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美术馆的策展理路——
以小见大,学术先行
栏目:艺术眼
作者:蔡显良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今天,每个城市的文化场所都焕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在标榜“读图时代”的社会中,视觉艺术和图像阅读广受欢迎,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以前所未有的展陈方式,为城市的群众奉献了精彩的文化盛宴。

  何香凝美术馆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成立并开馆的近现代名人美术馆,又属于中小型美术馆,与综合性美术馆和大型美术馆采取不同的创新思路与发展战略。以美术馆在新时期的发展作为新的起跑线,从各项工作中磨合、探索,提出以“特色立馆、学术先行”作为办馆宗旨,以“关注女性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兼容并蓄,面向未来”为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五大发展板块:一是何香凝人生与艺术的研究与展示;二是以何香凝为核心的20世纪名家艺术;三是女性艺术;四是海外华侨华人艺术;五是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中的优秀艺术。

  在这样的发展理路指引下,策展理念明确了三个“要”:要小中见大,不贪大求全;要以点带面,不全线出击;要学术先行,不贪图数量。在彰显主业、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突出了三个“性”:时代性、学术性和地域性。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作为何香凝美术馆的馆长,我也一直在审慎地思索很多社会问题,分析时代精神,以便更好地结合实际规划展览。

  展览当随时代。图像的历史是美术史,历史的图像是社会史,时代的变迁决定着文化艺术产业的走势,契合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展览,才能根植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命脉,为文化建设服务。

  美术馆是收集、保存、展示、研究艺术作品的设施,只收集、保存艺术作品,那是艺术品仓库的责任,既收集、保存又能研究和展示艺术作品的价值与内涵,是当今社会美术馆的历史使命。故新兴学科中,美术馆学已经成为显学,其兴起也昭示着美术馆在城市生活和公共文化领域内越来越凸显的作用和社会价值。美术馆以展现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为使命,而绘画自诞生开始,就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这句话放在当下解读,就是美术作品对于时代气质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功能。因此,正能量审美的艺术展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艺术精神积极向上发展。

  譬如,何香凝美术馆今年举行的“丹诚相许展”(又称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艺术文献暨廖安祥捐赠书画特展)站位于中共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立足于时代节点,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尤以单位组团前来进行党建活动者最为突出。因此,展览的学术定位决定着展览的艺术价值和品格档次,以及为城市进行文化输入和文化输出的基本格调。所谓学术定位就是洞悉自身的学术优势与发展方向,如何完美呈现丰富内涵。何香凝美术馆的展览均坚持以学术性为内核,从联络全球华人的大规模的“海外华人展”,到馆藏陈列常展“何香凝艺术精品展”,均力求形式与内容并重。重视学术性并非一味拔高,既有学术高度又能让观众看得懂的展览,才是好展览。

  深圳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龙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亮点,其文化展现亦有特定的地域化要求。近年来由于大量高层次人才涌入深圳,且此类人群迅速成为看展的主体,公众的艺术素养越来越高,在艺术领域呈现出对于展览的要求也不断增高的趋势,故兼具形式与内容的高端展览才能满足城市的文化内需。

  高端展览的策展基础在于拥有一流的展品。为此,何香凝美术馆与南京博物院、北京画院等签订了5年展览合作协议。南京博物院拥有9万件藏品,精品灿若星辰,将南博藏品引入深圳,不仅可以提高精品展品的展出率,亦能满足城市的看展需求。在此基础上策划的“家在娄水边——从四王到近代娄东专题展”“领异标新——扬州八怪与扬州三百年绘画特展”是迄今为止深圳展览史上举办的级别最高的藏品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此外,随着鉴赏水平的提高,公众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欣赏艺术品,如何让公众与艺术品产生关联和互动,是新时期美术馆塑造公民价值观、满足公众精神追求、拉近与公众的距离、调动观众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重视展品与公众的互动性,加强展览的公共教育水准,实现从“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变。

  时代性、学术性和地域性是中小型美术馆和在地美术馆典藏研究和展览公教活动的基本立足点。何香凝美术馆作为中央统战部直属驻深单位和公益性质美术馆,我们努力策划及推介优质的展览,做社会与公众、文化与城市的艺术交汇点,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系何香凝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