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国际形势下,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乃至科技各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变化的情况下,艺术何为?艺术的策展何为? ”在2020 “策展与未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活动上,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根据全球化趋势之下艺术策展呈现出方方面面的变化,向青年策展人掷出两大问题。自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世界蔓延,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也改变了社会文化的生产、展示、传播和交流。范迪安认为,人们的精神需求不会停滞,与新的艺术创作发生直接联系的策展活动同样不会停止,而中国抗疫所取得的战略成果为我们从危机中求新机、从变局中开新局带来了充分的实践机会。
9月3日,由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青年策展人专项基金”联合主办的2020“策展与未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活动启动仪式及第一场座谈在中华世纪坛举办。此次系列活动由范迪安总策划,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青年策展人专项基金”执行长、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冀鹏程担任召集人,分“全球语境下的中国文化表达” “建筑、设计类展览的公共性与社会责任”“科技创新与策展未来”“全球与本土”4场活动,共有8位学术召集人、8位学术评议人及41位青年策展人参加,活动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在首日“全球语境下的中国文化表达”座谈会上,当下线上展览成为策展人讨论的热点话题。
“线上展览正在成为新的展览策划与传播方式。各种艺术机构加快了线上展览、云端美术馆的建设进程,今年以来,线上展览成为全球艺术界的一种新趋势。它既营造了一种虚拟,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对视觉艺术感受、观赏和互动的方式。”范迪安在总结当前国际形势下策展的新特点时说。而线上展览的形式并不是伴随着此次疫情的发生才出现的,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写作者李佳注意到,中国的线上展览早在2003年网络普及度与现在还不能同日而语时已经初见端倪,当时的上海美术馆(现中华艺术宫)主办的“全民抗‘非典’,艺术献真情——申城画家网上专题作品展”,用网络征集的方式邀请艺术家集体介入抗击“非典”的展览。“从形式上说,一方面是运用网络进行公开征集;另一方面,其展示空间是虚拟的,每个观众都可以通过访问上海美术馆的官方网站观赏这些作品。这是当年中国唯一一场在网络空间举办的、以回忆‘非典’为内容的艺术展览。 ”
如今,策展人从博物馆、美术馆策展到打破“白立方”范式,突破保守模式的区域策展,发展到融合创新策略,技术融合、媒介融合、学科融合、中外融合的综合系统催生了无限可能,线上展览的崛起与近年来快速发展与应用的科技与媒介密切相关。“一个平行的世界正在形成,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展览的观看方式。 ”清华大学博士后陈赟冰举例道,当几百万人在线逛博物馆和云游紫禁城时,讲座的学者和艺术家可以以主播的身份出现,观众可以与作品、讲者进行云端互动;莫高窟、卢浮宫双方可以设两个直播间即时互动,这一切重新定义了“空间”与“在场” ,地理边界的消弭造就了“无边”的美术馆。范迪安认为,在线展览“逐渐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延伸,争取到更多的社会受众,它营造了永不落幕的展览,使得展览不会因为展示现场的时间局限告一段落,可以不断增值”。
在今天的科技发展下,每个人随身携带的手机就是一个图书馆或美术馆。在范迪安看来,策展人在线上展示所考虑的时代问题要更多地转向以受众为中心的展览传播方向,“受众设定成为策展人思考的新方面”。以往策展主要是力图彰显策展人的学术主张,而今天,展览愈发以一种社会文化的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受众对展览的接受程度变成一个策展人更应该关注的问题。比如说,今年以来有许多展览特别关注个体的人与周围社群的关联。策展界的工作不仅聚焦于鲜活的艺术对象和最新的艺术成果,还要把展览当做一种社会文化教育的方式更广泛地推向公众。”从最早的乌菲齐美术馆到卢浮宫再到纽约现代美术馆,在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任哲眼中,实体美术馆的展览策划正从以藏品或者作品、物为中心,慢慢向以公众为中心转变。中国美术馆正在展出的“异域同绘——中国美术馆藏日本浮世绘和清代木版年画精品展”也是把藏品中两部分占比很大的作品从渊源、技术和风格各个方面进行展示,形成一种比较,达到使公众能够更好理解艺术或者研究艺术的目的。而迅速发展的线上虚拟展示带来的互动性让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邱敏联想到谷歌旗下的一款名叫“Google Arts & Culture”的APP于2018年推出的一个功能,它可以帮助参与者通过自拍照片找到博物馆当中与自己长得最像的肖像名画。 “谷歌团队从70多个国家、 1200多个艺术机构搜集艺术品,观众找到与自己比较相似的肖像画并阅读相关作品介绍,了解其作者以及作品创作年份和艺术收藏机构所在的城市,这是网络互动游戏带来的体验,是更为大众化的艺术教育与传播。 ”她说。
虽然对艺术普及的未来很有信心,邱敏等人依旧表达了对线上策展艺术现象的一些思考与不安。邱敏认为,如今的线上发布和推送其实并不等同于线上展览或有线上属性的艺术创作,更多是单纯的资料推送,目前的科学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网络中的艺术表现。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教师王鹏杰认为目前博物馆、民营美术馆、画廊等虽然以直播等形式积极推动线上展览,但大多浅尝辄止,只是实体展览的简单翻版,没有增加展览的实质内容,体验质量不高。另外,僵化的学术体系与策展人的自我学术化、实践套路化问题依然存在。面对艺术展示方式出现的重大变革,策展人具体该以何种方式应对?王鹏杰为青年策展人提供了一些可能的应对思路: “调整心态与思路,展开新的研究和尝试;发掘问题,走进现实是基础;支持并建立独立部分从事线上技术研究与体验推广;重新发掘实体展览中的独特价值和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