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八洞村荣誉村民的故事
作者:张志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花垣县十八洞村 李梦影 摄

  十八洞村,位于武陵山脉深处的湘西花垣县,是一个山环峰绕、名不见经传的美丽苗家小山村。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要求十八洞村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模式。

  由此,十八洞村作为“精准扶贫”首倡之地而为世人所知。

  前不久,和湖南省企(事)业文联秘书长赵涛谈起下半年的主题活动时得知,他所在的企(事)业文联有一位会员,既是企业家,又是诗人,更难得的是,他在十八洞村做了多年的文化扶贫工作。

  赵涛秘书长所特别推荐的这位会员名叫黄平,是70后,现为湖南国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这家公司去年底被十八洞村村民委员会授予2019年度村企合作乡村振兴“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于是彼此商约,有了这一次走进十八洞村感受脱贫奇迹的机会。

“老大姐”石爬专(右)参加11·3纪念日文艺晚会演出

  >>从长沙到十八洞村

  从长沙到十八洞村,车程六个多小时。途中还要经过跨越德夯大峡谷、桥面高度达355米的矮寨大桥。大桥于2012年通车,极大便利了湘西地区的交通。

  到达十八洞村时是下午两点,虽然不是周末,但十八洞村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从进入村界到十八洞村精准脱贫之路展厅,经思源餐厅到梨子寨,山路弯弯,但从前3.5米宽的盘山小路变成了6米宽的水泥马路。

  路边挂着一行醒目的大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鼓足劲、加油干、奔小康。 ”

  山坳里,村民正在收割水稻。

  转过几道弯,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座民居依山而建,被望不到边的绿色所包围,更让人感到如入桃源深处。2016年底,十八洞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其惊人的“蝶变” ,让我们感到巨大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

  十八洞村所在的武陵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苗歌中唱道:“三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 ,真实反映了精准扶贫之前这里的贫困生活。

  如今,沿着青石板路往村里走,房屋都修缮一新,邮局有了、电商有了、自助取款机有了,许多村民在自家开起了餐馆和民宿。十八洞村这四个字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形成了乡村游、山泉水、黄桃和猕猴桃种植、苗绣、劳务输出等“旅游+”产业体系。2013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仅有1668元。2017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十八洞村脱贫出列。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668元。

  黄平介绍说,梨子寨前坪,迎面“精准扶贫”四个大字旁边的那栋木楼,就是湖南国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强文化” )和十八洞村合作建立的筑梦书屋和学习诗社所在地。

  一路走来,大学生村官梅瑶、导游施群芬、刚考上大学的施丽和她的爸爸妈妈……都和黄平亲切地打着招呼,他这才笑着告诉我们, 2018年初,因为在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文化工作中成绩突出,他被花垣县委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评为十八洞村的“优秀荣誉村民”。

老师在对朗诵队员进行技巧培训

  >>和十八洞村结缘

  2013年11月3日,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和乡亲们在空地上围坐一圈,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并多次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方略的指引下,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从企业到学校,方方面面都行动起来,许多独特的方式方法不断发挥出新效能。

  2015年6月,国强文化与国家电网长沙公司和湖南师范大学一道组织“中国梦足迹走访”活动,进入十八洞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国强文化在十八洞村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帮扶村里的留守儿童,从最初的进村串户调查、慰问,一般捐助,到组织村民和同学们开展“两学一做” 、“走进走出” 、加入诗歌朗诵队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目的就是关爱和丰富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生活,解决儿童独处所产生的问题与内向心理,以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提高他们与人沟通、适应社会的信心和能力。

  为此,黄平组建了诗歌朗诵队,从湖南师大聘请大学生,为留守儿童组织了一系列诗歌朗诵技巧培训与表演,并在活动结束后开展入户回访与效果评估,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孩子的成长,征求意见以改进来年的工作。

  飞虫寨有一对姐妹花,姐姐隆诗诗,妹妹隆灿灿,她们过去都是留守儿童,是“留守儿童成长计划”的帮扶对象。每次见到黄平,孩子的妈妈都会不停地称赞活动做得好,参加诗歌朗诵队与文艺小组以后,孩子就像变了一个样。如今,姐姐诗诗考上了花垣县里的重点高中,妹妹灿灿读初中,是班上的热心人,担任学习委员,还兼任文体委员。

  梨子寨的杨诗晴同学从杭州跟爸妈回到十八洞村,她身上有“三小” ,她有哪“三小”呢?一是个子小,二是年龄小,当时她还只有七八岁,三是胆子小,先后叫了她三四次,还通过她爸妈做工作,她才大着胆子加入“朗诵队” ,现在她爸妈走到哪里都夸她学的好,变得大胆自信了。

  后来,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石登高有一次和黄平说起,几年前有一个公司在十八洞村做活动,现在村民都还记得呢。

