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埃尔热与张充仁重逢的原版照片 JC动漫馆馆藏
不久前,一幅由比利时著名漫画家埃尔热为1936年出版的《丁丁历险记·蓝莲花》绘制的封面原稿,以260万欧元价格起拍,经过多轮电话竞价,最终以317.54万欧元天价成交,约合人民币2500万元,创造了《丁丁历险记》乃至全世界单页漫画拍卖最高纪录。而这样一幅大作是怎样诞生的呢?
“蓝莲花”缘何得名?
《丁丁历险记》最早以64开横版连环画形式在中国发行。200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引进该书版权,其中除了《丁丁在苏联》未在其列,其它各卷一册不少,成为伴随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成长的教科书级课外读物,善良、勇敢而又机智的丁丁,以其阳光而又健康的形象,影响了无数人的价值观。时至今日,丁丁的故事先后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全球销量超过3亿册,这个纪录目前仍在不断刷新中。
《蓝莲花》卷是《丁丁历险记》中最为璀璨的华章,亦是埃尔热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折点。1934年,年仅27岁的埃尔热创作热情高涨,在发行《丁丁历险记》第四部的时候,埃尔热在预告中告诉读者,丁丁将会前往远东,展开全新冒险体验。对当时的埃尔热来说,远东地区包括中国,只是一个遥远且陌生的符号,他对这些地方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掌握不多,而且全部来源于书本当中。究竟应该怎样切入,用怎样的心态去表达?他遇到了创作瓶颈,整晚整晚睡不着觉。
那时的欧洲人大多数并不了解中国,认为中国人“开化晚”“野蛮”“好斗” ,男人都留着长辫子、长指甲,而女人则缠着小脚……在前几部《丁丁历险记》中,埃尔热笔下偶有中国人形象出现,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诸如此类片面、刻板的印象所影响。
有一天,埃尔热收到一个陌生人的来信,他是比利时鲁汶大学的指导神父戈赛,他根据自己对中国留学生的了解告诉埃尔热,在创作这部涉及东方文化背景的作品之前,应该放弃原本的成见或错误认知,他建议埃尔热接触一下中国人,尽量全面地去了解中国人的世界。无独有偶,外交官出身的圣安德诺修道院修士陆徵祥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他鼓励当时在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求学的张充仁一定要去见见埃尔热,向他介绍中国真实的样貌,并力所能及地为他的新作提供帮助。两个年轻人不约而同接受了建议,并很快约定时间地点,愉快地见了面。
张充仁耐心而详细地向埃尔热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尤其是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当时中国正深陷敌寇入侵的苦海之中。张充仁讲述的一切令埃尔热十分吃惊,他发现自己对中国严重误读。他开始阅读中国文化图书,如饥似渴地吸收东方古国的各种知识,还向“新老师”虚心学习水墨艺术,包括书法和传统绘画的表现技巧。
两位真诚并富于幻想的青年,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越来越多创意随之迸发出来。有一天,埃尔热向张充仁大胆提出自己的新构思——他想在这本漫画中,“增加一个真实的人物入册,这就是你! ”他说:“丁丁是我的化身,我希望你和丁丁一起结伴战斗。 ”
于是,精通照相制版技术的张充仁将自己斜带帽子的学生照,通过6次渐变处理,化身为作品中与丁丁生死与共的中国朋友——“张” 。
埃尔热还接受了张充仁的建议,借鉴中国画技法中的单线白描绘制这部连环画,细心描绘那座遥远城市——上海的市井生活,勾勒人物服饰和传统建筑。每到这时,张充仁会全神贯注地站在一旁,一会儿用中国画技巧协助勾线,一会儿对画中的家具、屏风、床上用品、花瓶图案作精心上色。
“蓝莲花”指的是吞吸鸦片的人所吐出的犹如“莲花”形状的蓝色毒雾。这部连环画讲的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后,不断将鸦片贩运到中国,引发上海人民与日本毒贩展开顽强斗争的故事,真实揭露了日军侵略中国的种种行径,并试图告诉世人,“野蛮好斗”绝对不是中国人的形象,当然,洋人也未必全是“坏蛋” ,只是不同种族之间隔着天壤的鸿沟罢了,大家互不了解,所以产生抵触情绪。
正是这部连环画,在欧洲最早揭露了日军侵华暴行,戳穿了他们“建设东亚共荣秩序”的谎言,引起极大社会反响,令日本官方陷入非常尴尬境地,他们对此大为恼火,通过驻比利时公使提出严正交涉并进行抗议,要求报纸立即停刊,并严惩漫画作者。而出版漫画的报社和作者埃尔热十分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他们硬是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拒绝对画面进行任何修改。“比利时是个自由的国家,艺术家有表现的自由,作家有写作的自由,作者自会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埃尔热说,“我发现了一种完全不了解的文明,也意识到了一种责任。 ”
从这部作品开始,埃尔热大胆结合中国画独有的白描技法,形成了中西结合的艺术风格,而自由、平等、反战,也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永恒主题。
《蓝莲花》不仅诞生了“中国张”这个举世闻名的漫画人物,也开启了一位比利时漫画家与一位中国艺术家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之旅。
《丁丁历险记·蓝莲花》漫画手稿(纸本水墨)
JC动漫馆馆藏
“中国张”,你在哪里?
