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一个猿猴的世界
——观徐培晨君画猴
徐培晨
1951年生于江苏沛县,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擅长中国画,山水,人物、花鸟俱佳,尤精丹青猿猴,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展览获金奖和第一名,国家文化部、美术馆、博物馆、名人纪念馆及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等收藏其力作。出版论著、画集《画猴技法述要》、《怎样画猴》、《徐培晨画集》、《徐培晨国画猿猴集》、《徐培晨梅、兰、竹、菊百图》、《徐培晨国画猿猴大观》、《徐培晨国画猿猴近作选》等23部。
江苏画家徐培晨近年迅速崛起于中国画坛,受到画界内外的关注。以功力深厚,技法全面,能诗善书,画风劲健,特擅画猿猴而为画界同行所称道。我过去只闻其名,年前有幸在北京相遇,偶过南京时切磋数日,见其较多作品,对他的艺术追求和成长道路方知一二,其中颇有启人思考处。
初见徐培晨时印象亦平平,五短身材,面微黑,布衣一袭毫不考究,长发长髯略显老相却令他有飘然超脱风度。徐培晨性格朴厚,讷讷不善言,身居石头城六朝繁华之地,仍保持其养拙素朴之色,倾力于艺术,确乎难得。
徐培晨1951年生于江苏沛县农家,自幼喜书画,少年时随乡贤燕宇先生受中国画启蒙。1974年入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受教于杨建候、谭勇诸名师,毕业后留校任教。文革后期注重社会生活体验,深入工厂农村画速写进行创作。上世纪80年代早期继续进修加强功力提高技艺,人物,山水,花鸟,动物兼修,并陆续创作多幅作品参加全国展览,初显才华。80年代中期后,兴趣集中于画猴,一发而不可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凡猿猴生聚处皆不避险阻观察写生,十余年间手不停挥,画猴作品渐多,开画展、出专集,一时画猴之名大震,以“猴王”、“东方猴王”誉之。以媒体论,无非宣传炒作之意,而徐培晨仍未改布衣风范,一如家乡老农,只顾耕耘劳作,画坛高低任其评说。
画家精专必有侧重,虽有全才也只少数。近代如齐白石,花鸟、人物、山水兼能,毕竟以花鸟为主,间作人物,山水以构思出奇制胜,令人称绝。张大千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堪称全能,而山水成就优于其他。当代画界人才蔚起,竞争激烈,选择独特道路追求精专未尝不是成功之上选。徐培晨在从艺多年之后,选定画猴为专攻,朝斯夕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终有成就,被誉为“猴王”,确乎所传不虚。我历来对称“王”称“后”兴趣不大,但也不因此对画家有所褒贬。我意其中难免宣传手段,而界内颇有侧目,对画家声名前途未必有益,然画家卷入市场大潮,大多也是无奈,我这里所指乃是那些号称“牡丹仙子”之谓者。我到南京,见到徐培晨画猴作品,深感震动,一个画家积20载之功,不断地出去观察研究体验猿猴的群居生活、个体形态,凭借各种速写和记忆默写方法捕捉描绘这种灵长类生物的动息,体验其生活中的种种,阳光下奔腾自由追逐的快乐,风霜雨雪中相依相偎度日的艰难,他笔下的猴子或千百成群或一二独对,或竞逐戏闹或亲昵相拥,真正是进入了猿猴的世界,以至听人说画家自己也有了“猴相”。其实,画家往往在从观察体验到表现的创作过程中,那些有幸者是能进入“角色”的,所谓物我一体的境界。苏东坡有赋文与可画竹诗:“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苏东坡以大文豪的洞察力论述了文与可画竹时进入状态的境界。宋代大画家李公麟善画马,据记载,他每过饲养御马的太仆廨舍时,“必终日纵观,至不暇与客语”,又有记载他为画马的滚动姿态,竟至闭户躺倒模仿,我想此时画家的状态和他要画的马合二为一了吧。难怪有偷看到的和尚劝他别再画下去了,否则来生会“堕入畜道”,这故事大有意思。我看徐培晨画猴,也是到了这个境界,他正是感到自家成了猴子之王,和他家乡花果山美猴王一样,驱遣群猴,呼风唤雨,猴国世界,生聚繁衍,于是画家成了造物主,只不过他是在纸上称王而已。这是画家辛勤努力全身心投入久而久之的结果,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是为此理。