  黄平笑说:“那说的就是我们国强文化这个团队啊。 ”

  飞虫寨的施群芳,当戎寨的龙孜源、龙丹丹等,过去内向、胆小、不愿说话的孩子,现在大都变得自信活泼、团结友爱,学习成绩也提升了很多。

  在这个活动的带动下,大学生村官梅瑶也积极组织十八洞村的小朋友进行学习和朗诵活动。

  十八洞村参加朗诵队的小朋友们,前后上课达到了三四千人次,他们都迎来了可喜与感人的变化,相信将来一定能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

诗社成员在诗歌墙前留影

  >>荣誉村民的职责

  2019年7月20日,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率队来花垣县十八洞村调研座谈,黄平作为十八洞村文化交流协会主席将协会的创办、发展、完善、成果及未来的走向作了详细的汇报。

  “因为‘中国梦’ ,因为‘精准扶贫’ ,我们和十八洞村发生了很多故事和缘分,特别感谢十八洞村的父老乡亲对我们国强文化及我本人的厚爱,许多过去的场景和当时交织在心中的情感及对这一片土地的憧憬仿佛一直都在眼前。 ”黄平在座谈会上说。

  作为一名优秀荣誉村民,对他来说不只是缘分,更是责任。

  依据“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结合自身优势,国强文化启动了以文化扶贫为重点、兼顾劳务输出扶贫和以租代扶的扶贫方式,至今已坚持五年。

  劳务输出是农村精准扶贫和脱贫脱困的重要手段,中央领导对此也非常重视并亲自指导。2016年,国强文化与十八洞村联合成立劳务输出服务办公室,由国强文化具体对接十八洞村的劳务输出。同时,为了让十八洞村的青年人改变精神面貌,能走出去胜任工作,国强文化在长沙专门开办了文化学习与技能培训班。

  国强文化还进行了“以租代扶”的经济扶贫项目,从村部和村民手中租用空闲的房屋、空地,用以建设文化扶贫设施。如四个寨子的筑梦书屋,以支付租金的方式帮助脱贫。2016年底,十八洞村脱贫达标村集体尚有资金缺口,国强文化租用村前木屋开设“筑梦书屋” ,提前支付租金,解决了资金缺口,十八洞村终于顺利脱贫了。

  五年间,国强文化扎根十八洞村,开展多项文化扶贫工作,“留守儿童成长计划” 、“筑梦书屋” 、“学习诗社” 、“文艺队” 、“志愿者服务队” 、“十八洞村文化交流协会” ……为实现扶贫和扶智,脱贫不返贫,为老百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丰富和拓展了十八洞村新时代的人文面貌。

黄平和驻村工作队讨论11·3晚会组织筹备情况

  >>用文化筑梦

  在多年的扶贫工作中,黄平深感文化扶贫要与物质扶贫相结合,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

  2016年,国强文化在梨子寨投资建设了第一家“筑梦书屋”作为文化扶贫基地。书屋中藏书2000余册,电脑20余台,各种音响设备设施配套齐全。国强文化、十八洞村与村民共建有四家筑梦书屋,除了梨子寨,另外三家位于飞虫寨、当戎寨、竹子寨。

  筑梦书屋主要是作为村民看书借书、学习辅导和各种培训活动的场地,从成立之初至今为各类学习活动免费提供使用。

  2016年,国强文化、十八洞村共同发起成立十八洞村学习小组和朗诵小组。2018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五周年纪念日之前,十八洞村和国强文化共同组建了十八洞村国强文艺队。

  “如今,十八洞村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已经越来越好了,我们希望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要越来越好。在脱贫攻坚中,能否为村民的文化生活再多做点事? ”黄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湖南省企(事)业文联秘书长赵涛,得到后者的积极反馈。赵涛表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为精准扶贫增光添彩,展现十八洞村人脱贫奔小康的良好精神面貌,是文联人的神圣使命。

  最后,在省州县领导的关心下,在省企(事)业文联的支持下,黄平牵头成立了十八洞村文化交流协会,探索出一条“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的山村文化发展交流新路子。

  2018年11月2日上午,明亮的秋阳洒进梨子寨,筑梦书屋的木楼里传出朗朗书声,十八洞村文艺队的苗家姑娘们,正集体朗诵《十一月——阳明诗选》里的诗篇。

  在湖南省企(事)业文联、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花垣县文联及十八洞村村委会和龙德成老人及“老大姐”石爬专等村民的见证下,十八洞村文化交流协会正式成立,黄平被推选为协会主席。

  他从赵涛和时任村支书龙书伍手中接过匾牌,并向十八洞村民承诺,以后加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帮助村民丰富精神生活。“通过精准扶贫,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希望大家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

