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上海美术要出作品、出人才
——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
2021.06.17(油画) 陈迪
白玉兰美术奖优秀奖
“虽然本届大展只区分奖项类别,但由于画种边界的交叠扩展,美感趣味、观念形式等的多样化呈现,也为今后大展的评审提出了新的课题。”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中作品呈现的时代形式语言探索,让上海市美协水彩粉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平龙印象深刻。
“多件展出的漆画作品开始注重漆画的本体语言的探索,其视域由其他画种转向了漆画自身的美学范畴的研究,以当代艺术的视角重新审视其历史文脉、技术手段以及工艺材料等内容,开启了漆画的当代文化建构。”对于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呈现的漆画作品,上海市美协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翁纪军认为,其形式语言已开始由对其他画种的图式模仿转向了突出漆语言的自我表述。
11月1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暨白玉兰美术奖颁奖仪式在上海文艺会堂举办。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月5日。奖掖选拔青年美术人才是上海美术大展自创办以来一以贯之的宗旨,青年人才队伍的快速成长也为上海美术创作不断注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本届大展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主题,面向长三角地区广泛征集作品1973件,经初评和复评遴选出入展作品482件,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三轮评审,共评出白玉兰美术奖优秀奖5件、佳作奖8件,沈柔坚艺术基金奖8件。其中中国画4件,油画4件,版画农民画3件,水彩粉画3件,连环画年画2件,雕塑、漆画、综合材料、海报设计、数字媒体各1件。评委会表示,获奖作品中反映重大题材和现实生活、展现时代特色和城市精神的作品相当突出,不少作品在新观念、新形式、新手法上做了诸多尝试与探索,体现了上海美术大展鼓励创新、推进精品力作创作的评奖原则。
“室内空间一直是我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古代厅堂到现代客厅,从大工厂到空间站,都试图以写意的用笔、稚拙的造型、简洁的色彩、单纯的形式来阐释物我关系,从而使作品呈现内在的精神力量。《2021.06.17》这幅作品是对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是历史时刻的时代记忆,也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本届白玉兰美术奖优秀奖获得者、“85后”青年美术家陈迪以新颖的构图和独特的画风,营构了一个令人神往、充满未来感的空间站。陈迪已经连续参加了6届上海美术大展,他表示,上海美术大展的开放性、包容性、国际视野,以及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关注和扶持力度,给予了“新上海人”同等的机会。
“一种当代的视觉构成,用设计本身的语言和元素来表达中国强大的图形,非常独特和强烈。”对陆俊毅的海报作品《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1》,上海市美协艺术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大展评审沈浩鹏如此评价。在这幅海报中,国旗的红黄色、繁体中文和英文各一版文字语言,使受众能够快速地建立起其中所传达出的新中国发展的变化。该作品所使用的“字体磅数”的创意,将新中国70年的发展与变化,以巧妙的设计形式与内容合而为一。人们会思考海报中年代与数字所对应的信息图形关系,而这种“隐喻”的描述方式,也带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上海城市设计实力雄厚,不断吸收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优秀人才,此次新增的海报设计种类入展作品引人关注。
白玉兰美术奖优秀奖雕塑作品《原点·蝶变》用木雕的材料语言敏锐地模拟了蝴蝶翅膀的质感以及由经打磨表面的原木和原木横截面所构成的人体,侧躺在地面的插翅人体造型结合了当代艺术的语言样式,营造出独特的情境氛围,视觉感受强烈而饱满。作者陈翔宇认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以此为原点中国革命成功蝶变。在新时代的语境下,我希望能以新的艺术形式进行思想表达。破茧带来了开放,开放意味着可能性以及新空间的产生,当光明于开放处重新进入物质形体内部,生成与蜕变代替了衰朽与混沌,强大的生命力在其中涌动,蕴藏着为了真理敢于突破一切桎梏的勇气与决心。”
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积极营造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的宽松学术氛围,新增了数字媒体、交互装置、动漫、插画、海报设计等种类参展。大展充分发挥了上海市美协新成立的实验与科学艺术委员会的作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市美协实验与科学艺术委员会主任金江波表示:“年轻艺术家的大量参与,也给大展带来了崭新的创作面貌,展现了多元的创作手段。”
“‘海派’艺术是一份影响了上海乃至中国现代文明进程的重要文化遗产。新时代的上海美术,要出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作品,就要全面激活丰厚的海派美术资源,提高上海绘画文化识别度,转化为文化的影响力。”展览同期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市美协主席郑辛遥指出。上海市美协顾问朱国荣、李向阳、俞晓夫,上海市美协主席郑辛遥,上海市美协副主席李磊、陈琪、蒋铁骊,资深理论家毛时安、张立行,上海市美协各艺委会主任副主任、理论与策展艺委会全体成员等与会专家们充分肯定了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在号召力、影响面、多元化、包容度和学术性等方面取得的新突破。针对如何提高作品质量、更好发掘优秀人才,专家们给出了建议。
本届大展面向长三角地区广泛征集作品,吸引了专业美术机构和职业美术家踊跃投稿,入展作品中来自苏浙皖的占25%,且有3名浙江作者斩获奖项。朱国荣建议,应配套举办沪苏浙皖四地艺术家座谈会,加强加深艺术家之间的交流,碰撞新火花、产生新效应。上海市美协理论与策展艺委会主任李旭认为:“上海美术大展不只是上海的,首先应该代表长三角。除了上海本地院校,对中国美术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要特别重视,再加上安徽甚至江西,把江南文化的传统源头调动好,才能有高质量的人才基础,才能进一步保证作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