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雄壮豪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我们的人民军队迎来了八十周年大庆。回顾八十年的风雨历程,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和谐福泽的和平时期,可以说中国文化始终与其相伴、相融,始终发挥着其无可取代的精神作用,也正因此,人民军队才有了今天这雄强之美和钢铁气概,才有了这势不可挡、青春永驻的精神面貌。
当人们自豪地举杯欢庆军队建设取得伟大胜利之时,军队的文化事业建设也可谓:文坛鼎盛,艺苑花繁。看今日:军队系统拥有着全国一大批一流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而书法作为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在部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远的不论,仅从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至今,军旅书法家为这门艺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回眸中国当代书坛,曾被毛主席誉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的舒同先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学书从颜体入手,又精研何绍基等诸家碑帖,转益多师,擅多种书体,尤长行书。被世人称为“舒体”,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为繁荣中国书法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舒同历任山东、陕西省委书记,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正因为他的贡献,所以被推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第一届主席、第二届名誉主席。而他的艺术成就更是有目共睹,影响深远,书法艺术风格早在延安时期即已形成。舒体以颜、柳之楷为本,取各家各体之长,使圆浑之劲,用藏锋之功,寓巧于拙,借古于今,创独特风格,立“七分半”字体。这充分反映了舒体字的深厚基础和面貌特征。舒体外柔内刚,宽博端庄,雍容大方,以其特有风格,体现革命风云、将军气度,深为人们珍爱。当今,舒体已被输入电脑,广泛用于报纸、刊物、电影、电视,显出其独特的魅力。何香凝说过:“国共有两枝笔,国民党有于右任,共产党有舒同。我更喜欢舒同。”
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做出过积极贡献的老革命家、老将军书法家在笔者记忆中较突出的还有:曾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的魏传统将军,总后勤部副政委李真将军,总政副主任史进前将军,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张西帆将军等等,他们雍容大度而又质朴无华,每个人对书法艺术的探索始终是孜孜不倦,而且不同程度地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特点,自有一种精神内敛、气度厚重的自然风韵。尔后,部队大熔炉培养出的书法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在当今书坛始终是一支无可替代的生力军。在老一代书家中,李铎、夏湘平、张道兴和李力生、蒙子军、林凡等先生在书坛有着突出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影响力。李铎先生曾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是当代公认的书法大家;夏湘平先生德高望众,以隶书饮誉海内外;张道兴先生近年因绘画名气过大而掩盖了书名,但其书法成就和现代审美创新意识早己得书界赞誉。另值得一提的是曾以军人代表出任过第二、三届中国书协理事的朱寿友,为“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十位获奖者之一,曾荣获全国书法艺术荣誉奖。而以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申万胜将军为领军、活跃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等艺术团体并各有建树的书法家,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丁振来、王祥之、刘洪彪、刘普选、李翔、李尚才、张继、张坤山、苗培红、王学岭、王志安、卢中南、李有来、李洪海、杨明臣、苗再新、高军法、孟世强等,或先后在中国书协担任理事,或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或任省级书协主席、副主席,皆中国书坛实力中坚。而龙开胜、张维忠、钟显金、赵山亭、郑小成、谢少承、李霑等一大批书坛新秀更是屡次在全国大展中摘金夺银,后劲十足。据悉全军现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近四百名。他们讲团结、讲奉献,抓创作,求发展,作品反映出很高的水准。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普及,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书法更是如此,部队也不例外。不过笔者不久前随北京书协慰问团赴南疆军区慰问及日前到武警总部直属支队慰问时,惊喜地发现学书法在军营、警营蔚然成风,十分普及,干部战士在繁重的工作训练之余,业余活动大多是练书法、画国画,他们目前虽还只能算自娱自乐,但他们十分刻苦用心,互帮互学,交流切磋,日课不辍。常言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对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军旅生活、活跃军营气氛,促进军队文化建设,培养高水平书画艺术人才,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