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成就 宝贵的经验
作者:胡振民  来源:中国艺术报

巨大的成就 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文艺事业巡礼

●胡振民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崭新局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文艺事业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深刻变化,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文艺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进一步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开拓进取,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包括文艺工作在内的文化建设,相继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根本保证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日趋深刻,切实把文化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由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历史性决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新的春天。党的十二大第一次从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性的重要表现。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把精神文明纳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体系。党的十四大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次提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五大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明确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战略地位,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定为党的执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好的一项重大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任务。党的十七大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出发,对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重大部署。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任务加以强调。这些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为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提供了根本保证。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具有陶冶人们道德情操、抒发人类美好理想、丰富人们艺术享受、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指出:“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江泽民同志在第六次文代会、第五次作代会上指出:“一个伟大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相伴随。”胡锦涛同志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指出:“文艺工作,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为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文艺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深刻变化,呈现出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为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开辟了广阔空间。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出色的艺术劳动,热情歌颂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动实践,我国文艺各个门类百花竞放、异彩纷呈,文艺氛围更加融洽和谐,文艺创作更加积极活跃,文艺队伍更加意气风发,文艺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深刻变化,形成了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1.文艺创作空前繁荣,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30年来,文艺创作坚持正确导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潜心创作、勤奋耕耘,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和民间文艺等领域,创作出许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成就斐然。仅以电视剧为例,1978年我国电视剧产量只有《三家亲》等8部单本剧,2007年我国电视剧产量就达到500多部、12000多集。通过组织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和扶持重大文艺课题研究,组织开展全国性的文艺评奖表彰活动,推出了一大批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如话剧《于无声处》、《虎踞钟山》,小说《平凡的世界》、《抉择》,电影《开国大典》、《周恩来》,电视剧《渴望》、《亮剑》,舞剧《丝路花雨》,美术作品《父亲》等优秀文艺作品,成为一个时代的重要标志。这些精品力作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在题材、体裁、形式、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上,在塑造多种艺术形象、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愿望和追求上,都取得重大历史性的突破。层出不穷的优秀文艺作品,在繁荣创作中发挥了示范和引导作用,激励和鼓舞人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2.文化惠民活动如火如荼,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30年来,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在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普遍匮乏到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不断满足、从发展基层文化事业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计划性的文化产品供应到尊重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自主性和选择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等,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明确要求。党政有关职能部门和文艺界人民团体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广泛扎实深入地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万里采风”、“文艺进社区”、“艺术进万家”、“艺术进校园”、“聚焦新农村、文艺为农民”、“梅花奖艺术团下基层”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有声势有影响的文化惠民活动,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开展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动,丰富了基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了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营造了欢乐祥和的文化氛围。同时,又加深了广大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精神上的洗礼。

  3.文艺队伍浩浩荡荡,崇尚德艺双馨的良好社会风气更加浓厚。30年来,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举措,大力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文艺队伍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文艺队伍规模日趋扩大,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浩浩荡荡的文艺大军正在逐步形成。仅以中国文联所属12个文艺家协会为例,国家级文艺家协会的会员总数由1979年的12000人发展到现在的10万余人。通过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组织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举办各种读书班、培训班、研究班和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开展向常香玉、丛飞、邹树君等文艺界先进典型学习活动等,不断提高整个文艺队伍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学养,大力弘扬崇德尚艺的良好风气,推动文艺界形成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浓厚氛围。

  4.对外文化交流积极活跃,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30年来,党和政府重视发挥文化工作在服务“大外交”、“大外宣”方面的重要作用,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据统计,1979年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仅有194起、3035人次,2006年达到3745起、46778人次。目前,我国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合作关系,与148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在海外建立6个中国文化中心和156所孔子学院。大力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组织开展中国文化年、中国艺术周、艺术之旅等大型活动,举办各个文艺门类的主题展演、展示、展览、展播,搭建双边或多边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对外文化交流的精品项目,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初步形成。通过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了中华优秀文化和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塑造了我国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良好国际形象,提升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文艺事业积累的宝贵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拓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30年来不平凡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做好文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积累了宝贵经验。

  1.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运用文艺的形式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文艺工作的内在要求和首要任务。实践深刻昭示我们,只有认真贯彻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全局,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局下行动,才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把握文艺工作的历史方位,充分发挥文艺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把握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和肩负的庄严使命,大力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努力运用文艺的独特形式鼓舞人民斗志,凝聚各界力量,动员和团结人们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也是文艺工作的根本宗旨。实践深刻昭示我们,只有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好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惠民活动,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3.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努力使社会主义文艺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实践深刻昭示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决冲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大力推进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推进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切实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维护文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使文艺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必须紧紧依靠各方面各领域的力量,形成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整体合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在方向上牢牢把握、工作上及时指导、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投入上切实保障,也需要充分发挥广大文艺工作者生力军的作用,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实践深刻昭示我们,只有明确党政各部门责任,重视和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和整体效应,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

  5.必须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最大限度地把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主要是在思想政治方向和方针政策方面实施领导。文艺方针政策是党的指导思想在文艺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生命线。实践深刻昭示我们,只有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等一系列被实践证明具有强大生命力、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和拥护的文艺方针政策,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广大文艺工作者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些基本经验和重要启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文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国文联是党领导的文艺界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在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动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担负着重大责任。现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对文艺事业高度重视、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充满期待,伟大的时代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人民群众热切呼唤更好更多的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人民团结前进的精神食粮。文艺事业天地广阔、大有作为,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基本职能,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维权的重要作用,团结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推动文艺繁荣、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文联到四川广安开展“送欢乐、下基层”
公益性惠民文化活动 本报记者 彭宽/摄

“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艺术大展”
在瑞士日内瓦举行 本报记者 余宁/摄

2008年“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
界春节大联欢” 本报记者 孟祥宁/摄

爱的奉献——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
灾大型募捐活动 本报记者 孟祥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