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和传统工艺振兴,使得工艺美术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促进就业、艺术创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大众也日益感受和珍视它所承载的手工文化价值。它以一般工业生产和批量化产品难以比拟的文化附加值,彰显出了工艺美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优势。
2012年,国家统计局修订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工艺美术产业从过去的外围层分类中,提升为十大类中的第七大类; 2018年更是分别将工艺美术的制造和销售,提升至第二、三大类,从而确立了工艺美术在文化产业当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国家对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但是,工艺美术产业的管理仍存在“散、短、乱”等问题:
1 .各地政策引导零散,缺乏综合的统筹规划。我国从事工艺美术产业及相关产业链制作的企业,包括非遗传承项目从业者,生产规模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缺乏大的领军企业。许多是手工作业和家庭作坊式生产,且部分地处农村或偏远地区。由于各地政策引导零散、机制运用不灵活、从业者自身应对市场能力不足等原因,使得其自身发展缓慢,缺乏市场竞争力,进而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更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2 .发展目标短浅,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和满足生存现状,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匮乏,影响行业后续发展。由于工艺美术行业在待遇、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传统师带徒的传艺模式,注重手艺和德行的培养和传承,但对于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力不从心,无法实现创新发展;重学历轻技能的教育现状和重白领轻蓝领的社会氛围,都严重影响了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从而出现了高学历人才会写论文却不会技艺实操,工程师比技师地位高的社会现象。这严重影响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延续,更无从谈及创新与提升。
3 .管理现状混乱,不利于产业长远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一直存在着批量化生产与精工细作之间的矛盾、追求经济效益与追求精湛手工技艺之间的矛盾,以及针对传承、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管理界限不清晰、政策引导不完善、规划方向不明确的问题。这造成企业和从业者不能很好地掌握政策、理解国家及地区对于工艺美术的相关扶持和发展定位。
以上问题制约了工艺美术产业的创新发展,使得其与国家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要求不相协调,是阻碍工艺美术产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要突破瓶颈、确立创新发展理念,需要在注重提升文化产业总体发展目标的同时,加强对工艺美术产业的统筹规划和指导,综合性全方位地考虑发展对策,制定精准的政策引导,从发展的角度为工美产业未来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构建长远规划,让企业减少后顾之忧,让大师安心创作,让从业者充满信心。这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趋势下对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力支撑,也在“十四五”规划全面启动的新的发展阶段下承载着文化和技艺传承的工美人的殷切期盼。
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文旅部、工信部制定《工艺美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着力解决工艺美术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求,更从传承传统文化特色、创新产业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引领、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产业链水平、促进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予以政策、财政方面的引导、扶持和推动,发挥行业产业重要的文化传承特性和经济增长优势,提升国家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侯湛莹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工美集团北京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设计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