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全身像(纸本丙烯) 2005年 王旭
指导教师:余陈
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迁址北京望京花家地新校区,同年造型基础部正式成立。20年来,造型学科基础部全体教员坚持中央美术学院百年造型传统,不断探索与拓展造型基础教学,并在“宽基础”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形成了教学中的七门专业课——以素描、色彩为核心课程,以书法、线描、泥塑、解剖、透视为支撑课程,始终在夯实造型基础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上下功夫。
“展览题为‘功夫’,展现的是我们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上所需要下的功夫”,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说。3月20日至4月5日,“功夫——造型学科基础部成立二十周年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共分为“德”“素”“彩”“行”“延”“谱”6个板块,呈现立德树人、素描教学、色彩教学、生活实践、延展课程、历史谱系,展出历年留系优秀作品百余件,全方位展现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20年来的教学成果,同时展出中央美术学院的院藏精品和历年基础部的教师作品。“从第一次画石膏大卫,到‘重走长征路’,从公益实践到‘展新’系列个展,总有身边人问起,‘到家’的‘功夫’是什么样子呢?”基础部学生王钦的“疑问”,在展览的诸多作品中似乎能找到答案。
“2001年,在老院长靳尚谊等先生的倡导下,从造型学科长远发展和‘宽基础’教学的专业培养需求出发,基础部在学校领导和造型各专业学科的支持和帮助下,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确了‘夯实造型基础,提高综合素养,在为造型各专业培养一年级学生扎实过硬的基本功的同时,拓宽其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历任领导班子和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基础部专注在‘宽基础、厚基础’这个课题上用心思、下功夫。20年积淀了实实在在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历届学生优秀作品呈现着老师们言传身教的苦功夫和学生们扎扎实实的真功夫,以此也窥见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的高度。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主任白晓刚介绍。
素描作为方法是通向艺术本质的必经之路,是造型艺术的重中之重,蕴含了各种艺术形态的基本要素。“一张素描作品经历‘眼、脑、心、手、口’5部分的循环,从而达到对造型能力的训练、对艺术的认识理解,形成艺术的表达,体现出绘画者朴素的艺术观。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是艺术素养和方法认知,对理解力的穿透、观察力的培育、感受力的捕捉、表现力的呈现等,某种意义上讲素描塑造的是整个艺术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副主任卢征远说。
色彩课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造型学科基础部成立20年来,总结并梳理了中央美术学院在色彩教学上的传统,同时根据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特点和新时代的审美要求,逐步形成了属于造型学科基础部的色彩教学模式。基础部教授李荣林介绍,通过色调认识基础、复杂色彩认识、外光写生3个基本单元的训练,整理学生对色彩冷暖、色相互补和纯度与灰度比较的基本认识,强调色彩气氛的观察与感受,培养学生对色调的意识。同时锻炼学生对外光色彩的捕捉能力,以及对自然的感受和表达能力,体会色彩和造型的结合,初步尝试对复杂微妙色彩的观察与表达。造型基础部的色彩课采用宽严结合的教学方式。
视觉艺术造型的基础更在于行万里路——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认识历史、表达感受,这是造型学科基础部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光写生是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与丰富的色彩。李荣林介绍,在两周时间里,培养学生对景物的选取与构图组织能力、提高对色彩观察的敏锐性,学生能够掌握外光表现的基本冷暖关系,尤其是对天、地、景等基本关系的观察、寻找、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地用色彩表现出不同的天气所形成的色调,运用色彩表现大空间,对于画面、不同物像有相应的个人表现方式。“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把校园‘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连接在一起,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青年学子在磨砺艺术技能的同时提升思辨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感受时代新变,确立艺术志向。”范迪安说。
近年来,基础部开展多项围绕主题创作、主题写生所进行的考察与教学活动。2016年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现任油画系主任、时任基础部主任张路江策划,基础部师生共同筹备参与,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军长征曾走过的地方,寻访、写生红军当年在极为艰苦条件下的“长征食谱”,共计百件,均为学院美术馆收藏。这些作品也在此次展览得以呈现。
回溯百年美院造型积淀的深厚传统,“功夫”中更深埋一条贯穿始终的学脉,公众也能够看到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的高度,“这份基础的厚土是几代艺术家铸成的,确保了中央美术学院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中始终站在前沿,保持引领所具有的学术定力”,范迪安说。一代代师生也在艺术实践中不停探究“何为基础”、立足时代深研“基础为何”——基础始终是我们面对的大课题。
风景(布面油画) 2018年 乔慧莹
指导教师:李荣林 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