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见证自由的勋章
栏目:馆藏百年记忆
作者:李金钊  来源:中国艺术报

周纯全的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在山东临沂费县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的展柜中珍藏着一枚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勋章图案外形是一个八角的形状,中间镌刻着红星照耀下的延安宝塔山,四边环绕着花纹图饰。这样一枚小小的勋章,却烙印下一段烽火岁月,记录着一段峥嵘往事,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和民族先锋作用,折射出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的生生不息之光。

  大青山位于蒙山东麓,海拔686.2米,是费县、沂南、蒙阴3县交界处的最高峰。抗日战争时期,大青山一带是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1941年初,日伪军5万余人,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实行长达近两个月的“铁壁合围”大扫荡。敌之合围被粉碎后,抗大一分校于11月29日奉命返回大青山地区,重新开学上课。同时,八路军第115师准备于绿门山一带打击日军。为保证机关安全,令非战斗人员向大青山地区转移。

  11月30日拂晓,敌独立混成第10旅团及各据点日伪军5000余人,对大青山地区进行“清剿”。抗大一分校及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115师等机关近6000名非武装人员,误入敌“清剿”圈,形势万分危急。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临危受命,沉着指挥一分校五大队,抢占有利地形,誓死顶住敌人,掩护大部队突围。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突围中伤亡惨重。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德国共产党员、太平洋国际学会记者汉斯·希伯,115师敌工部部长王立人等300余人壮烈牺牲,山东分局组织部部长李林等500余人负伤。担负掩护任务的抗大一分校的勇士们,以低劣装备,与敌人英勇拼杀,粉碎了侵略者的重兵“清剿”,成功保卫了山东省党政军机关,谱写了空前壮烈的历史篇章。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于2011年8月启动建设,以“理想信念、鱼水情深”为主题,以大青山胜利突围战为主线,全景展示了战斗中抗大一分校学员和山东党政军机关人员不畏强暴、舍生忘死、顾全大局、英勇抗战的革命英雄事迹,诠释了英烈们“坚定的信仰”“必胜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和沂蒙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鱼水深情”。纪念馆注重深入挖掘战斗中抗大学员浴血奋战、军民团结一心的典型事例和革命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并大量采用历史图片、实物、多媒体沙盘、视频、油画、雕塑、场景复原、陶艺长廊等各种展陈手段,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增强了直观性,极具感染力。

傅泉捐赠的小提琴

  这枚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是对周纯全艰苦卓绝革命生涯的见证与肯定。1955年2月12日,毛泽东发布主席令,决定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独立自由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分三级,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分量最重。1939年,时任抗大一分校校长的周纯全带领3000多名学员来到沂蒙山区,开始了在山东长达6年的敌后办学历程。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时期,周纯全后勤保障方面的过人之处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2013年8月13日,周纯全将军的儿子周宏林带着父亲的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母亲的三级独立自由勋章来到大青山,捐赠给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周宏林在捐赠仪式上动情地说:“山东费县,是当年抗大一分校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也是我父母在抗战期间,主要工作与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怀有深厚的感情。沂蒙、大青山,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成为他们思想上的精神家园。今天,我把这两枚历史荣誉勋章,送回老区来,就如同是在送‘两位久别的老战士回家’,回到他们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回到他们的亲人和战友身旁……”

  除了自由勋章,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馆藏傅泉捐赠的小提琴也为参观者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1945年,八路军准备解放被伪军固守的鲁南重镇临沂城。攻城前夕,山东军区领导派文工团的肖民和傅泉去做瓦解敌军的工作。他俩来到城墙边,趴在护城河外的屋脊上向敌军喊话。告诉他们:“沂河两岸的老百姓受尽欺凌,不要再替日本鬼子卖命了。大家都是老乡,八路军要攻城了,不要向我们开枪,只把枪往天上放。”喊完话后,肖民就用这把小提琴拉起了《沂蒙山小调》。优美的旋律打动了守城的敌军,在随后的战斗中,他们把枪口朝向天空,八路军得以顺利收复了临沂城。

  这首在当时发挥着重大作用的《沂蒙山小调》于1940年春诞生在费县的白石屋村,曲调是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根据山东、河南一带逃荒卖唱人所唱的曲子加工而成,歌词由团员阮若珊创作,当时歌曲取名《反对黄沙会》,内容主要是控诉黄沙会的罪行,揭露黄沙会的阴谋。到了1940年8月,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李林和阮若珊对《反对黄沙会》进行了重大修改,在保留前两段歌词的基础上,将反对黄沙会内容的词句改为了抗日的内容,定名为《沂蒙小调》。之后,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又根据需要,在保留了前两段歌词的基础上,续写了后两段歌词,重新记录了曲谱,才成为大家现在所熟悉的《沂蒙山小调》。

  如今,这首经典红歌已经传唱了80年,追寻着小提琴的记忆,我们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并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收获红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