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响乐中听见钱塘潮
作者:本报记者 怡梦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交响乐团演出的“钱塘江交响”音乐会近日在北京音乐厅奏响。音乐会由谭利华指挥,关峡、叶小钢、邵恩、杨帆、王喆、黄凯然、李劭晟等作曲家的作品以多角度的书写、多层次的表达为观众描绘了钱塘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思考和交响乐丰富的表现力。

  音乐会上半场3首作品全景式呈现了钱塘江气象。关峡的交响音画《钱塘潮》寓水声于管弦之中,令观众聆乐如同听潮,作品以四部分表现涓滴成江、浪涌成潮、奔流成海的起承转合,观众可以听到山中寂静的流淌、江上惊涛的激荡、海面壮阔的波澜,并对生命之水、历史之潮产生深远遐想。叶小钢的交响素描《美丽乡村》是以浙江杭嘉湖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交响乐小品,勾勒出江南乡村风光与人文底色,作曲家采撷民间音乐元素,在细微之处作现代性点染,展现古朴中的勃勃生机。邵恩的钢琴协奏曲《钱塘随笔》以“源”“流”“涌”三乐章书写江河从雪域到大地再到海洋的浩大成长历程,令观众感受永远青春、奔腾不息的民族力量。

  音乐会下半场4首作品是钱塘江印象的个性化表达。杨帆的《白马》从辛弃疾观钱塘潮所作词句“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中生发构思,融入豪放风骨,写潮更是写人,召唤出自古以来吴越之魂、江浙之精神。王喆的交响随想曲《印》 ,以历史悠久的篆刻艺术为喻,在旋律中描摹钱塘潮与篆刻刀法的双重形象,彰显出中华传统与中国风范。黄凯然的《乡愁》以小提琴婉转深长的旋律表现游子一方离去、八方归来的剪不断的乡情。李劭晟的《之江梦》作为交响音乐会终曲,由男高音、女高音与管弦乐队共同演出,吟咏式的歌唱从管弦乐的旋律中升起,犹如从潮中托起日月之光,以此完成对梦想、信念的艺术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