来启发想象力;通过捕捉中国古文字、符号的性格、神韵、气质,充分表达了中华古代文字、符号铭刻的深邃而神秘的文化精神,又显示出古文字、符号超越古代范畴的现代意义。这些看似难以参透的图文,又和我们心灵相通,古朴而现代,雄浑而灵动,飞扬飘逸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也闪耀着中国先人艺术创造的独特光芒。
天书陶瓷瓶(陶土) 韩美林
在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看来,作品中的符号虽然还不能完全解读,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向世人展示中华文明的广博与厚重,神秘又纯粹的美更给中华文化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谈及“天书”的形象、意义与审美内涵,韩美林直言:“我是另类古文字的爱好者和搜集者,感谢我们的祖先,他们给了我中华民族的根、古老文明的脉,让我能够探寻更悠久的中华文化,并使其传承发展下去。”在他看来,从古老的文字到艺术的“天书”是一种启示,所有的传统都可以有机地融入现代语言,诞生出既符合这个时代又传承传统的新创意:“审美是所有人共同的课题。回望人文的生命基因,从而激发出温情与敬意,是根底深处的美。我想,这样的审美意义与人文启发,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是奠基性的修为。”
从“天书”的创作出发,韩美林所要的不再是“形”而是“神”,不再是“体”而是“魂”——韩美林说,他愈加体会到“学会欣赏‘古老’的、‘民族’的美,才能创造出中国味的现代的美”——纳天为书,“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我的艺术一定要再回到‘下里巴人’。”
天书壶(紫砂) 韩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