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中上演6场音乐会、2场讲座——
属于巴赫的“爱乐三月天”
作者:乐章  来源:中国艺术报

  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巴赫,生日快乐!”系列从2012年开始,今年进入第10年,每年生机萌发、草长莺飞的3月,爱乐人以演奏和聆听巴赫的方式来欢庆音乐与生命的喜悦。今年3月,“巴赫,生日快乐!”系列将以6场音乐会及2场讲座,奉上小提琴、钢琴、管风琴、羽管键琴等音乐会,邀观众共赏巴赫音乐,聊巴赫故事。

  3月12日,钢琴家盛原演绎了巴赫第一套比较大型的键盘组曲《英国组曲》中的4首。盛原介绍,“《英国组曲》一共有6首,充满贵族气质,极具法国风格,而每首英国组曲的第一段‘前奏曲’又借鉴了意大利协奏曲的风格。聆听巴赫的《英国组曲》,就像穿梭时空,跟着一位德国人回到18世纪,在意大利酒馆拉琴,又到法国宫廷跳舞。”

  3月13日,小提琴家黄滨带来了两场音乐会,演绎小提琴音乐宝库中的经典——巴赫的6首无伴奏小提琴曲,俗称“小无”。黄滨说:“当我们演奏巴赫、听巴赫时,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震撼、升华与心灵的涤荡。巴赫的6首‘小无’,被称之为‘小提琴圣经’。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巴赫让小提琴这一单旋律性乐器,独奏出多声部的复调音乐,仿佛几把小提琴同时演奏,相互对话、倾诉回应,把小提琴的表现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小提琴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巴赫‘小无’可以说包罗了人类所有情感。”

  3月13日,古低音提琴、维奥尔琴演奏家冯洲则带来了主题为“巴赫的‘小无’与同时代的无伴奏提琴作品”的讲座,为大家解析巴赫的“小无”与“大无(无伴奏大提琴曲)”这两部西方音乐史上独特的瑰宝巨作,以及巴赫之前和同时代的无伴奏提琴作品、巴赫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月19日,管风琴家沈媛将演绎巴赫三个创作时期的经典管风琴曲,带听众追寻巴赫的管风琴人生。沈媛表示:“巴赫得到的第一个音乐职位就是管风琴师,并作为管风琴家工作了一辈子。本场音乐会以管风琴为线索,追寻巴赫三个创作时期的人生脚步。第一个魏玛共和国时期,《D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532》是巴赫在管风琴上大展拳脚的精妙炫技作品——几首作品勾勒出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巴赫。克滕时期,巴赫专注于宫廷音乐与器乐作品, 《G大调幻想曲BWV 571》与《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539》展现出室内乐般的创作方式。莱比锡时期,巴赫将深刻的哲学思考在管风琴上呈现,《装饰自己吧,亲爱的灵魂》《醒来吧,一个声音在呼唤》,每首作品都如同巴赫回首人生的镜子。”

  3月21日,羽管键琴演奏家江禹杉将演绎巴赫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赋格的艺术》。江禹杉认为,“长时间以来,人们只是把《赋格的艺术》看作巴赫探求对位艺术的一切可能性的实验之作,许多人认为它是一部绝佳的也是最终的对位教材:它穷尽了几乎所有的形式与风格——反向、镜面、多重赋格等。但直到近几十年,人们才重新认识到它超绝的音乐性:越是不断深入,越是能发现其无与伦比的巧妙与伟大。 ”与此同时,3月20日,江禹杉将带来“复调艺术的迷宫巴赫的绝笔之作——赋格的艺术”讲座。

  3月28日,“巴赫,生日快乐!”系列首次推出一场适合小朋友的亲子音乐会,钢琴家张诗乐将带来“探索×不一样的巴赫——亲子音乐会”。张诗乐介绍:“古诺、陶西格等6位改编巴赫作品的作曲家与钢琴家,很多都已经被人遗忘,或因当时的技术原因没有留下任何录音或影像,但他们的乐谱其实是一面镜子,把美妙绝伦的音乐与巴赫音乐中淳朴的音符永远传递下去,我也希望用我的双手,让大家铭记他们的名字以及他们树立起的品格与丰碑。 ”张诗乐将选择巴赫深入人心的旋律《圣母颂》《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恰空》等作品,并通过即兴演奏与讲解,将巴赫的独特与神奇之处呈现给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