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话剧新作《基督山伯爵》将亮相
讲述复仇、爱与善良的故事
栏目:创作谈
作者:本报记者 吴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1846年,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大仲马完成他的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的连载创作。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爱德蒙·邓蒂斯的水手,因受到陷害被关进伊夫堡监狱,在那里他遇到了睿智善良的神父法利亚,并在神父的帮助下脱胎换骨逃出监狱,最终化身为基督山伯爵展开复仇的传奇故事。作品一经问世便声名大噪,成为大仲马小说中的经典代表作,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今年适逢大仲马逝世150周年,为致敬原著作者,再现那段为世人所熟知和喜爱的传奇复仇故事, 11月10日至15日、 17日至18日,国家大剧院新制作话剧《基督山伯爵》将亮相戏剧场舞台。

  “早在2014年,国家大剧院便将《基督山伯爵》纳入舞台制作规划中,历经6年酝酿,如今这部剧将上演,既是对法国文豪大仲马的致敬,也体现着国家大剧院经典制作的延续性和持久性。大仲马的创造力和《基督山伯爵》传递出的对于人性的思考,值得被搬上国内舞台。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话剧《基督山伯爵》总监制赵铁春在谈到该剧的创作初衷时说。

  据了解,国家大剧院特别邀请到建院伊始大剧院首部原创话剧《简·爱》的创作班底:编剧喻荣军、导演王晓鹰、舞美设计刘科栋、灯光设计邢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创作者。时隔11年,他们再度聚首,只为呈现话剧《基督山伯爵》最完美的舞台制作。

  “在保留原著小说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男主人公爱德蒙·邓蒂斯拆分成三个角色,代表不同生命阶段和人生境遇下的邓蒂斯。 ”喻荣军在改编《基督山伯爵》这部大部头著作时七度易稿,致力于探寻经典的现代意义,“我一直在考量以何种方式将《基督山伯爵》呈现在舞台之上,用何种角度与现代观众产生链接” 。

  曾执导过《简·爱》 (2009年国家大剧院版) 、 《理查三世》 《哥本哈根》《萨勒姆的女巫》 《兰陵王》等多部作品的导演王晓鹰,在谈到《基督山伯爵》的呈现手法时表示:“我想用四个词来概括这部戏——传奇、浪漫、幻想、现实。传奇是小说本身决定的,浪漫是指大仲马的创作讲述方式,幻想是我们重新组织结构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我们的舞台风格表达,然后就是现实,这部小说带有浪漫性,但我们并不想只把理想主义的那一面展现给大家,我们想在这部剧中直击当代社会、我们的人生,体现出真正深刻有震撼力的现实性。 ”

  除此之外,该剧的舞美、服化道设计也饱含创作者的巧思,上半场写实、下半场写意的舞台基调奠定了该剧的主体风格。刘科栋介绍:“我在这部剧中采用了‘盒子’的设计意向,‘盒子’承载着邓蒂斯在马赛的生活碎片,也是埋葬监狱冤魂的坟墓,更是打开希望的洞口……它们共同构成了基督山伯爵所经历的现实世界和他的精神世界。 ”来自意大利的服装设计师卡拉·瑞克蒂也在她的设计手札上写道:“ 《基督山伯爵》的服装拥有双重设计理念,上半场无论面料选择还是工艺剪裁都力求还原法国当时的服饰风貌,下半场则在形态和质感上做了较为夸张的处理,具有未来感或者说是当代色彩和寓意。 ”

  此次基督山伯爵将由国家话剧院演员于洋饰演。“ 《基督山伯爵》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但在此基础上我感受更多的却是爱。在我看来,基督山伯爵的复仇其实是对人性的拷问、是他自我救赎的过程,他完全是在爱与恨之间纠葛着的,但仇恨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生活下去的动力,爱与善良才是,这也是这部剧的灵魂所在。 ”于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