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市一起发展
和人们一同前行
——访公共标识系统设计专家冯导
栏目:视线
作者:林明杰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2号航站楼标识系统,冯导团队提供

  李先生是个国际商务人士,作为“空中飞人”的他常常经历如下日常:从纽约肯尼迪机场飞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落地、安检、入关、行李提取、乘磁悬浮、转地铁2号线……他可以凭借一系列清晰、明确的公共标识和好看、易懂的导向符号,沿途既不用问路,也不用打开手机里的交通应用就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多走几次,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的日常,也是近千万上海通勤人士的日常,每个人各行其道,都能如期抵达。

  这种日常,是公共标识系统设计专家冯导及其团队努力20多年的结果。谈及投身此项工作的初心,冯导说:“1995年,当我从日本留学归来回到上海,感到我们的公共标识系统太落后了。老百姓出行或者到某些公共场所活动,常常要找人问路,但是在东京、大阪、伦敦、巴黎却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差距太大。但既然看到了差距就要设法改变,用所学所研提升公共标识领域的理念和方法,这是一种责任。 ”这份责任,他一担起来就是26年。

  冯导本毕业于中国画专业,在日本留学期间却侧重研究视觉艺术和视觉设计,在公共建设、公共交通领域做了很多前瞻性思考和研究。1997年,上海地铁2号线开始建设,冯导受邀参与其中,他提出,上海正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未来必然要建设庞大复杂的快速交通系统来应对庞大复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不仅需要科学有效的公共标识系统来保障合理顺畅的运行,也需要这些标识设计在审美、文化上与城市的文脉和发展定位相呼应,为城市形象增色。

  “标识”是整体解决方案,属于导向系统。地铁2号线、3号线的“试水”体现了冯导团队在整体解决方案上的努力和尝试。建成后的系统用户体验良好,出行运转顺畅,从此上海地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公共标识系统,这项实践也获得了认可。此后,冯导的设计逐渐遍及这座城市:2006年开始逐渐对原来水泥浇筑的上海道路路牌进行重新设计改造,通过采用“铝板+金属”的组合来增加门牌号码指示功能,路牌的字体大小、高度同时兼顾行人、自驾车、公交车驾驶员的视觉判断;2007年至2010年,参与配合设计上海世博会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公共标识系统,以及外滩导向标识系统设计;2013年至2016年,设计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公共标识系统;2014年至2019年,设计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和捷运系统公共标识系统。冯导还承担了港珠澳大桥旅检、交通、商业综合体公共标识系统设计,中国——亚欧博览会主会场新疆迎宾馆形象识别系统、公共标识系统等设计。

  谈到做过的最复杂的项目,冯导提到了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这个项目总面积150万平方米,涵盖航空港、高速与城际铁路、磁悬浮、城市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和自驾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属于日吞吐量110万人次的超级交通枢纽。其特性体现为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存在着56种换乘模式,同时要求将“零换乘”的便捷带给每一位旅客。面对这样庞大复杂的公共标识系统设计,没有范本可以效仿,怎么做?

  冯导带领他的团队从世界各地的国际化城市竞争的维度进行思考,他说:“这不是单纯的标识系统,而是竞争的一个要素,我们要从这个高度出发来做标识设计,才能做得好。”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冯导团队在具体设计中处处考虑用户需求、体现城市形象、实现有序管理。仅机场空间的导向标识设计就有分层图、平面图、立体与平面结合图形以及旅客服务、餐饮、卫生间等设施图标,凭借一整套完整的“客流管理,信息图形”标识系统,帮助乘客顺利找到方向和路径,获取舒心、高效的出行体验。“阿拉上海是座聪明的城市”,简洁、准确、有美感的公共标识就是一个最直观可感的证明。走到这一步,冯导团队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

  从地铁公共导向标识系统设计开始,冯导就提出了海派与国际化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地域文化、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上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公共标识要跨越地域、语言、文化的障碍,直观地向人们传递信息,兼顾来自世界各国旅客的理解力。”从小学习美术的冯导,对设计的视觉完美性非常苛求。他追求设计与环境、建筑的整体气质相吻合,要求体现中华传统审美的高度,对他来说,海派文化的温度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包容度以及当代感使得他绝不随意安置任何一个小标识。比如,考虑到中文“方块字”的结构,笔画多的字远看易模糊的特点,冯导就尽量保持简洁,避免误解;考虑到车主找车不易,冯导就把繁复的数字编号改成用不同的水果、动物、建筑等直观符号来标识车库楼层和区域。这些“苛求”成就了设计上的巧思,让每一位用户和出行者感受到了关怀和便利。国内外项目团队来上海考察时也对上海的公共标识设计系统大为赞赏,到处打听设计者。

  到底是谁做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冯导从不多言,在20多年繁重的工作中,他参与了一系列标准的研究和编制:上海轨道交通网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企业、行业、上海市地方标准,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公共标识系统设计及标准化手册等。但当冯导谈到国内的公共标识工作时仍有很多期许:“公共标识是个整体解决方案,系统性很强,要求我们设计者把用户、管理者、运营者等各种角色的需求都要充分考虑清楚。公共标识系统服务了用户、服务了出行者,这是它的首要功能,但它绝不止这一个功能。”冯导设想,交通管理的规范、公共安全的要求、城市运营的思想能够通过公共标识得到系统、综合的表达,它同时也是美的、有文化的、带着人性关爱的。“我们能不能再继续创新,不断满足城市宜居宜行的需求,创造出更好的公共标识系统?”他说,好的公共标识系统不是封闭而是开放的,是永远可以迭代更新的,和城市的发展一起更新,和身在其中的人们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