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的“争气桥”,在物质匮乏和技术受限但却激情澎湃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推进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与建成,不仅创造了奇迹,更使之成为一柄点燃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民族精神的火炬。南京市杂技团最新创作的杂技剧《桥》日前在南京首演,秉持弘扬大桥精神、纪念建党百年的初心,以杂技艺术独具特色的语汇,讲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将一段火热的创业史搬上舞台,将一个别开生面的党史课堂呈现人前,以无声的力量传递出震撼人心的“强音”。
题材延展:杂技剧创作空间的探索示范
中国杂技界在经历了杂技剧初期以神话、传说、古代等题材为主的创作探索后,已经呈现出聚焦现实、回归当下和立足本地的发展趋势。南京杂技团在杂技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发展潮流中,最早地回归当下、聚焦现实,并明智地坚持着当地题材的创作,《渡江侦察记》开杂技现实题材之先河,并引领了本地现实题材创作潮流。如今推出的杂技剧《桥》再度先行,将题材范畴延展至工业领域,为杂技剧创作空间的延展提供了创新示范。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在观看杂技剧《桥》后评价:用杂技技艺成功地表现大桥工程的建设,延伸了杂技技艺的表现触角,是这部剧重要的成功亮点。
此次《桥》的剧情展现,更多地以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为情景。生活化的工作场景似乎与杂技技艺的呈现相去甚远,但是在进行了深入扎实的资料研究和创作研发后,剧组成功找到了杂技肢体语汇对建设场景的最佳表达方式。
刚柔并济:人民的故事、时代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桥》的创作团队也紧紧把握住了“人民”这个根本要素:“桥二代”作为故事的线索人物,通过回顾“桥一代”父辈们参与大桥建设的故事串联起完整的剧情。在“桥一代”的建设者中,有担纲建设骨干的青年男女、有保障大桥建设勤劳憨厚的后勤人员、有攻克技术难关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相爱的青年、有生活气息的一家三口、有奉献事业的勇士……桥在这里已经超越了交通枢纽设施的意义,成为联系事业与生活的桥,联系情感与命运的桥,联系个体与集体的桥。对于那个火热时代的建设者而言,这里既是桥更是家。也正是因为剧目讲述着人民的事业、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情怀,所以能够唤醒人民的回忆、引发人民的感动,触达人民的心灵。
《桥》的戏剧冲突超越了常规剧目以人物之间的矛盾为主要冲突的设计,将大桥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例如物资匮乏、技术困境、自然灾害等作为主要的戏剧冲突点,在这些关键的冲突中,演员们用高难但仍顽强呈现的杂技技艺,以最大化接近建设时代的鲜活表现力,恰如其分地表达着建设者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演绎建设者们以火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排除万难建设时代奇迹的故事。
杂技解构:打破即重生
打破即重生用于形容杂技在杂技剧中的应用再贴切不过。在传统的杂技行业以杂技节目的整套技艺为主的时代,单类别技艺的成组表现似乎成为杂技表演的固定程式。但是这种程式随着杂技剧的深入探索被逐渐打破,不仅成就了剧情,更为杂技技艺的创新发展拓展了新的可能。
《桥》这部作品在拓展题材空间的同时,也在技艺与剧情的融合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有效探索实践。第二幕建设桥墩岛场景中,特别创作嫁接型惊险杂技节目《爬坡升降梯蹬人》,演员们需要在八九米高空完成“蹬传人”等一系列超难度技巧,呈现出的舞台效果与当时工地施工实景极为相似。
第三幕《攻坚再克难》主要展现建设者攻克技术难关完成深潜焊接。技术难关的攻克主要以展现脑力工作为主,本应是杂技技艺不太擅长直接展现的内容,但是该剧创造性地将技巧动作放在该环节,将技巧比拟为在攻克技术难关时的技术障碍和智慧思绪,将技术人员运用连绵不绝的创新智慧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这个抽象的过程,通过杂技技艺的展示及舞蹈化的表演调度,生动、具体、艺术化地表现出来。在水下焊接的创作表现构思上,剧组在创作中把握住了人在水下游动体态和在空中悬吊体态的相似特点,在舞台没有一滴水的情况下,通过空中威亚的精巧构思,生动地展现出了水下作业的逼真状态,令人不得不感叹剧组观察之细致、联想之精准、表现之生动。
在第五幕《舍身救沉井》场景中,剧组以四人荡环来模拟波涛中的小艇,惊险的技术和飘荡起伏的道具,瞬间将观众的情绪带入了在惊涛骇浪中抢险作业的紧张之中……
《桥》在创作过程中结合剧情进行大胆解构,创作了许多大型杂技组合,涵盖空中、舞台及水下表演,能够让大桥亲历者倍感真实震撼,也能让其他普通观众感受到技艺与剧情的契合所展现出的创作者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强大创造力。
桥是一种交通设施,飞架南北、便利发展与生活;《桥》是一部戏,演绎生活、彰显情怀;“桥”是一条纽带,连接初心、触达未来。在时光的打磨和创作者们的努力下,更加完美的《桥》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