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瑞日(中国画) 许钦松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精神面貌、审美格调、学养阅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所谓“风格即人”,初看许钦松山水画,很难不被其笔下山水营造之势所震撼。走近细观,笔墨繁密,在空间处理上疏密有致,繁中不乱、密中有序。似乎有意拉开人与自然的距离,只可远远观之,诚如宗炳所言“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于是“竖划三寸”“横墨数尺”,即可表现“千仞之高”“百里之迥”,一图之中尽显山水之秀,这即是许钦松对大自然的敬畏。
“为祖国山河立传”是李可染那一代画家抒写山水的伟大目标,而许钦松的山水画创作努力营造一种混沌初开、天荒地老的感觉,并试图演绎出心中的山水精神,用这种亘古的精神给人们以力量,并启迪人们的思想,滋养人们的灵魂亦成为其心中新时代山水画家的创作使命。
许钦松的大写意山水以其宏大的气势见长,雄浑的山川、宽阔的景色以及舒张的空间,经由浓墨罩染而形成的苍茫气象。尽管画面刻画充分,但这种刻画却很少用在一屋一树、一石一草的细枝末节上,他所关注和孜孜以求的是大山大水本体所散发出的磅礴气息和涌动的生命力。就《朝云瑞日》这幅作品而言,多数物象摘取自许钦松近期面对真山真水的写生。这种强调山水画写生的意义在于直面大自然,荡涤胸怀,净化灵魂,感悟大化。因而许钦松的山水画摆脱了当代山水画界过分强调主观意识的回归传统一路,以想象与纪实、结构与物象共融的笔墨语言为画面营造出境界意深、气象高远的自然山水,跃然纸上。
近景处几株古松峭拔,风骨挺立。近中景所置山石草木之间,又侧分通幽小径,蜿蜒至远景幽深野逸之处。推至中远景,山腰部分的线条更加细密而富有灵气,山体随其走势而行,浓墨以干湿笔交替渲染,几笔枯线加强山体阴阳相背的层次感,着色略重的苔点,变化多端的草木,或苍劲或浓郁,枯笔蘸墨加以点缀,疏密得当,呈现出灵韵生动的美感。以线条的浓淡干湿控制其空间关系,远景淡墨赋色,寥寥几笔勾勒出“晴云有瑞气”,又能着意于“非烟之烟,非云之云”的神妙意味。
画面布局主次分明,虚实有度。从构图上来看章法严谨,繁密而不堵闷,以短线牛毛皴来表现山体线条,用笔浑朴苍劲有力,线条丰富而有质感,墨与色层层叠加更显苍润透亮,画面通过部分留白来透气,被许钦松设计为烟云与溪流,沟壑玲珑、多而不塞,透露出灵气逼人、清新雅气的通畅之感。
许钦松关于中国山水画墨与色的研究显然是建立在传统的现代性视觉转化基础之上的认知与探索,其画面中随类赋彩的儒雅与稳重亦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敛与含蓄的精髓。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中,这些文化意蕴又获得了现代性的转换,笔墨皴法重构了其笔墨精神与图示构想的内容,达到整体画面笔墨语言与图示语言的高度统一。这种敏于常人的笔墨意识、超脱于画面之外的时代气象,经由山水抒写性灵,分明勾勒出了许钦松心中的混沌初开、天荒地老的宇宙世界。
《朝云瑞日》相较于许钦松以往的纯水墨山水画作品而言,画面中山石轮廓不那么突出,淡墨长线画山,浓墨短线勾树。山石草木相叠之中,亦水亦墨,撞击、冲破、调和、化解,水与墨柔润细密,层层浸染,成为画面中比勾皴笔法更主要的基本元素。可以说,许钦松把笔墨当做一个整体概念去谋篇布局,皴、撞、破、写皆成为其画面的一个部分,淡化墨色之间的矛盾而使之相互支撑,加之线条圆浑简朴秀润,不刻意装点巧趣,自然得天地之真。
近景中景一道溪水从山涧而出,飞流直下,爽气宜人。墨分深浅,而近观有光,有董巨“淡墨轻岚”一体之风,给人以温和柔润的感觉。中景推至远景往烟云中去,沿途白茫茫一片,沾染点点朝霞红晕,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气场吸引着观者的目光。云雾从山脚下往上涌,不断升腾,好一派瑞日祥和之气。云雾缭绕,山石秀润,茂林嘉木,可谓是一个可居可游的亘古世界。许钦松山水画艺术的伟大之处在于以视觉真实和主观内化的共同作用形成其独一无二的图示语言,到达创作主体、作品本身以及欣赏体验的同构。胸中有逸气,笔下物象兼具南国山水特色与时代之大气象。
古往今来,游历写生是学习山水画必不可少的阶段。许钦松近年来思考的是一套富有当代山水画意味的写生体系。他认为,写生前应先考察地理环境,对整体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有一个基础的认知。大自然变化无穷、鬼斧神工,若照着一种手法进行写生是万万不妥的,重在感受而非空想。一丘一壑、一树一石、一溪一水,把引人入胜的境界通过视觉呈现,捕捉物象在脑海中的视觉冲击,在尊重自然的同时尊重自己的内心,不要拘泥在传统的一点一划之中。意在笔先,方才起笔落墨。对于古代山水的临摹不能生搬硬套,可在变体临摹中掌握一些构图能力,让人去驾驭毛笔、而不是让笔墨来驾驭人。
为探讨写生问题,许钦松长年累月、身体力行地攀登于国内外的名山大川,在写生中体会不同的真山真水、四时气象之变幻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得山川之真意,才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意境。他酷爱奇险之处写景,在写生中锻炼出敏锐的现场捕捉能力和对不同生命迹象的感悟能力。步行所到之处,一峰更比一峰高,山上叠山,连绵不断;目光所及之处,一峰更比一峰险,悬崖峭壁,拔地而起。仔仔细细观察,轻轻松松下笔,从大自然中找到在画面中能够生发的物象,进行艺术化的概括,从而形成笔墨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