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增添了《蓝莲花》的人文内涵。而不同文化的彼此吸引,和艺术理念的相投,让埃尔热与张充仁的友谊日渐深厚,令人羡慕不已。
在1935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毕业考试中,张充仁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比利时国王金奖和布鲁塞尔市政府金奖。他各项成绩优异,并在雕塑领域有所拓展。按照惯例,张充仁可以留下深造,但他返乡心切,日日惦记着家乡的父老兄弟,一心想着学成之后报效祖国。
很快,他们到了即将分别的时刻。原本埃尔热与张充仁约好了在火车站见面,为他送行,却鬼使神差地出现了时间的偏差,导致两人在火车开动的那一刻才得以相见。在月台上匆匆挥舞的手,最终没能握到一起,成为两人长久的遗憾。
他们以为总会再见,谁能想到这一别,便是整整47年。
之后的几十年,由于历史原因,回到中国的张充仁与埃尔热失去了联系。日夜思念老友的埃尔热千方百计地打听“张”的下落,他跑遍布鲁塞尔所有中国餐馆,逢人便问,你见到张充仁了吗?这声发自内心的呼唤,甚至画在了后来的作品里,回响在漫长的岁月中。
伴随埃尔热日复一日的思念,时间进入到1960年,他创作了第二部中国题材历险故事《丁丁在西藏》 ,讲述丁丁在西藏的雪山中,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失联许久的好友“中国张” 。一环扣一环的精彩情节,代入了他最深的眷恋。
几十年的辛苦找寻与等待,一度让埃尔热失去信心。
终于1975年的某一天,埃尔热得知了张充仁的下落。他激动得泪流满面,迫不及待地写下一封满溢着思念与友情的信,寄给自己深深挂念的战友:
亲爱的张:
何等的欢乐,我能相隔这么多年之后,重新写上这样几个字:“我亲爱的张! ”
……
两人的见面历经坎坷。6年之后,在中国和比利时各方协调和帮助下, 1981年3月19日,在与埃尔热阔别近半个世纪之后,已经满鬓花白的张充仁远渡重洋,又踏上布鲁塞尔的土地,与埃尔热进行历史性的会面。
埃尔热一大早赶到机场,以便能在第一时间迎接他。
当年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再见已是古稀老人。就像“丁丁”与“中国张”在漫画中重逢一样,两个74岁的老人紧紧相拥、热泪盈眶。激动人心的画面,深深感染了几千万在电视机上看到这一幕的欧洲人。
整个布鲁塞尔像是过节一样:工厂里机器24小时不停,紧急加印《蓝莲花》漫画图书;孩子们用心地在图画中寻找《蓝莲花》里张充仁隐匿的签名;无数百姓第一时间打开报纸和电视,目睹两个老朋友相会时令人泪奔的场面。
这份跨越山河与岁月的伟大友谊,艰难、曲折、惊险,却又无比动人。张充仁此次欧洲之旅得到数量庞大的《丁丁历险记》读者及媒体的强烈关注。比利时国王和皇后设宴款待张充仁,称他为“学兄” ,还亲自前往埃尔热工作室拜访两人,一起兴致勃勃地交谈了两个多小时,谈人生、谈漫画、谈友谊。
直到这时,张充仁才知道,自己因为《蓝莲花》和《丁丁在西藏》 ,早已成为闻名欧洲的中国人,而且是第一个形象正面的中国人。一连数月,甚至在那几年中,“张充仁热”席卷整个欧洲,写给他的信件像雪片一样飞来;许多欧洲人特地从远方赶到布鲁塞尔小城,只为能够亲眼目睹“中国张”本尊。根据法国文化部估计,在世界上的法语系国家中,知道张充仁这个名字的人,总计大约有10亿人。
然而,上天没有给这一次重逢更多的时间。
与张充仁重逢时,埃尔热已经罹患重疾,距离生命终点只有短短4年时间。为了给挚友留下一份纪念,张充仁马上着手进行埃尔热雕塑的小样创作。
1983年3月3日,埃尔热在布鲁塞尔去世,年仅76岁。消息传出全世界哗然,喜爱他的读者扼腕叹息。记者丁丁就此停止了他的全球旅行,从此以后,世间再无丁丁和米卢新的足迹。
张充仁在从前为埃尔热雕塑小样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放大,采用写实手法,以“神形兼备”的中国意境,创造出埃尔热的头像雕塑,展现出一个伟大艺术家的迷人风采。作品受到海内外广泛瞩目,被誉为中国雕塑家的世界级贡献。遗憾的是,埃尔热永远无缘见到他在老朋友心目中的这一形象。
1998年,张充仁在法国巴黎逝世,享年92岁。是他让一个穿着草绿色马褂和中式长裤的小男孩形象,永远定格在了欧洲,留给了全世界。而他和埃尔热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也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美好回忆。世界漫画名城——法国昂古莱姆的市中心,有一条以埃尔热命名的街道,耸立着那座张充仁为埃尔热塑造的半身雕塑。
《丁丁历险记·蓝莲花》原版海报(纸本彩印)
JC动漫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