  第二天晚上,十八洞村与国强文化在村部礼堂举办了十八洞村“11 · 3”纪念日文艺晚会,来自周围村寨和其他社会团体踊跃参加,奉献了丰富多彩的节目。花垣县排碧中学和十八洞村诗朗诵组的20位中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诗歌《十八洞村的故事》 ,收获了热烈的掌声。

  在这场晚会上,黄平被十八洞村村民委员会授予“文化大使”荣誉称号。

  >>半是组织者半是诗人

  在黄平的设想里,一方面,以“筑梦书屋”为平台,通过湖南省企(事)业文联申报湖南省文联文艺惠民基地,得到湖南省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的大力支持,通过资金扶持、“送文化下乡” 、文艺培训,为村民实实在在“送文化” 。湖南省文联坚持文艺扶贫与文艺创作“双受益” ,积极打造“武陵追梦”文艺采风创作活动,“笑满三湘”文艺惠民演出、文艺志愿服务,文艺惠民基地建设等系列文艺扶贫品牌项目。

  另一方面,十八洞村文化交流协会的成立,能够让十八洞村的优秀文化、民风民俗“走出去” ,把好的文艺家和文艺资源“请进来”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发挥好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服务于文艺家和老百姓。目前,国强文化、十八洞村文化交流协会、湖南省企(事)业文联特邀原湖南省昆剧团团长张富光,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十佳新秀、国家一级演员刘娜以黄平诗歌《走向新时代》创作昆歌,纪念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十八洞村七周年,献礼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苗家儿女能歌善舞,把有文艺爱好、文艺特长的村民及青年朋友们团结进文艺队,注重发掘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三棒鼓、苗歌、苗绣……多参加演出和展览展示,有利于把丰富多彩的苗家文化保护好传承好,为村民实实在在“种文化” 。

  “十八村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村子里目前成立了文艺队,做了一些文艺宣传方面的工作,但队员们流动性大,且没有代表节目,不易形成自己的特色,下一步,文艺队应当打造几个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节目,凝聚队伍、鼓舞人心,推出一批文艺尖兵,更好地展现十八洞村的文化风采。 ”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陈善君说。

  “出作品、出人才”是十八洞村文化交流协会的工作重点。“我们正在策划编排一台‘动听十八洞’的原创节目,以节目为载体,培育十八洞村自己的文艺人才,淬炼十八洞村自己的文艺精品,打造十八洞村的演出品牌,助力十八洞村文旅融合和经济发展。 ”黄平说。

  至于他本人,也以十八洞村为题材,创作了系列讴歌精准扶贫、讴歌中国梦、讴歌新时代的诗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扶贫,是这些年来最为当代中国人所关心和关注的焦点之一。黄平本来不是诗人,但有感于时代,他2015年开始提笔写诗,而成为诗人。

  《中国扶贫队长》 《中国梦·十八洞村的故事》 《十八洞淌在天空的蓝》等作品都是其中的见证。这些催人奋进的诗篇又是与湘西的地理风貌、风俗人情有着较为和谐的统一。

  在过去,风景优美和贫困落后对一些山村来说经常是一对矛盾的存在。黄平的诗勾勒出一幅令人心动的图景:“高高的山顶上/一排排吊角楼迎风耸立/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思念和思想飘向远方/篱笆墙的影子里脚步绵长” ( 《中国扶贫队长(二) 》 ) 。但这幅图景具有新的时代意义,扶贫脱贫与保护环境并不矛盾,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它们都是时代课题中不可或缺的选项。

  正如评论家刘长华所说,黄平多次亲赴扶贫前沿阵地,一只手直接触摸过湘西十八洞村的风雨篱笆;一只手通过笔端尽情地讲述着那里所发生的“中国故事” 。

  >>共建美好家园

  行程结束时,黄平和他的同事何红卫从十八洞主题邮局购买了一批图书,准备捐赠给十八洞村精准脱贫之路展厅。

  回望十八洞村,金黄的谷粒,红艳艳的辣椒,劳作的农人,嬉戏的儿童,处处都洋溢着家园的感觉。

  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十八洞村彻底摆脱贫困、焕发生机。如今的十八洞村不仅是精准扶贫样板村,也是小康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

  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是精准脱贫的逻辑延续。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共有60多万个行政村, 200多万个自然村。无疑,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村级样本” ,对广大的乡村来说,既要破解精准扶贫的“密码” ,更要取得致富奔小康的“真经” ,才能沿着十八洞村精准脱贫的道路,走上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所指出的,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漫长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坚实基础,“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未来我们要振兴的是什么样的乡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的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今天,十八洞村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洋溢的笑脸、蓬勃发展的产业与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曾经想象的一切美好,都在十八洞村村民的好日子中兑现了。

  在十八洞村精准脱贫之路展厅,有这样一句话:“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虫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儿回来了,人的心儿回来了。 ”

  我们有理由期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