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
提到博物馆,人们一般会用动词与之搭配:逛博物馆、看博物馆、游博物馆,想要去一座博物馆,就必须奔赴那座城。但《博物馆说》——一个阵容强大的网络短视频文化传播活动上线了,它用博物馆做主语,让它与说进行搭配,这让人感觉博物馆就像一个老朋友,不论你身处何方,只要能上网,就能听到、看到《博物馆说》,让你感觉博物馆没有距离。
谁来说?节目邀请了来自全国143家顶级博物馆、美术馆的馆长、专家亲自上阵,他们在精心设计的场景下、在专业摄影师的镜头里,细说博物馆里最令他们骄傲的文物故事,如数家珍,娓娓而谈。
说什么?把各大馆收藏的最有故事、最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亮出来深度评说,如南京博物院的鎏金银嵌宝石神兽铜砚盒、扬州博物馆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等。143家博物馆的国宝汇聚起来,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
怎么说?只用大约5分钟,细细讲述一件馆藏精品的来龙去脉及其背后的故事,让人们一边聆听一边观赏文物中深藏的韵味、艺术中包含的精华、史料中孕育的精神。如常州博物馆馆长林健所说,《博物馆说》以目前最流行的短视频为传播方式,十分符合当下人们学习的需求和习惯。
在哪说?线上——2月8日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推荐频道和中华文博频道上线《博物馆说》专题;3月1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陆续推出首批65集《博物馆说》系列短视频,每日播出5集,人民网、央视网、光明网等网站以及芒果TV、爱奇艺、快手等视频平台也一齐上线。线下——3月底,人民出版社将出版《博物馆说》一书。可谓是电视、出版、网络全方位亮相,体现主流媒体宣传矩阵的几何级效应。
传统的博物馆、美术馆承担着收藏、展示、教育、研究的社会功能,虽然也是打开大门迎接观众,但在人们的印象中,依然是颇具高冷范儿的艺术殿堂。 《博物馆说》用丰富的传播平台拉近了博物馆与大众的距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认为,传播架起了博物馆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与渠道,在《博物馆说》里,历史知识瞬息传播,中华文化润物无声,极大地放大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今天,博物馆处在一个飞速变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承担着更加多元的使命与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博物馆中丰富的藏品,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所在。如何以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喜爱的方式阐释传统文化,如何让博物馆在后疫情时代以更多的方式服务公众,如何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博物馆说》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2020年初,为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文物局充分发动各博物馆从线下转到线上,加强数字文化产品的供给,1.0版是图文并茂的传统方式对精品文物介绍,2.0版是以新兴AR、VR等新技术支撑的虚拟展厅,而《博物馆说》可视作是3.0版,由资深专业人士出镜,用短视频方式对文物进行深度讲述。有学者评价说,一年时间里,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接连跨上了3个台阶。 《博物馆说》的运作机制值得我们去研究,其出品是宣传、文化、文物、媒体、出版等各部门融合创新的范例,应成为一个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新模式。
(作者系江苏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