中国古代画动物以鞍马历史最久,作品流传也最多,这是世界美术共同现象,因为马是人类最早驯服的动物,是人的最好助手与朋友。画虎画猴就相对少些,老虎是难以见到,猴子则是较为难画。北宋画家易元吉善画猿,据记载他到山林中去跟踪观察过猿猴的生活习性。南宋著名水墨画家僧法常也善画猴并有作品传世,他有不少作品存于日本,其中即有猿图。猿猴是早为人类亲近和喜爱的动物,但元代以后,文人画的兴起,对于动物画的发展有负面影响。因为文人画略于形似,走上非专业的道路,也影响绘画技法之发展,如鞍马艺术较之唐宋,不再有韩干、李公麟那样的画家,在文人墨戏的宗旨下动物画更是相形见绌。20世纪以来,中国画重上复兴之途,动物画又现生机,徐悲鸿、张善孖、刘奎龄刘继卣父子等都在动物画方面有重要贡献。但画猴方面尚欠大家,刘继卣曾以孙悟空为题画过连环画,但那已是完全拟人化的猴王,并非山林本色了。新时期以来,画家得以追求自己的兴趣理想,发挥个人特长,并且由于市场的积极推动,以某些动物为主要题材的画家越来越多。上世纪80年代冯大中画虎在京展出影响很大,推动了虎画艺术,如今徐培晨画猴,其成绩也是不可低估。
成就一项事业者,大抵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为天分才具,二为勤奋投入,三为机遇恰当。徐培晨以画猴名世,决非偶然。首先,看徐培晨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参加历次大型画展,说明他的人物、山水、花鸟画都有很扎实的基础并富于创作能力,工笔画严谨细密,傅染得法,写意画流畅奔放挥洒自如,皆因学有师承,中规中矩,理法严整。他自上世纪70年代到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学艺开始,自80年代初到重庆西南大学美术系进行研修,不断地锤炼技艺,在扎实的功力基础上认定画猴方向,专一致使个人特长才具得以充分发挥,这选择是十分明智的。其次,徐培晨多年来以顽强毅力进行艺坛耕耘,不遗余力,别无所求,心无旁骛,而且精力体力过人,画思敏捷,落笔如风。巨幛大幅斯须而成,正是在此巨大劳力心力投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质的飞跃。第三,新时期以来,多年被压抑的书画艺术品的价格观念得以恢复,尤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书画市场始具雏形,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富积累,生活水平提高,书画市场前途无限,应该说这是书画家们的极好机遇。徐培晨的艺术受到海内外收藏家和爱好者的重视与追捧,也有力地推动了他创作的积极性,更活跃了他的创造力,对于他的成功,这是不容忽视的。
徐培晨画猴多年,创作大量作品,其苦心精诚非同一般,艺术上也颇多可论述处。
其一,多年的深入观察写生,画家把猴子的解剖结构、动态变化、表情特征、生活习性及生聚状态等等全部烂熟于胸,达到信手拈来,“不滞于手,不凝于心”的程度,由此而进入相对自由的创造状态。也使他进入了猿猴的国度,他笔下的猴子形神俱有,融通一体,跃然纸上,如闻其声。对创作来讲,这是以诚敬的态度反复地深入生活的结果,对画家来讲,是对艺术事业热诚的追求能达到“痴”情的程度,舍此则谈不到独树一帜的成功。
其二,徐培晨画猴,特别将其置身于岩壑山林中,赋予其生聚的自然环境,令猴群聚散,或动或静,皆得意境。他的画猴成功之作,又是很好的山水画,或山岩崚嶒,或流水潺湲,或山花烂漫,或松阴蔽日,其间山石、流水、花草、树木皆布置得宜,笔墨生动,意境或郁密或空灵,与群猴相衬托方足见匠心。这种强调环境的整体表现是徐培晨作品一大优长。我见他画“猴子捞月”之作,乃画郁茂之松树极为厚密,承载群猴,猴子互相拉拽于空中,十分好笑,此情此景不知真有此事抑或画家创造,但那松树群猴的境况却是可信的。又有作品是画冬日雪景,画猴子耸肩拥挤一处取暖情景,也是十分真实有趣。猴子是十分活泼爱动的动物,从来为人所喜爱,画出其可爱有趣之处方是高手妙手,徐培晨佳作已臻此境。
其三,多年辛苦锤炼,画家的技艺基础是扎实的,技法能力的多样即是见证。徐培晨画猴相当放松,用水墨写意手法,苦不经意即得其各种形貌状态,而于关键部位,如头面表情,眼神所向,手足部位十分严谨不苟,由此可见画家功力修养。我看其画集,知其技法全面,既有意笔,也有工笔,有简有繁,有松有紧,大约是日日纵笔已到收放自如,挥洒如意之境,实为难得。
我观徐培晨君画猴,生出几许感想,信手写来,难免谬谈之处,还望徐君及明家大雅博教。
献寿 徐培晨
松韵 徐培晨
松泉瑞雪 徐培晨
苍松朝阳图 徐培晨