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文联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场文艺作品展现场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文联成立于2009年,是参公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与通化县委宣传部合署办公,编制3人。2020年以来,通化县文联将工作“手臂”延伸至镇村,打通文联“最后一公里”,通化县文联在全县谋划实施了“三级文联组织共联动,一镇一品创文艺品牌”的基层组织试点工作。发掘乡镇村文联的组织、服务功能,有效发挥了在乡村振兴中的助推作用。
一是“抓试点创标杆”。针对基层文艺队伍力量薄弱,文艺工作带动力不强的问题,选择农民文艺爱好者和草根艺术家较多、文旅环境较为突出的五镇一乡六村为试点,组建镇、村文联,具体指导、协调、管理镇村文艺协会,打造镇村文联标杆,示范带动通化县乡镇村文联发展。不到半年时间,列为试点的乡镇村全部挂牌并建立起组织机构,县、乡、村三级文联组织建设已走上正轨,稳步运行。2021年将实现通化县镇村文联组织基本全覆盖。
二是“抓特色创品牌”。针对基层文艺团体特色不明显、个性不突出问题,特别选派各协会的文艺骨干,轮流负责和帮助培训指导各试点镇村文联开展工作,挖掘、培树一大批农民书法家(如许洪有)、农民诗人(如史春艳)、手工艺人(如雕刻艺人刘玉斌)等,初步打造出“石湖山水诗社”“兴林红风艺苑”“西江月书画苑”“大安松花石艺苑”“金斗满绣民俗文化苑”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文艺团体和协会,初步形成了“一镇一品”基层文艺发展新格局。
三是“抓机制创活力”。针对基层文艺团体少、活力不足的问题,通化县文联联合文旅局、教育局,安排专人对全县文化名人、草根艺术家进行摸底,建立乡土文艺人才数据库和文化资源库,对通化县历史文化、风俗人情、文化名家等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整理,挖掘通化县走出去的文艺名人,制定激励扶持政策,于每年年底开展“家乡最美艺术家”评选和颁发荣誉证书活动。如作家孙桂芳、书法家高光辉等各类文艺人才20多人,通过文联的联络沟通,这些文艺名人为县文化文艺事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资源和影响力。
四是“抓融合创实效”。针对文艺作品接地气不够、与社会发展脱钩的问题,推进文联工作与农民创业就业、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等中心工作相结合,助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比如加强与企业的共建联系,为广大农民文艺爱好者搭建培训基地和创作展示平台;与民族宗教局、退休军人事务局、脱贫办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征文大赛,累计推出500余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助力脱贫攻坚和创建文明城市等主题文艺作品。比如抓住“五一”“十一”等时机,将本土的红色故事与采摘、民俗旅游有机结合,吸引游客来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比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基层为主题,组织开展快板、书画、戏曲等各类群众欢迎的文艺活动,切实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弘扬社会新风集聚了社会正能量,真正发挥了文艺工作者在参与全域旅游和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