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爆》:“中国式大片”的英雄叙事
栏目:新作快议
作者:李春利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影《峰爆》海报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看新近推出的灾难大片《峰爆》,被这句质朴的宣传语深深触动。而这部电影所体现的中国英雄叙事的价值追求也蕴含其中。

  《峰爆》无疑是一部具有高科技含量、强视觉冲击的灾难动作大片。影片始于一场百年不遇的地质灾害:山崩地裂、大雨如注、泥石滚滚,山中畅游的旅客瞬间随着大巴车跌入谷底,街上的行人、车辆纷纷被一张张“大口”吞噬。岩石不停地碎裂,更大的山体滑坡正在酝酿,16万县城居民命悬一线……关键时刻,一对基建工程兵父子联手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

  在硬核科技营造的逼真氛围中,观众仿佛直抵灾难现场,感受着恐惧、彷徨、失落,也体悟到了温暖、感动与希望,观影体验绝不亚于观看好莱坞大片时身临其境的惊险、刺激与震撼。但不一样的是, 《峰爆》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大片”,中国式英雄叙事与中国主流价值成为贯穿全片的鲜明标识。

  首先,该片区别于国际流行的灾难大片模式,而呈现出独特的英雄叙事视角。不同于国际流行灾难大片中孤胆英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自带超能力、不食人间烟火,该片的男主人公——基建工程师洪翼舟并不是一个从天而降的英雄。他之所以勇敢坚韧,是因为有着父辈的家传,从上一代老兵身上继承了优良基因。倔强的洪父在探望儿子的途中遇到了天灾,流淌在血脉中的老兵情结让他选择奋不顾身地去救人。在他的眼中,个人安危无足挂齿,黄金营救时间才是重中之重;在他的心中,拯救生命理所应当、责无旁贷,哪怕是牺牲自己甚至儿子的生命。可以说,没有洪父,旅游大巴上的人们将失去生存的机会;没有洪父,赶来援助的儿子也难以完成绝境中营救的艰难使命;没有洪父的言传身教,更难有洪翼舟的使命担当。正如中国传统格言所说:“有其父必有其子” “若要好,问三老”,这不仅是一个充满大爱的父亲的基因遗传,更是两代工程兵家国情怀的薪火相传。

  该片男主人公也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在湍急的洪水面前,他对即将承担的探路任务也曾怯懦、也曾畏惧,甚至选择了退缩。因为,他也有着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他曾眼睁睁看着母亲溺水而亡,自己却无力施救,对于水的恐惧是他的软肋。他也不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儿子,他甚至是有些叛逆的。他与父亲之间隔着母亲的死,隔着他对父亲舍小家的不满与怨恨。然而,父亲的牺牲精神从小到大、从始至终影响着他,根植于他的血脉。中国人的孝道、善良、博爱也在他的身上生根发芽。作为儿子,他不仅义无反顾地保护父亲,也会想方设法地挽救他人的生命。这部影片的英雄叙事视角是独特的,英雄并不具备超越现实的能力和魔法,他来自于普通人,只是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选择挺身而出。这里的英雄也不是转瞬成就的,他有着基因中生长出的善良与坚韧,也有着中国军人在部队大熔炉里锻造出的英勇、无畏与智慧。

  众多观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是影片的结尾,也是影片情感升华的高潮部分:在悬崖峭壁之上,执行定点爆破任务的儿子险些失足,但父亲用一双大手及时托住了儿子。在与时间赛跑的拯救行动中,父亲毅然用肩膀做支点,用生命成就儿子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实现了爱的传递。这也是“中国式大片”的情感表达方式,父与子接力的正是中国力量,是对中国人民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原始动力的追溯,正如在牺牲的父亲墓碑上镌刻的文字:“老兵不死,青山犹在”。

  同时,这部影片也彰显着中国政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主流价值。影片开始,修建了10年的大隧道工程即将完工,工程兵某部正沉浸在迎接胜利的欢乐中,但灾难却突然降临。经过反复论证后,工程指挥部决定用炸毁隧道来改变山体滑坡方向,以此保全16万县城居民的生命,这无疑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诠释。当女指挥含泪下达爆破命令、当为之奉献了10年的工程兵们毅然决定亲手毁掉魂牵梦绕的隧道工程时,悲壮之情难以言表。但无论花费了多少资金、无论付出了多少人力,为了挽救老百姓的生命,国家和建设者们都在所不惜。他们承诺,“我们大不了再用一个10年把它重新建好!”这也是“中国式大片”展现国家意识和人民利益等主流价值的文化担当。在灾难频发的当下,也契合着中国政府一以贯之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当然,影片情节在洪翼舟急中生智中发生了巨大的反转,让男主人公拯救生命的重担上又增加了保住大隧道的艰难,这样千钧一发的处理使得英雄叙事更加紧凑和富有戏剧张力。

  中国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高科技视觉效果不佳,从而倡导用强化情节来弥补短板。但随着我国电影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增强,“中国式大片”越来越被观众认可,尤其是被在世界级大制作影片中浸染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观众所接受,这中间硬核科技的贡献不可或缺。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式大片”在技术上努力靠近国际一流水准的同时,并没有背离自己的故事表达方式,而是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不断强化中国主流价值。比如,在《峰爆》中,就有这样的台词:“面对灾难,西方世界迷信的是‘诺亚方舟’,而我们却坚信‘愚公移山’。”在这里,“愚公移山”并不是神话,而是子子孙孙为了梦想去接续奋斗的精神图腾,这在影片中的父与子的英雄叙事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系《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文艺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