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70岁的中国杂技团保持“青春”底色
作者:本报记者 邓立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场以“青春”为主题的杂技演出,会呈现怎样的青春气息?

  对中国杂技团的青年演员们来说,在12月15日,他们用一场融入时代表达、充满创新精神的演出展现了杂技艺术的青春活力——这一天,为庆祝中国杂技团建团70周年,杂技主题晚会《我和我的青春—青春ing》首演在京圆满完成,包含了爬杆、转碟、顶碗、地圈、球技等绝技的8个节目上演,偌大的剧院座无虚席,观众们用一阵又一阵热情的掌声来为中国杂技团“庆生” ,也为青春喝彩。

  195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指导下,中华杂技团(中国杂技团前身)成立。“如今,中国杂技团已走过70年,迄今为止,我们已在国内外重要赛场上摘得66枚金牌,这是几代中杂人坚守付出的结果。 ”中国杂技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齐红介绍。

  在《我和我的青春—青春ing》的演出现场,青年杂技演员们表演了中国杂技团的“功勋节目” ,其中既有获奖无数的“大满贯”作品《俏花旦——集体空竹》 ,也有利用新设计道具表演的节目《烈火雄心——地圈》 ,还有更具戏剧表现力的作品《我家有女初长成——顶碗》 ……不同于传统的杂技表演,这些全新编排的节目融合了舞蹈、戏剧表演等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使其更加朝着综合性舞台艺术的方向发展。

  “现在的杂技演员跟以前的杂技演员完全不同。 ”担任本台晚会技术创意的中国杂技团创意总监孙力力表示,在今天,演员们既需要掌握高难度的杂技技巧,也需要像戏剧演员那样具有表演能力、像舞蹈演员那样“有身段” ,同时也要有运动员那样的体魄和精气神儿。

  的确,这台演出展现了青年演员的戏剧表演能力,在《我家有女初长成——顶碗》中,表演“爷爷”的演员们戴上了头套,脸上贴上了花白的胡子,走路时轻扶腰身,俨然一副“小老头”的样子。他们和表演“孙女”的演员们一起完成了顶碗的技巧和动作。“我们在舞台上呈现的就是这样老态龙钟的形象,它对舞台表演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中国杂技团的青年演员谷建辰参与了这个节目的演出,他介绍,这个节目是想展现“家和万事兴”的意境,表现爷孙之间其乐融融的生活氛围,打破以往古板、严肃的节目形态。

  让节目形式更加鲜活的不只是演员的服装和表演,舞台道具的创新设计也是其中的亮点。在开场演出《乘风破浪——杆技》中,三个连在一起的长杆特别引人瞩目,不同于过往的长杆设计,由中国杂技团总工程师王建民设计的这一道具如同三角体一个角上的三条棱,演员表演时驾驭着这个道具,使其在三个纬度进行翻折变化,让杆技表演更具动感。“杂技是与力学发生关系最紧密的舞台表演艺术。通过道具的创新来推动杂技艺术发展,给观众以不同寻常的感觉。 ”王建民说。

  这种“不同寻常的感觉”还体现在《烈火雄心——地圈》中,这是一个“表现消防员一往无前精神”的节目,王建民为其设计了一个立体的框架结构道具,这个道具中的钢管和圆环可以拆卸重组,以此来塑造消防队员在救灾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险恶场景。王建民已经在中国杂技团工作了将近三十年,他率领着一个设计研发团队为演员们设计创新演出道具,对于道具的设计,他认为,“创新”是极其重要的:“不创新是不行的,不创新就会使杂技失去生命力,也就没有了市场。 ”

  有了这些敢于迎接挑战的“老杂技人”和新演员, 70岁的中国杂技团保持着“青春”底色。“未来,中国杂技团将继续围绕出人、出戏、出效益,努力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气派、首都水准、北京特色的优秀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为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首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齐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