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赣鄱:描绘“最亮丽的底色”
栏目:聚焦
作者:本报记者 张亚萌  来源:中国艺术报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油画) 唐柏林

  “江西是民族革命的红土、改革开放的沃土、追梦筑梦的热土。此次展览以江西百年发展史实和美术书法诗词作品相融合,表达的是江西文艺家的炽热情怀。”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说的,是8月12日至22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百年赣鄱耀中华”——江西省大型美术书法诗词创作展。

  本次展览由江西省文联、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是去年8月起,江西省文联、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筹备并撷取发生在江西土地上的100个重大事件,组织全省300多位优秀美术家、书法家和诗词作家,以100多组原创作品讴歌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情怀、担当和奉献成果的集中展现。

  百年画卷

  赣鄱大地处处镌刻着红色记忆:人民军队在这里创建,革命道路在这里开辟,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万里长征从这里起步,工人运动奇迹在这里书写,伟大而不朽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在这里铸就。江西这片红土圣地,到处红旗漫卷、红星闪闪、红歌嘹亮,红色故事口口相传。红色是江西最亮丽的底色、最鲜明的文化符号,不仅浸染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更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求出路、寻光明,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初心使命。“20世纪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很多主题,都发生在江西,来自江西的艺术家更应该好好表现它们。”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说。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江西党组织的成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湾改编》《黄洋界保卫战》《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方志敏狱中斗争》等诸多作品,将公众拉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江西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中央慰问团到江西》《“江西老表,气魄不小”》《世界钨都》《江西粮食外调》反映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江西崭新的社会面貌;《共青城的创建》《鹰潭是个好口子》《京九铁路在江西全线贯通》《九八抗洪》等诸多作品,反映的是江西在改革开放后走出的波澜壮阔的历程;而《赣江新区》《中欧班列始赣州》《中国VR看江西》《新光源》《智慧城市建设》 《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汤显祖戏剧节》等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江西各方面发展的作品表明,江西的成就和特色,绝非“阿卡林省”这一个并不准确的形容词所能涵盖。

  “书法家们以党史感悟初心,以笔墨渲染时代,把壮丽辉煌的奋斗历程,化作笔端的浓情厚意,在守正出新中,努力承担起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文化担当,使作品达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谐统一。”书写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相关诗句内容的书法家钟兴旺这样表示。尚辉说,作品中能够感受到老区艺术家的质朴情感,他们能够近距离触摸当地历史,这是其他地区创作者所不具备的优势。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认为,此次展览依托建党百年来江西丰富的革命历史素材,综合运用美术、书法、诗词等文艺形式记录呈现发生在红土地上的重大党史事件,以发生在江西的重大党史事件为题,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建立的不朽功勋。“这些作品全面展示了红土圣地艰苦奋斗的百年画卷,精彩描绘了革命老区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形象反映了赣鄱儿女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江西省文联党组书记马玉玲介绍。

  另取角度

  “可以说,这次展览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独立完成的”,江西省文联主席叶青“语出惊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展览作品都来自集体智慧:为了提高创作质量,江西省文联组织专家反复进行网上审稿、多次深入11个设区市和各高校进行现场审稿,并集中举办改稿培训班,“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有文联组织的策划、党史专员的把关、诗词作家的构思和书法家与画家们的精心书写与描绘”。在徐里看来,“百年赣鄱耀中华”展览反映出的最大特点是“新”——新近创作的作品,呈现出的是革命圣地的新时代风貌,更展现出革命老区省份的艺术家对党的情感的新表达。

  “‘安源大罢工’这个题材,我们以前常看到的主要是表现领袖人物的作品;而唐柏林的油画《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则呈现了事件的整体面貌,可以说很多作品都在弥补公众的历史盲点。”尚辉认为,作品很大程度上“另取角度”,在表现事件方面又贯穿百年历程。

  “这些作品能够把握党史的主流和本质,从中能感受到历史的力量和历史的真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班永杰特别提及刘文辉的中国画《江西粮食外调》所展现出来的历史事实可能并不被广大公众所熟知和熟记:三年困难时期,全国粮食吃紧,江西也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尽管如此,1959年至1961年,江西按国家计划调出粮食43.5亿斤,1961年至1963年,累计调出粮食48.74亿斤,外调粮食居全国第二位,被毛泽东盛赞“江西同志顾全大局”。

  在江西人的记忆中,1998年抗洪是绕不开的事件,展览中亦有两件油画、一件诗词书法作品来反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而画家安瑾琳画下的则是《大堤之上·记2020年鄱阳湖防汛抗洪》。“通过对抗洪精神的重温、学习,通过现场感受当年奋勇抗洪的感人场景,通过认真研究各种资料,我选取了抗洪战士‘洪水不退,决不下堤’的场景进行构思创作,画中战士或站或坐,脸上有些许劳累与疲倦,但是目光中透着坚毅和信心。”安瑾琳这样介绍。画面中抗洪战士们的整体造型犹如屹立在大堤之上的钢铁长城,表达出人民子弟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胆忠心和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安瑾琳看来,共产党人的“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作为一名青年画家,更要像作品中的抗洪战士那样,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上,努力用优秀作品践行一个人民的文艺工作者的初心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